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喜歡到處花錢,腦子裡常常萌生衝動消費。這幾年,移居南部,經常上網買書,偶爾也會淘一些有關理財的書籍。例如,《富人的思維》、《企業家如何賺大錢?》、《京都金花婆婆的聚寶盆》等。看了看了,其實都讀不進去,畢竟跟自己的個性以及價值觀格格不入。從小對於賺大錢,每每興趣缺缺。究其原因,為了淘書拜書,銀行帳戶剩下幾百塊,是司空見慣。
我心中偏見多多。比如說,身為一個作家應該要做派,也要有骨氣。即使口袋空空,也不需要向有關單位申請寫作補助。寫作聚焦的目標,應該是市場、讀者,而不是某某單位。
另外一個偏見,就是身體出了狀況,實在是懶得看醫生。當然啦,我並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是自己有一套生活方式。比如說早年為了照顧家人,開始研讀中醫書籍,有機會就好好實踐一番。記得十幾年前我老弟在工作單位服務,辦公桌和同事調換,突然面對冷氣口,鼻涕一直流,後來建議他身上帶了一瓶科學中藥「玉屏風散」,服用了幾次之後,開始強化免疫力,結果症狀迎刃而解。除了學會使用中藥外,也藉機操練氣功。千年歷史的養生功法,自由奇妙之處。人體氣血運行過程中,在接頭的部位,如手腕、腳踝、膝蓋,非常容易造成氣滯血瘀。每天天勤練八段錦、易筋經或太極拳,並可以自動通氣,好讓氣血宣暢。
嘉義同鄉也是知名藝人張艾嘉,過去因焦慮而睡眠不足,一天要服用二十幾顆藥丸。自從學習氣功,同時安於靜坐,竟然不藥而癒。這是我看到張艾嘉接受《康健雜誌》的訪問而得知的訊息。如果藝人幫藥品代言,恐怕不可信,但如果接受訪問,講的話會比較坦率,畢竟這是她們切身的體驗。
此外,學會用艾條,來踐行溫灸,也有不錯的效果。比如說,灸足三里穴,可保長壽。日本有一傳說,談及江戶時代要是新橋落成,通常會請高壽老翁來過橋。當時一位老翁叫萬平,手腳俐落,神采飛揚。問他如何保養?他回答竟然是每天灸足三里。
針灸妙法,來自華夏古國,當然也不缺傳奇敘事。比如說,有位九十高齡的將軍,妻妾成群,夜夜春宵。後來不幸戰死沙場,敵方開膛破肚時,發現肚臍下三吋的關元穴,有一小圈的火燒痕。翻閱醫書難免會發現關元穴,其實是壯陽的關鍵穴道。
最後按摩穴道也可以發揮養生保健的效果。多年來我也靠著按摩穴道,照顧親人,也得以省下不少費用。回想起來,要是不懂得這些養生妙法,也許這十年來,恐怕一天到晚也要跑醫院浪費時間精神,同時更要聘請外籍看護,來照顧家人。
各位看官,應該沒有聽過,有人一天到晚買書而傾家蕩產。讀讀醫學普及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妙處,結果自然是花小錢省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