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的交通路網規劃,通常就決定附近地區的塞車程度,如果跨區域的高快速路網不足,大家又因為上班地點的限制,尖峰時刻就會出現大量又同方向的車流,導致經常性塞車。而位於台南的北外環道路,就是在這樣背景提出來的建設工程,同時整個計畫走到現在,陸續有部分路段已經通車、正在施工,或是還在籌備當中,就來看看各路段的近期消息,還有周遭跟它相關聯的計畫,目前進度走到哪裡吧。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G4Kus4PnNrY台南路網現況
從台南發展比較密集的地區來看,最重要的交通路網,南北向以國 1 與國 3 為主,東西向則是國 8 跟南邊的台 86 ,其他像是台 61 ,目前還停在七股區跟安南區交界,也就是之前提過,還在興建中的西濱快曾文溪大橋,也代表靠近海線地區的南北向交通路網,目前是比較不足的狀態。

同時還有個很有趣的狀況,主要是跟其他縣市,例如台中有圍繞中心區域的台 74 ,或是雙北有多條高架、快速道路跟台 64 不太一樣,台南在國 8 到台 86 之間區域,基本上只能依靠省道跟一般市區道路,而在沒有路網可以分離短距離跟長距離的車輛之下,部分道路就會因此塞車,國 1 永康交流道以及聯絡道台 1 線,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尤其不少位在台南核心地區的居民,會利用國 1 永康交流道進出高速公路,就讓台 1 線永安路-王行路段道路,交通相當繁忙。

另外還要考量台南很重要的特性,那就是有不少人在南科上班,畢竟南科不只產業包山包海,有像是光電、積體電路、精密機械、生技跟綠能,就連就業人數也相當龐大。而南科是位在比國 8 更北邊的地方,就導致每天龐大的交通車潮,把附近道路擠得水洩不通。所以北外環道的興建,還有銜接國 1 的交流道,以及跟南科連接的聯絡道路工程,都是為了紓解這區域車潮所誕生的計畫。
台南北外環
沒錯,雖然北外環興建計畫嚴格來說,就只有一條道路,不過跟它有關的工程項目,還有國 1 台南路段增設北外環交流道,以及北外環銜接樹谷園區聯絡道,總共 3 個。這邊先來看最重要的主角北外環興建工程,整個工程又切成 4 個分標,甚至每個分標的開工跟完工通車時間,間隔都滿長的。

目前還沒全部蓋完的北外環,主要是沿著鹽水溪而建,預計從台 39 線高鐵橋下道路,一直到台 17 大港觀海橋,長度大約來到 13.5 公里左右,長度還挺長的。不過要讓整個計畫順利完成,連帶需要不少建設經費,所以後續整個工程依照需求的優先順序,總共切成 4 個路段。分別是已經完成的第一期與第三期,也就是從高鐵橋下道路,到長和路匝道,是現在能通行的路段,分別在 2015 年跟 2022 年通車。另外則是有正在興建的第二期,以及尚未動工、正在細部設計階段的第四期,那當然,已經完工通車就不需要特別注意,這邊把重點擺在第二跟第四期上面。

目前正在施工的北外環第二期,範圍是從台江大道,至台 19 線溪頂寮大橋,長度來到 3.14 公里,寬度則是 25 ~ 50 公尺。當中比較特別的是,在靠近溪頂寮大橋這邊,北外環會從鹽水溪北岸切換到南岸,也就是現在地圖上能看到非常明顯、占據部分河道的工區,不過第二期又切成東段跟西段分開施工,主要是由內政部國土署負責,截止至 6 月底,進度分別來到約 65% 跟 53% ,雖然兩邊進度看起來沒有差很多,但完工時間卻有點差距,其中東段進度比較快,預計 2026 年底完工,西段則是預估要到隔年的 2027 年中,總經費來到 82.62 億元(用地費 10 億元,工程費 72.62 億元)。

另外還沒進入施工的第四期,是接續第二期的台 19 線溪頂寮大橋,再往北區延伸,最終到大港觀海橋,路線長度則是來到 3.7 公里,寬度為 20 ~ 40 公尺,比第二期寬度略微縮減。整體第四期目前還在細部設計階段,一樣是由國土署負責,暫定是 2026 年中前完成用地取得,後面才會往動工階段邁進。

第四期進度相較其他路段慢上不少,主要是因為碰到不少問題。第一個是因為這邊的路線規劃在鹽水溪南岸,在多年前就引發附近住戶抗議,認為原本北外環是規劃在北岸,但不知到從什麼時候開始,市政府在沒有跟居民協調下,就更改計畫路線,不解為何要截直取彎,甚至也加劇中華路跟中華北路,多戶住家的空氣與噪音污染。

不過市政府工務局是解釋,當初的確有北岸、南岸跟南北岸,三種方案再評估,但考量北岸得徵收跟拆除沿線多戶民宅,而且鹽水溪河寬有限,如果施工期間在行水區落墩,會影響沿岸堤防安全,以及水利法的規定限制,所以最終採用南北兩側配對的選項,北外環才從溪頂寮大橋東側,由北岸轉到南岸。

但從 7 月初的用地取得公聽會來看,當地反對北外環南移的民眾,依然在會議中向政府表達訴求,代表這個爭議目前看起來,還是沒有達成共識。不過就進度來看,在工務局 4 月底告知國土署「依原路線進行設計」下,目前也沒有看到更改路線的消息,應該是一樣按照南岸規劃繼續走下去。

不過除了路線的南北岸爭議外,第四期還得面對另一個難題,那就是北外環原則上都是希望興建雙向四車道,但第四期在文賢抽水站的路段,受到抽水站、鹽水溪堤岸,還有河川治理計畫線的影響,只能施作雙向二車道,所以第四期只會先從溪頂寮大橋蓋到大和路,等後續文賢抽水站遷移,以及大港觀海橋改建後,才會再往西延伸到台 17 線。第四期總經費預估為 84.45 億元(用地費 8.82 億元,工程費 75.63 億元)。

最後第四期還有個值得關注的地方,那就是在北外環第四期後面,其實還有更往西的安平聯絡道規劃,主要由市政府負責,而不是國土署。依照之前的議會質詢資料,其實第四期的細部設計,已經有把安平聯絡道納進去,預計是銜接到和緯路跟華平路路口,同時也會評估延伸到四草大橋的可能性。不得不說,如果真的有連接到安平港附近,未來鹽水溪兩側的行車交通,的確會還滿便利的,畢竟未來還有南北向的台 61 ,會經過安平港附近並且直通高雄,只是目前還沒有確定的計劃跟時間表。
北外環相關工程
除了北外環本身,其他還有銜接國1的交流道工程,主要位置是在北外環第三期跟國 1 交錯的地方,預計會設置南下北上各一匝道,還有其他路段的拓寬、國 1 主線車道配置調整,以及附近道路的人行道與自行車道施作,總長 1827 公尺,總經費來到約 17.5 億元(用地費 1 億 9000 萬元,工程費 15 億 5713 萬 元),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負責。整個工程從 2023 年中開工到現在,進度是來到 60.2% ,遠遠超過預定進度的 44.7% ,進度飛快,目前預計 2026 年底完工。等這座交流道完工後,再加上已經完成和未來陸續通車的北外環,希望能降低永康交流道跟台 1 線的車潮,同時也讓附近居民往返國 1 更加便利,紓解尖峰時刻的交通問題。

最後還有北外環銜接樹谷園區聯絡道路,是從已經通車的第三期平面道路開始,一直接到樹谷大道跟南134線路口,總長來到將近 3500 公尺,總經費 18.3 億元(用地費6億3,000萬元,工程費12億元)。這條道路有趣的是,可以把它看作跟新港社大道相同功能的路線,是紓解南科上下班交通的另一條道路。截至 6 月底,進度已經來到 80.6% ,整體工程有望在今年底完成。

其他重要路網
北外環道路全長約 13.5 公里,總經費含用地費來到約 227 億元,雖然不是國道這種等級的工程,但對附近地區的交通便利性來說,影響非常巨大,尤其全線完工通車,再加上國 1 的交流道與樹谷園區聯絡道,鄰近的安平區、安南區、中西區、北區以及永康區,就能快速往返國道一號跟南科,並且分散國 8 、台 1 線、台 19 線、台 17 線等等道路的交通車流,不用全部都塞在省道跟一般道路上面。

而且從這次的工程,也能看到鹽水溪,對於周遭區域發展的影響,畢竟要怎麼讓被天然屏障分隔兩地的區域,連在一起,從古至今就是交通規畫的一大課題。而從北外環第二跟第四期附近區域來看,基本上得利用永安橋、台 19 溪頂寮大橋、北安橋、台 17 甲鹽水溪橋跟台 17 大港觀海橋,共 5 座橋梁,成為往返兩區的必經之路。

不過這幾年有出現新路線,那就是預計會從怡安路跟台 19 線路口,再往永康區台 1 線中正南路與正南三路路口方向,拉一條新橋梁的想法。其實這個構想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啦,只是現在進度比較明朗一點,目前工務局已經完成道路規劃,希望在 2026 年底前,完成都市計畫變更,再來跟中央爭取到施工經費後,就能開工興建,順利的話未來幾年,有希望看到這條新道路慢慢浮現。

最後關於台南其他重要的道路路網,主要跟西濱快速公路跟國道 8 號有關,當中比較有進度的,是之前說過的曾文溪橋新建工程,從現有台 61 主線高架預留空間出發,跨越曾文溪後,連接到台江大道六段,全長約 3.38 公里,採雙向四車道並設有機車道,目前進度是來到約 35.6% ,暫定 2028 年中完工。其他還在規劃的路段,是前面提到再往高雄延伸的台 61 ,對海線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工程,而國道 8 號則是有交流道改善,以及立體化工程尚待解決,兩者目前都還在討論中,沒有確定的答案。那從目前出現的這幾條路線來看,台南基礎的重要交通路網,可以說差不多已經定型了。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G4Kus4PnN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