閒聊—從查導和岡恩身上,聊不同年代的超人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在《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動畫第八季,有個橋段是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遇到了詹姆士岡恩James Gunn,他們兩位是DC漫畫前後任拍《超人》電影版的導演。在打完招呼後,查導對岡恩說:「我剛剛看了你《超人》的最新剪輯版,我想給個建議:他是『鋼鐵』英雄,不是『愛聊天』的英雄,多剪進一些他揍人的畫面嘛。我教你一招密技:讓他先用正常速度出拳,然後再把速度調慢...」詹姆士岡恩憤怒地說:「慢動作手法才不是什麼天大的秘密好嗎!唉,抱歉,我不該對你發脾氣的,畢竟你的二頭肌比我的頭還大。」

raw-image


熟悉DC宇宙幕後故事的影迷會知道,其實查導和岡恩早在2004年就已合作過《活人生吃Dawn of the Dead》的重拍版,查導是導演,岡恩是編劇,只是在20年後,當岡恩全面執掌DCU(DC宇宙DC Universe),兩人被粉絲撕成對立面,特別是重啟的第一部電影,在2025年電影,由《超人》引入總體故事線,對比查導也拍過《超人:鋼鐵英雄》,他們各自粉絲還將對方視為「雷克斯路瑟」,岡恩苦笑說:「這真的是網路上不同派系之間創造出來的詭異互動關係。」


我兩個導演都喜歡,他們都有自己影像處理的獨特處,但是探討查克史奈德與詹姆斯岡恩對「超人」這一角色形象的根本分歧,或許可以了解這不是一場導演風格之爭,而是一場關於美國男性/神話與文化價值觀的辯論。


在美國流行文化中,超人Superman的誕生,標誌了「超級英雄漫畫時代」的開始,他也是全球動漫與英雄文化的奠基角色之一。這個身穿緊身衣的「白人」「壯碩」「男人」不僅可以飛天入地,危急救人,他其實更是一面文化鏡子,映照出不斷變遷的國家認同、道德焦慮與性別認同。

1938年首版的《超人Superman》漫畫,在2024年,以600萬美元成交,打破拍賣史上最高價漫畫的紀錄。

1938年首版的《超人Superman》漫畫,在2024年,以600萬美元成交,打破拍賣史上最高價漫畫的紀錄。


超人首次出現於1938年6月出版的《Action Comics》第一期,由傑瑞西格爾Jerry Siegel與喬舒斯特Joe Shuster共同創造的角色,他是一個來自氪星的嬰兒,掉落到地球時,被肯特夫婦在美國堪薩斯撫養長大,長大後成為新聞記者克拉克肯特,但在需要的時候,他便化身成擁有飛行、超級力量與道德正義的超人,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美國軍民的精神鼓舞象徵,對抗納粹、保護家園,「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這使得超人不只是虛構角色,更是一種「意識形態代言人」,象徵美國信仰的正義與自由。這層文化角色也延伸到全球,使得「漫畫人物可以具備神話地位」的觀念首次成形。


但這份象徵意義,在不同的年代,都引發許多的文化討論,就是回答:「我們為什麼需要超人?」,進而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如果需要,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超人?」,這個問題最明確的辯證場域,就是查克史奈德與詹姆斯岡恩各自對「超人」角色的詮釋。

歷代影視作品的超人們。圖片來自孤狗大神。

歷代影視作品的超人們。圖片來自孤狗大神。


超人電影已經不只一次出現在影視作品裡,從黑白影集、廣播劇、動畫短片,到好萊塢電影、美國影集等,每一次重塑,都是那個時代對英雄形象的再定義。從超人的影視改編史,就是一部「流行文化變遷史」,這個角色曾是大蕭條時代的民間守護者、冷戰時期的道德典範、911後的悲壯神祇,乃至於數位時代中重新學會「相信」的人類象徵。


在電影方面,在1978年,克里斯多夫李維版的超人,導演李察唐納以莊嚴的配樂、史詩式的敘事,確立超人為近乎神明的存在,但內心仍具人類情感。這位超人出現在那個冷戰時代,對於當時的美國起到一個「希望」的象徵;2006年,布萊恩辛格試圖想要增加更多人事多變、人性脆弱的部分,結果功敗垂成。

raw-image


到了2013年,查克史奈德的《超人:鋼鐵英雄》,找來亨利卡維爾主演超人,為超人重新鋪設「沉重、現實、哲學性」的敘事背景,這位永遠眉頭深鎖的超人,內心充滿著複雜矛盾的思考模式,查導賦予超人一種「上帝也會懷疑人性」的哲學悲觀感。


曾有國外影評形容查導這版的超人是「由後911時代孕育的超人,一個在瓦礫堆中掙扎的戰士,不是在天空上的微笑偶像。」《超人:鋼鐵英雄》的超人抑鬱、沉重、糾結,幾乎無法脫離人性的罪與罰。啟用亨利卡維爾,堅毅的臉部線條,加上壯碩肌肉,這位超人像是美國重工業版本的英雄,從藍領勞工階層走出來的一位沉默但願意背負世界的工人英雄。

raw-image


如今,2025年,詹姆斯岡恩推出《超人》,選擇大衛柯倫斯韋飾演新一代超人。這位外型近似年輕版克里斯多福李維,外貌上,少了「戰士感」,多了「鄰家男孩」的親切與理想主義。這也符合詹姆士岡恩之前在訪談說的:「我想要的是一位心中仍有童年的超人,他相信人性,願意聆聽,而不是審判。」這樣的敘述彷彿回到曾經有段時間的美國價值觀:一個仍相信價值明確、有善惡分明敘事的時代。


所以電影中,縱然人物支線眾多,你能可以看到詹姆士岡恩利用一些小點,提醒觀眾:善良並不過時,誠實仍值得追求。一如他之前作品如《星際異攻隊》),即使世界如何支離破碎,我們仍然要保有童心。(特別是將超人視作地球的「移民」,這個移民論點的詮釋,有機會再來說。)

raw-image


對比查克史奈德的「男人/硬漢」,和詹姆士岡恩的「男孩/童子軍」,說穿了,就是兩種男性形象解讀的交鋒。


查克史奈德之所以選擇「硬漢」超人,就在於他認為超人來自失落與疏離的宇宙,他與現實世界之間有一道難以越過的牆,電影裡,處處充滿戰鬥與苦難的隱喻,查克史奈德訴諸一種英雄主義的極限挑戰:如果世界無法救贖我,那我就拚死來證明這個世界值得我救贖。


而詹姆士岡恩的「童子軍」超人,則像是一種回歸,回到一個人與人之間尚能互信的時期,這位對人性仍充滿希望的英雄,不只是救世主,而是鄰家的大男孩,是每個人心中想要成為的自己。這版超人透露的訊息是:真正的力量,來自善良的堅持與溫柔的信仰。

raw-image


從查克史奈德版的深沉悲壯,到詹姆斯岡恩版的溫柔善良,超人的形象就像一塊試紙,測量著觀影者的我們,對於這個時代充滿多少「希望」的想像強度?是要用力量抗拒黑暗,還是用善良抵抗冷漠?不管兩位導演給出的答案是什麼,其實都在回應同一個問題:當世界需要英雄時,我們希望「他」長什麼樣子?亦或者,我們要選擇相信哪一種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
50會員
501內容數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Logan羅根》是由詹姆士曼格執導,於2017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由休傑克曼、派崔克史都華及達芙妮金主演。本片發生在獨立於X戰警外的獨立宇宙,是2013年《金鋼狼:武士之戰》的續集,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是少數講述超級英雄年老後的艱辛故事。柏林影展首映後,入圍當年度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改編劇本獎
Thumbnail
《Logan羅根》是由詹姆士曼格執導,於2017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由休傑克曼、派崔克史都華及達芙妮金主演。本片發生在獨立於X戰警外的獨立宇宙,是2013年《金鋼狼:武士之戰》的續集,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是少數講述超級英雄年老後的艱辛故事。柏林影展首映後,入圍當年度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改編劇本獎
Thumbnail
他們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是這個現代、疏離,無信仰、無連結可能的世界,最後將他們拋入同一個處境。而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間,只成立在他們的價值傾向或道德衝突對彼此都已經不再構成威脅的一瞬間,或許最後幾秒、幾分鐘的時光,他們兩人不再是孤獨的,而能夠擁有彼此的陪伴。
Thumbnail
他們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是這個現代、疏離,無信仰、無連結可能的世界,最後將他們拋入同一個處境。而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間,只成立在他們的價值傾向或道德衝突對彼此都已經不再構成威脅的一瞬間,或許最後幾秒、幾分鐘的時光,他們兩人不再是孤獨的,而能夠擁有彼此的陪伴。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從觀影漫威宇宙電影中深刻感受到人性複雜性的感想。文章中討論了超級英雄的挑戰、人性的描述以及觀影後的反思。通過對漫威電影的分析,展示了人性難題和困境的感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從觀影漫威宇宙電影中深刻感受到人性複雜性的感想。文章中討論了超級英雄的挑戰、人性的描述以及觀影後的反思。通過對漫威電影的分析,展示了人性難題和困境的感受。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所融合的量子力學與新時代思想引起廣泛討論,本文的作為此《不夠善良的我們》影評系列的導論,透過了解量子力學和新時代思想的交集,為後幾篇分析劇中角色的限制性信念作為,以期挖掘角色行為背後的深層心理。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所融合的量子力學與新時代思想引起廣泛討論,本文的作為此《不夠善良的我們》影評系列的導論,透過了解量子力學和新時代思想的交集,為後幾篇分析劇中角色的限制性信念作為,以期挖掘角色行為背後的深層心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