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是新社喔~
是時候該一個人出去走走了。
決定好日期,備好裝備。
但連日的大雨還是不免讓夫人覺得擔心。出發前夜,夫人問我:不改個時間出門嗎?
我回說:沒事的,我覺得一切都自有安排。
出發當天,一如往常的在五點半起床。
先帶了又吉去散步,再買了我認為自家附近最好吃的肉包與蛋餅回家給自已與夫人當早餐。

又吉是黑色那隻,右邊的是炭吉。
一切安排妥當後,我檢查了裝備,便出發了。
由於是夏天,所以不用帶太厚重的衣服。
再加上這次不打算煮太複雜的料理,所以我輕裝上路。
此行的目的是騎車、釣魚跟露營。

露營的地點在新社,而新社可以釣魚的地點很少,所選擇的釣點剛好位於營區的反方向。
但兩地相隔並不遠,都在新社台地上。
我的路線是北屯-大坑-中興嶺-新社食水嵙-新社下坪。
中興嶺向來都是大台中車友們的熱門爬坡路線。
雖說此行算是輕裝露營,但是加起來可能也有四、五公斤左右。
再加上這陣子釣魚比騎車還要多。
所以要負重騎上中興嶺絕對不是件輕鬆的事。
還好,我的傳動配置為前40T的大盤再加上51T的飛輪(齒比為:40/51=0.784),讓我能夠維持住穩定的速度前進。

到達中興嶺圓環旁的7-11後,離我預計的釣魚地點只有不到6公里而已。
更何況此行最艱難的路線已經結束,我便放鬆心情,開始往釣點緩緩移動。
一路上,看到些有趣的景致,我便停下來拍照。
不急嘛,這就是休假啊~



扺達釣點時,已經有釣友在作釣了。
他也是玩路亞,而且搞軟蟲。
我相信中部釣友們看到照片就應該知道這是哪了。
但說真的,這裡是對路亞釣法不是很友善的釣點。(釣不到魚,怪地點囉?)
因為魚很散,標點不好找。
剛開始玩路亞時,我在這裡吃過很多鱉。
組好釣組,拋了幾竿後,落水後就有魚訊,但都是在試探,魚兒不就口。
於是改變標點再拋,這次終於有回饋了。
是一尾健康強壯的紅貓(溪哥)。
天氣很好,陽光明朗,但不是很熱。
我傍著湖光山色,持續著拋投-收線的動作。
有中魚很好,沒中魚也無妨。
我只想沉浸在當下。





由於開闊的湖面實在是不好釣,我便開始溯溪而上,轉換釣點
有時候釣況好不好,跟技術沒啥關係,而是地點。
特別是路亞釣法,真的沒魚訊時,換個點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釣獲一條堪稱是我記錄尺寸的馬口魚(山鰱仔)後,我便心滿意足的開始往營地移動。





往營區移動的過程,我在便利商店稍作停留、補給。
並開始思考午餐要吃啥。
路過一間小吃攤,發現很多當地人在排隊。
我想就是它了,因為會讓當地人願意排隊吃的,一定好吃。


不得不說,炒飯十分的優秀~吃起來有媽媽的味道。
每一粒米都炒得粒粒分明,吸飽了醬香與蛋香,入口鹹香四溢,油而不膩,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滿足了口腹之慾後,我踏上了前往營區的最後一段路。
並在營區附近的柑仔店作最後的補給。




營主擔心會下雨,於是便幫我安排了雨棚區。
搭好帳後,午後雷雨開始傾盆而下。
一切都安排的那麼剛好。
雨聲、蟲鳴、鳥叫,交織出山林特有的交響樂;而我獨自一人享受著這一切。
伴著雪茄與冰咖啡,雨勢慢慢變緩。

放晴後,想到營主跟我說這營區有條路可以走到大甲溪。
那就拿著釣竿去探險吧。






往河床的路並不好走,於是我便打算在山溪作釣。
我很喜歡溪釣那種拿著釣竿,沿溪上溯,找點作釣的過程。
十分的有狩獵的感覺。
而且,如果可以成功的在看起來很難作釣的點中魚,那種成就感是會讓人上癮的。



釣魚人的毛病是容易貪釣。
但我看天色漸暗,便見好就收。
事後證明,我的決定是對的,因為一回到營地,雨滴又開始落下。
也是時候作飯了,但是這次我實在是懶得煮。
生火加熱了在便利商店採買的食物與跟菜販購買的青菜後,便是一餐了。





是夜,偌大的營區只有我一人一帳。
此次的旅程,我沒有規劃緊湊的行程,只有設定大概的方向。
但是一切的安排都恰到好處,我沒有淋到雨,也沒有錯過任何想作的事。
我一直認為,自已的運氣很好,因為我相信自已是幸運的,而我的幸運來自於我對一切都覺得感恩。
人生走到這個階段,我也開始看開、看清很多事。
很多事情是無法強求的,而如果事物已經超出你的能力所及,那麼就只求問心無愧吧。
既然俯仰無愧於心,那麼又怎麼會難以入眠呢?
就著同事送的啤酒,合著夜色,我緩緩睡去。
此一山林間,只我一人。






參考資料:
新社區:舊稱「新番社」、「新社仔」,前身「新社鄉」,位於臺灣臺中市中部偏東,大甲溪西南岸,居臺中市區、豐原、東勢等地交通要衝位置。
新社區在經濟發展上,長年以農業為主,早年有稻米、雜糧、甘蔗、甘藷、芭蕉等農產品,至1970年代以後則逐漸轉為生產水果、蔬菜、香菇與花卉等,並在21世紀後開始發展休閒農業。因當地盛產花卉,亦素有「臺中後花園」之美譽。特產有椪柑、葡萄、楊桃、高接梨、枇杷、香菇、盆景等種植。
食水嵙溪:是台中市大甲溪的支流之一,全長大約有15公里,發源地是在新社區永源里馬力埔湳堀,其水流經過大南水頭、番社嶺、水尾、雙翠水壩後往新社食水嵙、石岡食水坑、石岡水壩下游匯入大甲溪流去。食水嵙溪是個生態植物豐富的河川,水草資源豐富,同時也是鳥類們棲息的居所。
溪哥:粗首馬口鱲,又稱溪哥仔(幼魚及雌魚)、紅貓(雄)、苦槽仔、闊嘴郎、粗首鱲。繁殖期時,雄魚有追星出現。臺灣的特有種,原產於北部、西部的溪流中,但不產於花東地區與恆春半島。為臺灣河川最主要的溪釣種類之一。
馬口魚:臺灣鬚鱲(學名:Candidia barbata),又稱鬚鱲、台灣縱紋鱲、台灣馬口魚,俗名一枝花、憨仔魚、山鰱仔,為條鰭魚綱鯉形目鯝科的其中一種,最早由T.Regan在日月潭發現,原本學名為Candidia barbata,後來才併入鱲屬(Zacco),為條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