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動者》:用獨特的女性視角,訴說英國王后不為人知的倖存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離婚,斬首,死亡,離婚,斬首,存活」(Divorced, beheaded, died, divorced, beheaded, survived.)

你我或許都聽過這首打油詩,簡潔扼要地描述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六段婚姻。綜觀歷史,鮮少有君主如同亨利八世這般,短暫的一生就結過六次婚,風流韻事與婚姻糾葛弄得人盡皆知,成為後世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艾莉西亞.薇坎德(Alicia Vikander)裘.德洛(Jude Law)主演,入圍第 76 屆坎城影展金棕櫚主競賽片的《煽動者》(Firebrand),比起多數影視聚焦在引發英格蘭宗教改革的安妮.博林 (Anne Boleyn),《煽動者》選擇把焦點放在第六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 ─ 凱薩琳.帕爾 (Catherine Parr)

 【那位「活到最後」的王后】

raw-image
「亨利八世有過六任妻子,只有一位倖存。」 (Henry VIII had six wives. One survived.)

《煽動者》的海報標語,開宗明義地表示,本片即是講述那位「活到最後」王后的故事。用「活到最後」形容凱薩琳.帕爾可能不太精確,因為在亨利八世的歷任妻子中,最後離世的應為第四任 ─ 克里維斯的安妮(Anne of Cleves)。儘管亨利八世不喜安妮的容貌(也有說法認為是基於政治考量),婚後不久迅速與其離異。但婚姻解除後,兩人維持良好關係,安妮更被授予「國王的姊妹」(the King’s Beloved Sister)稱號,安然地存活到瑪麗一世(Mary I )在位時期,比凱薩琳.帕爾多活了九年。

不過,凱薩琳.帕爾確實全身而退,這點不可否認。一般評論提及帕爾,多半形容她是「幸運存活」的王后。但細想亨利八世的「前科累累」,前幾任妻子不是離異就是斬首,因產褥熱身亡的珍.西摩 (Jane Seymour)若倖存,應該很快也會被風流成性的丈夫厭倦吧!更何況,晚年的亨利八世深受病痛所苦,性格越發殘暴,要與喜怒無常的丈夫朝夕相處,勢必要有足夠的智慧與手腕,才能在荊棘遍佈的婚姻中生存。

raw-image

凱薩琳不只是幸運而已,事實上,這名女子擁有更多面向,值得世人探究。她是英國史上結婚次數最多的王后,在與亨利八世結婚前就有過兩任丈夫(皆因病逝世),在亨利離世後又改嫁給舊愛湯瑪斯.西摩 (Thomas Seymour)。在世時,凱薩琳便以博學聰穎聞名,在女性教育不普及的時代撰寫過三本書,被認為是首位用英語並以本名出版書籍的英格蘭女性。

亨利八世於 1544 年遠征法國期間,凱薩琳被任命為攝政,負責處理國家要事。她與亨利幾位前妻所生的兒女相處愉快,親自教養他們,努力修補丈夫與女兒原先的緊張關係,恢復兩位公主的王位繼承權。亨利八世的宗教理念保守,凱薩琳則對新教抱有很大同情,激進的觀點成為眾多政敵的把柄,試圖將她定罪,遽聞甚至曾起草一份逮捕令,凱薩琳卻能化險為夷,保住性命。

凱薩琳.帕爾的生平有如此多事蹟,過去在影視中的形象始終蒼白貧瘠,實屬可惜。如今,《煽動者》將賦予這位王后不同於以往的全新面貌。

【如履薄冰的后冠之路】

raw-image

《煽動者》開場,亨利八世遠征,凱薩琳成為攝政王后,直至半小時後,本片的男主角才正式登場。氣氛沒有因此緩和,反而更加緊繃。亨利八世的每一幕缺席,都恰恰提醒這名君主的存在,他的掌控無所遁形。凱薩琳縱然有心改革,政事處理得宜,冒著風險與新教傳教士安妮.愛斯庫 (Anne Askew)過從甚密。但身邊所有人皆不斷提醒,妳能執政、寫書是源於國王的恩賜。貴為王后,妳仍舊得仰賴丈夫的鼻息而活。

亨利八世晚年的疾病纏身和行動不便的雙腿,既是出於史實,也是暗喻他喪失既有的能動性,一代霸主日漸腐朽。潰爛化膿的傷口與瘟疫肆虐,是瀕臨瓦解的舊王朝,同是凱薩琳與亨利岌岌可危的婚姻。不論是王朝、國王本身或是這段婚姻,早已病痛不堪,只待終結的那一日到來。

raw-image

面對性情反覆無常的丈夫,凱薩琳的后冠之路可謂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落人口實,項上人頭落地。亨利八世遠征歸來時,贈予妻子的禮物,是關在籠中的鸚鵡,訓誡之意不言而喻。提及安妮.愛斯庫時,亨利認為此女背棄丈夫大逆不道。在亨利八世眼中,安妮.愛斯庫之所以為異端,不僅由於她的宗教觀,更因為她是不符合傳統的「失格女性」

全片最令人窒息的一幕,即是凱薩琳為安妮.愛斯庫求情時,盛怒的亨利突然摀住妻子的嘴巴,警告她不准繼續發言,驚嚇的凱薩琳不停安撫丈夫,以免小命不保。這幕同是電影海報的畫面,具有鮮明的象徵意涵,雙臉靠近的夫妻狀似親暱,實則驚駭。凱薩琳徹底「失語」,在婚姻關係與政治角力中,她沒有、也不該擁有任何話語權。另一幕,亨利為了導正「想法太多」的凱薩琳,要求她跪下禱告,在旁監視的亨利則從後托住妻子的下顎,強硬地將手指伸進凱薩琳的嘴,讓她「發聲」困難,是類似的隱喻。

題材新穎,但整體中規中矩

raw-image
「我們能從歷史學到一件事,其中大部分都是男人與戰爭。至於其他人的部分,我們必須自己推論,結論通常是天馬行空。」

 《煽動者》由小說改編,為了營造劇情張力,有著許多不符史實的原創情節。例如凱薩琳與安妮.愛斯庫自童年起便相識,凱薩琳曾經懷孕卻不慎流產,還破天荒讓凱薩琳被逮捕入獄,差點慘遭斷頭。末段,亨利八世離世時的高潮,居然經由凱薩琳之手,讓本已病入膏肓的亨利八世因窒息而亡。

電影及小說本就不需符合歷史記載,而是個人的創作再現。如同《煽動者》開場所言,歷史大多由男性記述,至於那些不為人知的遺失章節,就由女性的視角補足吧!又有誰能保證,片中那些驚險萬分的時刻,歷史上沒有真的發生過呢?況且,原創情節確實讓電影更好看,讓人不由自主繃緊神經,為女主角的命運受怕擔憂。

讓過往在影視及史書中「失聲」的凱薩琳帕爾,躍上舞台重奪話語權,展現舊時代宮廷女子受制於君主/丈夫的困境,是《煽動者》的獨特之處。尾聲的壓制謀殺,是承受不間斷的婚內強暴,和丈夫陰晴不定脾氣的凱薩琳,得來不易的終極復仇。

raw-image

然而《煽動者》題材雖新穎,部分細節的象徵手法運用頗佳,終究成為一部純粹的驚悚類型片,故事精采但整體中規中矩。過於著重凱薩琳的不堪處境,卻沒有展現這名複雜迷人的奇女子應有的多面向。

《煽動者》有意將凱薩琳的聰慧品性及開明執政,與繼女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統治盛世連結(這的確是多數史學家的觀點,安妮.博林是生育伊麗莎白的母親,教養她的凱薩琳.帕爾則是精神上的啟蒙母親)。也有意藉由凱薩琳的倖存,替同樣受到政治迫害的堅韌女子(安妮.愛斯庫)發聲。可是針對女主角的刻劃不夠細膩,讓劇情本欲強調的影響力,呈現力道不夠。

【電影不算突出,仍有一定可看性】

raw-image

對比坎城同屆的《墜後真相》(Anatomie d'une chute)《夢想集中營》(The Zone of Interest)《怪物》等競賽片,《煽動者》雖無太多亮點,整體依然有一定水準。美術設計精美,劇情緊湊,主演表現優異。配樂雖有過度飽滿的疑慮,導致觀影情緒不時被干擾,不過瑕不掩瑜。

特別要提兩位主演精湛的表演,為電影增色不少。艾莉西亞.薇坎德以內斂且富有層次的演出,將這名才貌兼具的王后詮釋頗佳。在嫻靜的面容底下,既有心力交瘁的恐慌,亦有堅毅不服輸的韌性。透過特殊化妝,裘.德洛蛻變為身形臃腫、強勢專橫卻不敵病衰的年邁君主,宛如一頭垂死掙扎的龐然怪物,本有的俊美外型完全不復見,十足敬業。

縱使劇情偏離史實,但若想一睹英格蘭王后不為人知的生存史,《煽動者》仍是一部具有可看性的佳作。




☆註記:

△原文2024年10月23日刊登於電影神搜,因電影神搜於2025年12月31日關站,故將文章搬遷於此。

△本文圖片取自IMDb頁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海邊的離島
86會員
129內容數
愛我所愛,寫我所感。努力分享自己熱愛的事物。
人海邊的離島的其他內容
2025/02/12
近期若想看毫無冷場的精采電影,或是喜歡略帶風趣的科幻驚悚、愛情諷刺題材,《完美伴侶》是絕佳的觀影選擇。若是看過預告的朋友,依然可以放心觀影,正片保證趣味無窮。不過還是強烈建議,如果是聽聞好口碑而被燃起興趣的朋友,不要事先查任何資訊,劇情簡介、預告片全都不要看,直接買張票到電影院看片吧!
Thumbnail
2025/02/12
近期若想看毫無冷場的精采電影,或是喜歡略帶風趣的科幻驚悚、愛情諷刺題材,《完美伴侶》是絕佳的觀影選擇。若是看過預告的朋友,依然可以放心觀影,正片保證趣味無窮。不過還是強烈建議,如果是聽聞好口碑而被燃起興趣的朋友,不要事先查任何資訊,劇情簡介、預告片全都不要看,直接買張票到電影院看片吧!
Thumbnail
2025/01/19
由日本動畫導演神山健治執導,改編自托爾金的經典奇幻小說《魔戒》的動畫《魔戒:洛汗人之戰》,美國與日本團隊共同製作,日系畫風搭配西方經典IP ,呈現東西交融的特別風貌 ,並用原作影薄的公主視角重塑傳奇,為古典的《魔戒》披上更新穎的色彩。
Thumbnail
2025/01/19
由日本動畫導演神山健治執導,改編自托爾金的經典奇幻小說《魔戒》的動畫《魔戒:洛汗人之戰》,美國與日本團隊共同製作,日系畫風搭配西方經典IP ,呈現東西交融的特別風貌 ,並用原作影薄的公主視角重塑傳奇,為古典的《魔戒》披上更新穎的色彩。
Thumbnail
2024/12/03
榮獲柏林影展最佳主角獎的《非常男人》,藉由變調版的《美女與野獸》故事,翻轉世俗亙古不變的「美」「醜」定義。Sebastian Stan獻上其目前演藝生涯最佳演出,細膩地詮釋不同皮囊之下的人心奧妙。以《世界上最爛的人》走紅的挪威演員Renate Reinsve首度參與美國製作,延續她自然靈動的表演。
Thumbnail
2024/12/03
榮獲柏林影展最佳主角獎的《非常男人》,藉由變調版的《美女與野獸》故事,翻轉世俗亙古不變的「美」「醜」定義。Sebastian Stan獻上其目前演藝生涯最佳演出,細膩地詮釋不同皮囊之下的人心奧妙。以《世界上最爛的人》走紅的挪威演員Renate Reinsve首度參與美國製作,延續她自然靈動的表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患病必需乘坐電動輪椅的兒子,他深深著迷於英國的黛安娜王妃,在兒子心中與之並列的女性則是他的母親克勞汀。克勞汀總是在替兒子煩心,到處剪下報章雜誌上黛安娜的身影,帶回家給兒子當作收藏,每次都令他感到雀躍不已。而克勞汀從事家庭裁縫的工作,她設計出的禮服更被誇讚像黛安娜一樣漂亮,顯見這名母親無論如何都想滿足
Thumbnail
患病必需乘坐電動輪椅的兒子,他深深著迷於英國的黛安娜王妃,在兒子心中與之並列的女性則是他的母親克勞汀。克勞汀總是在替兒子煩心,到處剪下報章雜誌上黛安娜的身影,帶回家給兒子當作收藏,每次都令他感到雀躍不已。而克勞汀從事家庭裁縫的工作,她設計出的禮服更被誇讚像黛安娜一樣漂亮,顯見這名母親無論如何都想滿足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索琳(安·海瑟薇 飾演)計畫獨自露營慶祝40歲生日。 前夫丹尼爾(里德·史考特 飾演)答應照顧兩人17歲的女兒伊滋(艾拉·魯賓 飾演)。 為討女兒歡心,丹尼爾買了偶像樂團「八月之月」見面簽名會門票, 讓伊滋和兩位好友去科切拉音樂節。 索琳送女兒去了丹尼爾家,隔天丹尼爾打電話告訴索琳, 臨時
Thumbnail
索琳(安·海瑟薇 飾演)計畫獨自露營慶祝40歲生日。 前夫丹尼爾(里德·史考特 飾演)答應照顧兩人17歲的女兒伊滋(艾拉·魯賓 飾演)。 為討女兒歡心,丹尼爾買了偶像樂團「八月之月」見面簽名會門票, 讓伊滋和兩位好友去科切拉音樂節。 索琳送女兒去了丹尼爾家,隔天丹尼爾打電話告訴索琳, 臨時
Thumbnail
《填詞L》(前名:填詞撚)光是可以同時見證兩位近年香港新生代中最具潛力(私心認為)女性電影人的「全面進化」,我便已心滿意足了。
Thumbnail
《填詞L》(前名:填詞撚)光是可以同時見證兩位近年香港新生代中最具潛力(私心認為)女性電影人的「全面進化」,我便已心滿意足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