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費上看4000億的「高鐵延伸宜蘭」,真的能解決國5塞車問題嗎?北宜直鐵機會渺茫?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講到高鐵,焦點全部都集中在高雄車站和延伸屏東上,這次總算輪到宜蘭了,尤其沉寂一段時間的環境影響評估,正式在今年 5 月公布二階段文件,終於阿,從 2022 年等到現在,總算有下一步進展。而究竟高鐵延伸宜蘭,能不能減緩國 5 塞車狀況?對台鐵營運又會帶來哪些影響?甚至先前舉辦的地方說明會,現場似乎出現不少意見,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呢?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FAYVLM-vmLc

計畫內容+龐大經費

高鐵延伸宜蘭,起點從高鐵南港站地下月台出發,接上已經預留的引道後,一路經過南港聯絡道、國 3 ,還有高鐵汐止預定地,接著再以圓弧型的曲線,完全避開翡翠水庫集水區,然後一路穿越眾多山脈,進入宜蘭頭城,最後沿著國 5 往南,在宜蘭縣政中心東側設站。這個位置距離現在的宜蘭車站,大約是 2.7 公里,預計會興建一座高架車站跟一個維修機廠,整條路線長度來到 60.6 公里,跨越 3 個縣市、 9 個行政轄區,光從地圖上就能看的出來,整個計畫規模有多龐大。

raw-image


而且還不是只有長度很長喔,扣掉南港站已經預留的 1 公里尾軌,這次要新建的工程總長是 59.6 公里,裡面最多的就是隧道段,其中山岳隧道共有 10 座,其中最長的第 8 號隧道,長度接近 8 公里,橋梁段則有 12 座,剩下則是不到 1 公里的路工段。所以高鐵延伸宜蘭得穿越各種山脈、山谷,整體地形複雜程度遠遠高於西部幹線,而且沿線還有非活動斷層、廢棄煤礦坑、地質敏感區、土壤液化區,甚至還有施工會遇到的隧道湧水,不只前期要做各種地質調查,就連過國道 5 號當年留下來施工與監測記錄,也得拿出來作為參考,工程難度真的很高。

raw-image


而面對這樣的工程,建設經費當然也不會低到哪裡去。根據 3 年前的估算,當時金額就已經來到 1880 億元左右,另外根據近期宜蘭縣政府網頁跟環評資料,初步估算已經上修到約 3522 億元。你沒聽錯,將近翻了一倍!雖然不同時間推動的計畫,會有物價跟通膨上的誤差,但目前西部正在營運的高鐵路線,總工程經費大約是來到 5133 億元,就能大概知道高鐵延伸宜蘭的經費,到底有多驚人。

raw-image


而且這還不是最終數字喔,因為後面還有基本設計跟細部設計,真正的總經費要再等一段時間才會比較明朗,不過目前已經有看到「 4000 億是個合理預估數字」的消息。


為什麼要蓋

在經費這麼高昂的情況下,當然就得看看,推動高鐵延伸宜蘭的理由是甚麼。首先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往返宜蘭的人實在太多了。多到什麼程度呢?根據統計 ,台北宜蘭平日的旅次量,大概就有 11 萬人次,到了假日甚至會直接翻倍,衝到 28 萬人次。而且因為地形限制,現在要往返宜蘭,其實就只有國 5 跟台鐵這兩種交通方式比較方便,其中最多人用的就是國 5 ,光是平日喔,平均就有超過 5.3 萬輛小汽車在上面跑,到了假日更誇張,會衝到 6.2 萬輛。


而從更詳細的車流分析來看,國 5 北上的尖峰小時車流量,早已超出原本道路容量,南下雖然有稍微好一點點,但整條國 5 的服務水準,基本上都在E等級附近徘徊。如果北返時間沒抓好,就準備塞到天荒地老,甚至在 Google 搜尋國道 5 號新聞,除了偶爾的火燒車驚悚畫面,最常出現的就是「塞車塞了多長」、「時速剩幾公里」這種新聞。

raw-image


除了自己開車,往返宜蘭的其他交通選擇,主要就是客運跟台鐵。其中客運因為擁有優先通行權,可以直接匯入主線,整體搭起來算是比較順暢,而且路線也蠻多的。不過現實情況是,客運的使用比例還是偏低,大多數人要去宜蘭,還是習慣自己開車。至於台鐵這邊,過去因為北宜這段彎道很多,所以原本安排普悠瑪跟太魯閣這兩種傾斜式列車,目的是讓列車在過彎的時候,不用大幅減速,提升營運效率。但問題是這兩款車的載客量只有 300 多人,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後來直到新車到貨,才把載客量 500 多人的新自強號 EMU3000 投入營運,情況才稍微好轉一些,不過有時候八堵到花蓮的客座利用率,還是會超過 100% ,代表依然有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

raw-image


欸不過這裡有個小細節要特別注意,因為鐵道局提供的數據,是 2024 / 10 / 20,當天是星期日,搭車的人本來就比較多,最好還是搭配其他日期一起觀察,才會更接近全貌。


既然都換成載客數比較多的新車型,結果位子還是供不應求,接下來就只剩「加開列車」來解決。但鐵道局認為,因為現在列車得從樹林出發,現況分成 3 班的基隆新竹區間、 2 班西部幹線、宜蘭線跟東部幹線各 2 - 3 班,每小時單向 10 列次,讓樹林七堵之間,不僅成為西部跟東部幹線的重疊營運路段,更是台鐵路網中行車班次最密集的區間,導致分配受限很難增開班次。

raw-image


另外從路線使用率來看,尖峰時段像是板橋-台北,已經來到將近 95% ,樹林-板橋、台北-松山、汐止-七堵,也都有 85% 以上,代表軌道運輸容量不足,而且上面這些路段大部分都已經地下化,地面上建築物又非常密集,根本沒有空間再多蓋軌道。


所以高鐵延伸宜蘭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新建一條全新路線,來增加北宜尖峰時刻的運輸供給,並且繞過現在台鐵樹林七堵間的瓶頸問題,同時達成 2020 年,運輸政策白皮書提到的「 4 個 90 分鐘目標」。另外根據運量預測, 2051 年高鐵宜蘭站的平日進出站人數,預估會來到 2.7 萬人,假日甚至上看 6 萬人,平均一天下來是 4.1 萬人,不得不說這個數字還蠻漂亮的,不只遠大於嘉義、台南甚至南港站,還接近板橋與新竹站的規模,可見交通部對高鐵宜蘭站的預估搭乘人數,還挺有信心。

raw-image


紓解國5塞車?

不過剛剛講的這些推動理由,其實沒有說服對高鐵延伸宜蘭計畫抱持疑問的人。最大的一個爭議點是,在高鐵方案出現之前,其實早就有另一個規劃中的方案,那就是北宜直鐵,而且這項計畫從 1990 年代,就已經開始討論了。

raw-image


簡單來說,北宜直鐵是計畫把原有台鐵路線截彎取直,縮短行車時間,當時路線規劃是從南港,一路拉到頭城車站,雖然想法不錯,但整個計畫進度一直卡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究竟路線要不要穿越翡翠水庫集水區」。像是翡翠水庫管理局,就曾經提出反對,理由是當年國5施工的時候,水庫水質曾經受到嚴重汙染,時間長達十幾年,所以希望北宜直鐵要避開集水區。但這裡也有個很弔詭的地方,尤其行政院環境署(現今環境部),曾經在2005年委託台大進行調查,而結果是顯示,水質汙染是鄰近的茶園、農田、露營地,因為暴雨沖刷後造成的,代表污染是來自開發跟遊憩行為,而不是國 5 建設本身,等於水雙方說法完全對不起來。

raw-image


但不管北宜直鐵存在哪些爭執,沒想到在 2019 年,交通部卻拋出震撼彈,宣布由高鐵延伸宜蘭取代北宜直鐵,等於這個討論了 20 幾年的計畫直接被喊卡、胎死腹中,在當時引發不少人反彈。而這個爭議就算到現在,也有不少學者、團體跟民眾認為,高鐵延伸宜蘭經費過高,北宜直鐵對宜蘭的綜合效益會更好,因此不支持高鐵延伸的做法。


而從支持北宜直鐵的角度來看,相比高鐵全長 60.6 公里,跟目前暫估的 3500 多億元經費,反觀北宜直鐵約 724 億元,只有高鐵的五分之一。另外從搭乘時間來看,雖然高鐵速度比較快,但因為高鐵站離市區有點距離,如果加上轉乘到宜蘭車站的時間,其實只相差 5 分鐘,代表時間差異不大、高鐵延伸缺乏效益。而前面提到的無法開班次問題,有人認為在北宜直鐵討論這麼久的情況下,其實之前是有出現提升班次的解決方案,因此認為不是不能解決,只是台鐵不想做。

raw-image


同時更質疑高鐵方案,為何跳過本該進行的可行性研究,直接進入綜規跟環評,認為這是個嚴重的程序錯誤,也違背先前許多重大建設的評估流程,尤其直鐵跟高鐵不管在路線、經費、財務等等層面,都完全不一樣。最後也有折衷的聲音認為,如果真的要蓋高鐵,其實可以跟台鐵共構,這樣不只可以減少土地徵收面積,也能減少對宜蘭農地和環境的破壞,同時之前汐止地方說明會,也有民眾提出應該要在汐止、或是雙溪附近設站,不能只有路線經過,讓宜蘭受惠。

raw-image


當然交通部鐵道局,也有提出他們的看法。首先是行車時間的比較,鐵道局指出,高鐵南港到宜蘭其實是 20 分鐘,直鐵則需要 48 分鐘。如果是以台北車站為基準,高鐵行車時間加轉乘是 40 分鐘,直鐵則是 55 分鐘,整體來說高鐵還是比直鐵快。而且目前還有宜蘭鐵路高架化計畫在進行,等於未來高鐵宜蘭站隔壁,就會是新的台鐵宜蘭站,再加上通車後,會同步調整其他大眾運輸的班次來配合高鐵,轉乘不會是太大問題。

raw-image


而經費部分,因為營建成本上漲會影響整個大環境,所以在高鐵延伸宜蘭上看 4000 億元的情況下,預估北宜直鐵的工程經費,會來到約 2000 億元。再來樹林七堵的容量瓶頸問題,經過他們的評估,如果以北宜直鐵計畫推動,未來只能增開 1 班,載客量大約是 400 到 600 之間,相較高鐵單向每小時最高能來到 12 班,載客量約 977 人,同時高鐵南港站當初已經有預留延伸軌道,而北宜直鐵得面對南港富康街,還有誠正國中的拆遷問題,導致北宜直鐵效益比高鐵方案差。

raw-image


最後高鐵台鐵共線,鐵道局認為雖然工程技術可行,但高鐵速度會快不起來,同時還牽涉到其他路線的鐵路高架化,而在這些計畫還沒有提出,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宜蘭鐵路高架化,從啟動至今已經過了十幾年的情況下,會影響高鐵通車進度,同時也不會有在其他地方設站的構想。嗯...老實說目前看起來幾乎沒什麼共識。


當然除了這些討論,還有像是土地徵收範圍、軌道附近禁限建,以及落墩對水利設施造成的影響等等,是在地居民更關注的問題。不過我自己比較在意的,是高鐵延伸宜蘭,究竟「能不能紓解國 5 的塞車問題」這件事。結論先說在前面,是的確會讓車流下降,但效果沒有想像中這麼高。

raw-image


根據環評的分析資料,裡面有列出目標年 2051 年,在有高鐵跟沒高鐵的情境下,整體運具的使用狀況。像是高鐵通車後,小汽車的運具占比,預估會從原本的 76.4% ,降到 65.4% ,雖然看起來好像有下降不少、能紓解不少車潮,但其實還是有超過一半的人,依然選擇自己開車。而且更棘手的是除了小客車,公車客運跟台鐵的佔比,也一起往下掉了。像公車客運會從 10.6% 掉到 6.9% ,台鐵則是從原本的 13% ,掉到只剩 5.2%,代表高鐵吃下高達 22.5% 的比例。所以從這邊可以看出來,因為高鐵速度優勢實在太明顯,在降低小汽車一部分的佔比下,也連帶吸走原本使用公車客運與台鐵的族群,因此支持北宜直鐵的人認為,高鐵開通對國 5 的紓解效果其實有限,反而會連帶對台鐵跟客運營運,產生一定程度的排擠。

raw-image


而對於高鐵延伸宜蘭,再度對上北宜直鐵的爭議,其實鐵道局有做更進一步的分析,也就是把整個北北基宜的交通運輸,分成三種情境來比較:維持現狀、高鐵延伸宜蘭、還有北宜直鐵,看看哪個方案對國 5 塞車跟台鐵營運影響最大。首先來看「減緩國 5 塞車」這件事,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到,如果把兩項軌道建設,跟維持現狀做比較,高鐵預估可以減少假日 6.1% 的交通量,北宜直鐵則是降低 3.4%,所以在紓解國 5 塞車上,由高鐵方案勝出。

raw-image


但如果看台鐵的使用狀況就很有趣了,在高鐵通車後,從宜蘭、花蓮、台東地區往返台北,整體對台鐵需求的確大幅下降,而且非常明顯。但如果是從宜蘭要去花東,需求反而巨量上升,這也合理啦,畢竟北宜行車時間縮短,就代表到花東的時間也縮短,而高鐵只有到宜蘭,要再往南只剩下台鐵這個選項。

raw-image


反觀北宜直鐵方案就比較平均,各路線幾乎都穩定成長,其中又以宜蘭往返台北成長最多。

raw-image


而最關鍵的台鐵票箱收入部分,高鐵延伸宜蘭預期會減少台鐵 150.61 億元,北宜直鐵則是能提升 214.59 億元。總結來說,高鐵延伸宜蘭雖然能減少比較多的國 5 車潮,卻也的確排擠到台鐵的營運狀況,北宜直鐵則是在紓解國 5 車潮效果上低於高鐵,但能提升台鐵整體營運。

raw-image


高鐵進駐有好沒壞?

4000 億對上 2000 億,這是高鐵延伸宜蘭跟北宜直鐵,兩個最關鍵的數字,尤其這項軌道建設計劃,不只是宜蘭繼 2006 年,國 5 雪山隧道正式通車後,再度迎來的重量級交通建設,更被視為環島高鐵計畫的第一步。但也因為這項計畫牽涉太廣、投資金額又超級龐大,所以就算目前交通部主推的是高鐵延伸,北宜直鐵的支持者至今依然沒有放棄,爭論主題涵蓋誰對紓解國 5 塞車效果最好、誰能大幅度帶動宜蘭各鄉鎮發展,以及哪個綜合效益比較高。而且在這項計畫之外,也會連帶影響附近的新訂高速鐵路宜蘭車站特定區計畫,以及宜蘭鐵路高架化。

raw-image


不過除了這兩個方案的比較外,我自己反倒更在意宜蘭當地的公共運輸問題。尤其依我自己的情況來說,除非很確定這趟宜蘭行只會在市區移動,才有可能選擇台鐵或客運,不然如果是要去市區以外的觀光景點,或是包棟、露營,搭大眾運輸不只載行李不方便,最後還是得在當地租車,老實說自己開車還比較實在,而且就算只在市區移動,還得考慮人行道不足、沒有公共自行車的痛點,開車的話只要把回程時間提早,或是早一天晚一天,其實國 5 不會塞到那麼誇張。


而這也是北宜直鐵支持者的其中一項論點,認為既然高鐵延伸要花 4000 億,或許可以考慮把經費分散給北宜直鐵,完善當地公共運輸,甚至是市區人行道改善上。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這個觀點,其實蠻有道理的,但話又說回來,北宜直鐵終究得面對樹林七堵間的容量問題,也是能否推動的核心關鍵,而在目前交通部主推高鐵延伸宜蘭情況下,看來沒有出現好的解決方法。

raw-image


當然高鐵延伸宜蘭除了前面提到的問題,從促進地方繁榮的角度來看,其實也存在其他隱憂。主要是雖然高鐵宜蘭站在預估運量上,數字確實還滿漂亮的,來到跟板橋、新竹差不多等級,但要知道全台灣的高鐵特區開發,除了原本就很熱鬧的站點,其他新區域都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後,才達到今天的規模,開發不起來、甚至還沒開發完的新區塊,也是大有人在,高鐵可能成為區域發展的催化劑,但絕對不是萬靈丹。另外很有趣的是有不少團體跟學者,以歷年西部高鐵站點的統計資料作分析,發現高鐵通車雖然帶來交通上的便利,卻也造成就業機會低、高經濟成長產業少的縣市,青壯年人口流失加劇,而且這個現象在鐵道更為發達的日本也有產生。甚至假設未來高鐵宜蘭站周遭,真的順利發展起來,也有可能發生高鐵磁吸效應太過龐大,宜蘭其他區域發展減緩,高鐵特區一區獨大的現象,交通建設對一座城市未來的影響,真的非常巨大且深遠。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FAYVLM-vmL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解碼中的沙龍
11.3K會員
104內容數
目前專注於全台灣各縣市交通建設、重大工程與區域發展的YouTube頻道,這裡是圖片與稿件的存放區,歡迎到YT觀看最新影片!
2025/06/13
現在隱身於市區、這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老煙囪,其實跟新竹成為科技聚落,有著一定的關聯,雖然稱不上是主因,但整個計畫延續下來的優勢,一環接一環,讓科學園區決定在新竹設立,多了不少籌碼,這個就是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二戰軍事遺跡—新竹六燃。究竟為什麼會在新竹,打造這麼大範圍的軍事設施?跟竹科的誕生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2025/06/13
現在隱身於市區、這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老煙囪,其實跟新竹成為科技聚落,有著一定的關聯,雖然稱不上是主因,但整個計畫延續下來的優勢,一環接一環,讓科學園區決定在新竹設立,多了不少籌碼,這個就是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二戰軍事遺跡—新竹六燃。究竟為什麼會在新竹,打造這麼大範圍的軍事設施?跟竹科的誕生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2025/06/06
如果你最近剛好有出國,應該會看到這一座,遠方正在施工中的建築—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從上一集進度更新影片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年多,光是外觀就有非常大幅度的改變。所以前陣子也特地到桃機附近走一圈,要來更新一下第三航廈、第三跑道,還有更外圍的航空城計畫,目前進度究竟走到哪裡,有沒有出現哪些值得注意的消息呢?
Thumbnail
2025/06/06
如果你最近剛好有出國,應該會看到這一座,遠方正在施工中的建築—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從上一集進度更新影片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年多,光是外觀就有非常大幅度的改變。所以前陣子也特地到桃機附近走一圈,要來更新一下第三航廈、第三跑道,還有更外圍的航空城計畫,目前進度究竟走到哪裡,有沒有出現哪些值得注意的消息呢?
Thumbnail
2025/05/23
台86線台南關廟線,是台南南邊相當重要的東西向道路。不過其實從好幾年前開始,地方上就一直出現繼續往東延伸的呼聲,甚至還曾經出現延伸到高雄六龜的路線版本。但這份評估後續卻逐漸消失匿跡,同時被其他路線替代。究竟台86東延目前進度走到哪裡,為什麼先前延伸到六龜這個方案,至今仍然難以成真呢?
Thumbnail
2025/05/23
台86線台南關廟線,是台南南邊相當重要的東西向道路。不過其實從好幾年前開始,地方上就一直出現繼續往東延伸的呼聲,甚至還曾經出現延伸到高雄六龜的路線版本。但這份評估後續卻逐漸消失匿跡,同時被其他路線替代。究竟台86東延目前進度走到哪裡,為什麼先前延伸到六龜這個方案,至今仍然難以成真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要討論環島高速鐵路,基本上先從基礎數字入手,這樣大家比較會有共識。 下圖是高鐵2024年1~3月的各站進站人數,出站人數差異不大,可自行查閱官網 可以看到各站的情況,應跟商業活動較有關係。例如彰化雖人口多,但使用高鐵人口少,當然也跟彰化市區離烏日近有關係。 各縣市人口來自威基,注視有併入鄰近縣
Thumbnail
要討論環島高速鐵路,基本上先從基礎數字入手,這樣大家比較會有共識。 下圖是高鐵2024年1~3月的各站進站人數,出站人數差異不大,可自行查閱官網 可以看到各站的情況,應跟商業活動較有關係。例如彰化雖人口多,但使用高鐵人口少,當然也跟彰化市區離烏日近有關係。 各縣市人口來自威基,注視有併入鄰近縣
Thumbnail
我個人對重大建設是沒有既有意見的,該建就建,不該建就不建。 不過應該多多聽各方的意見。目前花蓮32萬人,台東21萬人。相加大約苗栗人口53萬。表 1 2016 至 2021 年各縣市平均人口變動概況(續) 先把台灣20年後會成為甚麼樣子告訴大家。往後20年的人口推估是多少?因為這是重大建設。建成
Thumbnail
我個人對重大建設是沒有既有意見的,該建就建,不該建就不建。 不過應該多多聽各方的意見。目前花蓮32萬人,台東21萬人。相加大約苗栗人口53萬。表 1 2016 至 2021 年各縣市平均人口變動概況(續) 先把台灣20年後會成為甚麼樣子告訴大家。往後20年的人口推估是多少?因為這是重大建設。建成
Thumbnail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是臺灣中部橫貫道路建設的相關立法提案。文章中提到了路線、規劃、環評以及預算等相關議題,透過條例的訂立,計畫推動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管機關應於本條例通過後立即啟動可行性評估,每半年檢討一次,並設置中部橫貫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委員會,並邀集交通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政府、
Thumbnail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是臺灣中部橫貫道路建設的相關立法提案。文章中提到了路線、規劃、環評以及預算等相關議題,透過條例的訂立,計畫推動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管機關應於本條例通過後立即啟動可行性評估,每半年檢討一次,並設置中部橫貫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委員會,並邀集交通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政府、
Thumbnail
台中居民等待已久的國1接台74,終於在幾個星期前的5/13正式通車,當天大致上看起來狀況是還不錯,希望能夠紓解鄰近地區的塞車情況。不過台中除了這個工程外,鄰近的國道1號后里至大雅路段,目前也有拓寬計畫正在規劃中,而且環評的書面報告總算在近期正式公開了,我們就來看看整個拓寬計畫,規劃了哪些工程項目吧。
Thumbnail
台中居民等待已久的國1接台74,終於在幾個星期前的5/13正式通車,當天大致上看起來狀況是還不錯,希望能夠紓解鄰近地區的塞車情況。不過台中除了這個工程外,鄰近的國道1號后里至大雅路段,目前也有拓寬計畫正在規劃中,而且環評的書面報告總算在近期正式公開了,我們就來看看整個拓寬計畫,規劃了哪些工程項目吧。
Thumbnail
國道1號增設銜接台74線系統交流道工程於5/13下午5點正式通車,可望緩解國1大雅路段每逢上下班尖峰時刻就塞車的狀況。加上國1霧峰系統交流道南出匝道擴寬工程也預計於6月完工,台中地區縱貫彰化的大中彰生活圈即將形成!
Thumbnail
國道1號增設銜接台74線系統交流道工程於5/13下午5點正式通車,可望緩解國1大雅路段每逢上下班尖峰時刻就塞車的狀況。加上國1霧峰系統交流道南出匝道擴寬工程也預計於6月完工,台中地區縱貫彰化的大中彰生活圈即將形成!
Thumbnail
繼上次說完東豐快、以及連接台中與彰化的大肚和美橋後,其實台中跟國道有關的,還有兩個許多人相當關注的工程,一個就是國1接台74線,另一個則是國1后里至大雅路段拓寬計畫。究竟這兩個跟台中息息相關的計畫,規劃了哪些東西?目前進度到哪裡呢? �
Thumbnail
繼上次說完東豐快、以及連接台中與彰化的大肚和美橋後,其實台中跟國道有關的,還有兩個許多人相當關注的工程,一個就是國1接台74線,另一個則是國1后里至大雅路段拓寬計畫。究竟這兩個跟台中息息相關的計畫,規劃了哪些東西?目前進度到哪裡呢? �
Thumbnail
市政路延伸工程第2標已於今日正式動工!完成後將有效串聯七期、黎明路、74快速道路、國道、高鐵、台中工業區、精密機械園區、水湳經貿園區以及中部科學園區等,預計將對台中產業發展開啟嶄新里程碑!
Thumbnail
市政路延伸工程第2標已於今日正式動工!完成後將有效串聯七期、黎明路、74快速道路、國道、高鐵、台中工業區、精密機械園區、水湳經貿園區以及中部科學園區等,預計將對台中產業發展開啟嶄新里程碑!
Thumbnail
2024.01.31 台中市政府 台中捷運綠線延伸大坑、彰化可行性研究,在市府全力爭取下,今(31)日獲行政院核定!市長盧秀燕表示,感謝中央回應中部民眾期盼已久的心聲,市府接續將著手啟動綜合規劃作業,讓台中捷運綠線早日往北延伸大坑、往南延伸彰化,帶動大坑觀光產業及烏日彰化共同生活圈的發展。 交通
Thumbnail
2024.01.31 台中市政府 台中捷運綠線延伸大坑、彰化可行性研究,在市府全力爭取下,今(31)日獲行政院核定!市長盧秀燕表示,感謝中央回應中部民眾期盼已久的心聲,市府接續將著手啟動綜合規劃作業,讓台中捷運綠線早日往北延伸大坑、往南延伸彰化,帶動大坑觀光產業及烏日彰化共同生活圈的發展。 交通
Thumbnail
竹科的塞車情況,已經是個眾所皆知、到目前為止幾乎也沒有任何手段,能立即且有效的解決問題。。而在2023年12月,新竹市政府召開了地方說明會,從初步的路線規劃來看,有部分路段經過了新竹科學園區,似乎有望提供新竹市市中心以及高鐵新竹站,通往竹科另一種交通方式,那究竟這個計畫目前出現了哪些新消息?能否減緩
Thumbnail
竹科的塞車情況,已經是個眾所皆知、到目前為止幾乎也沒有任何手段,能立即且有效的解決問題。。而在2023年12月,新竹市政府召開了地方說明會,從初步的路線規劃來看,有部分路段經過了新竹科學園區,似乎有望提供新竹市市中心以及高鐵新竹站,通往竹科另一種交通方式,那究竟這個計畫目前出現了哪些新消息?能否減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