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講到高鐵,焦點全部都集中在高雄車站和延伸屏東上,這次總算輪到宜蘭了,尤其沉寂一段時間的環境影響評估,正式在今年 5 月公布二階段文件,終於阿,從 2022 年等到現在,總算有下一步進展。而究竟高鐵延伸宜蘭,能不能減緩國 5 塞車狀況?對台鐵營運又會帶來哪些影響?甚至先前舉辦的地方說明會,現場似乎出現不少意見,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呢?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FAYVLM-vmLc計畫內容+龐大經費
高鐵延伸宜蘭,起點從高鐵南港站地下月台出發,接上已經預留的引道後,一路經過南港聯絡道、國 3 ,還有高鐵汐止預定地,接著再以圓弧型的曲線,完全避開翡翠水庫集水區,然後一路穿越眾多山脈,進入宜蘭頭城,最後沿著國 5 往南,在宜蘭縣政中心東側設站。這個位置距離現在的宜蘭車站,大約是 2.7 公里,預計會興建一座高架車站跟一個維修機廠,整條路線長度來到 60.6 公里,跨越 3 個縣市、 9 個行政轄區,光從地圖上就能看的出來,整個計畫規模有多龐大。

而且還不是只有長度很長喔,扣掉南港站已經預留的 1 公里尾軌,這次要新建的工程總長是 59.6 公里,裡面最多的就是隧道段,其中山岳隧道共有 10 座,其中最長的第 8 號隧道,長度接近 8 公里,橋梁段則有 12 座,剩下則是不到 1 公里的路工段。所以高鐵延伸宜蘭得穿越各種山脈、山谷,整體地形複雜程度遠遠高於西部幹線,而且沿線還有非活動斷層、廢棄煤礦坑、地質敏感區、土壤液化區,甚至還有施工會遇到的隧道湧水,不只前期要做各種地質調查,就連過國道 5 號當年留下來施工與監測記錄,也得拿出來作為參考,工程難度真的很高。

而面對這樣的工程,建設經費當然也不會低到哪裡去。根據 3 年前的估算,當時金額就已經來到 1880 億元左右,另外根據近期宜蘭縣政府網頁跟環評資料,初步估算已經上修到約 3522 億元。你沒聽錯,將近翻了一倍!雖然不同時間推動的計畫,會有物價跟通膨上的誤差,但目前西部正在營運的高鐵路線,總工程經費大約是來到 5133 億元,就能大概知道高鐵延伸宜蘭的經費,到底有多驚人。

而且這還不是最終數字喔,因為後面還有基本設計跟細部設計,真正的總經費要再等一段時間才會比較明朗,不過目前已經有看到「 4000 億是個合理預估數字」的消息。
為什麼要蓋
在經費這麼高昂的情況下,當然就得看看,推動高鐵延伸宜蘭的理由是甚麼。首先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往返宜蘭的人實在太多了。多到什麼程度呢?根據統計 ,台北宜蘭平日的旅次量,大概就有 11 萬人次,到了假日甚至會直接翻倍,衝到 28 萬人次。而且因為地形限制,現在要往返宜蘭,其實就只有國 5 跟台鐵這兩種交通方式比較方便,其中最多人用的就是國 5 ,光是平日喔,平均就有超過 5.3 萬輛小汽車在上面跑,到了假日更誇張,會衝到 6.2 萬輛。
而從更詳細的車流分析來看,國 5 北上的尖峰小時車流量,早已超出原本道路容量,南下雖然有稍微好一點點,但整條國 5 的服務水準,基本上都在E等級附近徘徊。如果北返時間沒抓好,就準備塞到天荒地老,甚至在 Google 搜尋國道 5 號新聞,除了偶爾的火燒車驚悚畫面,最常出現的就是「塞車塞了多長」、「時速剩幾公里」這種新聞。

除了自己開車,往返宜蘭的其他交通選擇,主要就是客運跟台鐵。其中客運因為擁有優先通行權,可以直接匯入主線,整體搭起來算是比較順暢,而且路線也蠻多的。不過現實情況是,客運的使用比例還是偏低,大多數人要去宜蘭,還是習慣自己開車。至於台鐵這邊,過去因為北宜這段彎道很多,所以原本安排普悠瑪跟太魯閣這兩種傾斜式列車,目的是讓列車在過彎的時候,不用大幅減速,提升營運效率。但問題是這兩款車的載客量只有 300 多人,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後來直到新車到貨,才把載客量 500 多人的新自強號 EMU3000 投入營運,情況才稍微好轉一些,不過有時候八堵到花蓮的客座利用率,還是會超過 100% ,代表依然有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

欸不過這裡有個小細節要特別注意,因為鐵道局提供的數據,是 2024 / 10 / 20,當天是星期日,搭車的人本來就比較多,最好還是搭配其他日期一起觀察,才會更接近全貌。
既然都換成載客數比較多的新車型,結果位子還是供不應求,接下來就只剩「加開列車」來解決。但鐵道局認為,因為現在列車得從樹林出發,現況分成 3 班的基隆新竹區間、 2 班西部幹線、宜蘭線跟東部幹線各 2 - 3 班,每小時單向 10 列次,讓樹林七堵之間,不僅成為西部跟東部幹線的重疊營運路段,更是台鐵路網中行車班次最密集的區間,導致分配受限很難增開班次。

另外從路線使用率來看,尖峰時段像是板橋-台北,已經來到將近 95% ,樹林-板橋、台北-松山、汐止-七堵,也都有 85% 以上,代表軌道運輸容量不足,而且上面這些路段大部分都已經地下化,地面上建築物又非常密集,根本沒有空間再多蓋軌道。
所以高鐵延伸宜蘭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新建一條全新路線,來增加北宜尖峰時刻的運輸供給,並且繞過現在台鐵樹林七堵間的瓶頸問題,同時達成 2020 年,運輸政策白皮書提到的「 4 個 90 分鐘目標」。另外根據運量預測, 2051 年高鐵宜蘭站的平日進出站人數,預估會來到 2.7 萬人,假日甚至上看 6 萬人,平均一天下來是 4.1 萬人,不得不說這個數字還蠻漂亮的,不只遠大於嘉義、台南甚至南港站,還接近板橋與新竹站的規模,可見交通部對高鐵宜蘭站的預估搭乘人數,還挺有信心。

紓解國5塞車?
不過剛剛講的這些推動理由,其實沒有說服對高鐵延伸宜蘭計畫抱持疑問的人。最大的一個爭議點是,在高鐵方案出現之前,其實早就有另一個規劃中的方案,那就是北宜直鐵,而且這項計畫從 1990 年代,就已經開始討論了。

簡單來說,北宜直鐵是計畫把原有台鐵路線截彎取直,縮短行車時間,當時路線規劃是從南港,一路拉到頭城車站,雖然想法不錯,但整個計畫進度一直卡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究竟路線要不要穿越翡翠水庫集水區」。像是翡翠水庫管理局,就曾經提出反對,理由是當年國5施工的時候,水庫水質曾經受到嚴重汙染,時間長達十幾年,所以希望北宜直鐵要避開集水區。但這裡也有個很弔詭的地方,尤其行政院環境署(現今環境部),曾經在2005年委託台大進行調查,而結果是顯示,水質汙染是鄰近的茶園、農田、露營地,因為暴雨沖刷後造成的,代表污染是來自開發跟遊憩行為,而不是國 5 建設本身,等於水雙方說法完全對不起來。

但不管北宜直鐵存在哪些爭執,沒想到在 2019 年,交通部卻拋出震撼彈,宣布由高鐵延伸宜蘭取代北宜直鐵,等於這個討論了 20 幾年的計畫直接被喊卡、胎死腹中,在當時引發不少人反彈。而這個爭議就算到現在,也有不少學者、團體跟民眾認為,高鐵延伸宜蘭經費過高,北宜直鐵對宜蘭的綜合效益會更好,因此不支持高鐵延伸的做法。
而從支持北宜直鐵的角度來看,相比高鐵全長 60.6 公里,跟目前暫估的 3500 多億元經費,反觀北宜直鐵約 724 億元,只有高鐵的五分之一。另外從搭乘時間來看,雖然高鐵速度比較快,但因為高鐵站離市區有點距離,如果加上轉乘到宜蘭車站的時間,其實只相差 5 分鐘,代表時間差異不大、高鐵延伸缺乏效益。而前面提到的無法開班次問題,有人認為在北宜直鐵討論這麼久的情況下,其實之前是有出現提升班次的解決方案,因此認為不是不能解決,只是台鐵不想做。

同時更質疑高鐵方案,為何跳過本該進行的可行性研究,直接進入綜規跟環評,認為這是個嚴重的程序錯誤,也違背先前許多重大建設的評估流程,尤其直鐵跟高鐵不管在路線、經費、財務等等層面,都完全不一樣。最後也有折衷的聲音認為,如果真的要蓋高鐵,其實可以跟台鐵共構,這樣不只可以減少土地徵收面積,也能減少對宜蘭農地和環境的破壞,同時之前汐止地方說明會,也有民眾提出應該要在汐止、或是雙溪附近設站,不能只有路線經過,讓宜蘭受惠。

當然交通部鐵道局,也有提出他們的看法。首先是行車時間的比較,鐵道局指出,高鐵南港到宜蘭其實是 20 分鐘,直鐵則需要 48 分鐘。如果是以台北車站為基準,高鐵行車時間加轉乘是 40 分鐘,直鐵則是 55 分鐘,整體來說高鐵還是比直鐵快。而且目前還有宜蘭鐵路高架化計畫在進行,等於未來高鐵宜蘭站隔壁,就會是新的台鐵宜蘭站,再加上通車後,會同步調整其他大眾運輸的班次來配合高鐵,轉乘不會是太大問題。

而經費部分,因為營建成本上漲會影響整個大環境,所以在高鐵延伸宜蘭上看 4000 億元的情況下,預估北宜直鐵的工程經費,會來到約 2000 億元。再來樹林七堵的容量瓶頸問題,經過他們的評估,如果以北宜直鐵計畫推動,未來只能增開 1 班,載客量大約是 400 到 600 之間,相較高鐵單向每小時最高能來到 12 班,載客量約 977 人,同時高鐵南港站當初已經有預留延伸軌道,而北宜直鐵得面對南港富康街,還有誠正國中的拆遷問題,導致北宜直鐵效益比高鐵方案差。

最後高鐵台鐵共線,鐵道局認為雖然工程技術可行,但高鐵速度會快不起來,同時還牽涉到其他路線的鐵路高架化,而在這些計畫還沒有提出,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宜蘭鐵路高架化,從啟動至今已經過了十幾年的情況下,會影響高鐵通車進度,同時也不會有在其他地方設站的構想。嗯...老實說目前看起來幾乎沒什麼共識。
當然除了這些討論,還有像是土地徵收範圍、軌道附近禁限建,以及落墩對水利設施造成的影響等等,是在地居民更關注的問題。不過我自己比較在意的,是高鐵延伸宜蘭,究竟「能不能紓解國 5 的塞車問題」這件事。結論先說在前面,是的確會讓車流下降,但效果沒有想像中這麼高。

根據環評的分析資料,裡面有列出目標年 2051 年,在有高鐵跟沒高鐵的情境下,整體運具的使用狀況。像是高鐵通車後,小汽車的運具占比,預估會從原本的 76.4% ,降到 65.4% ,雖然看起來好像有下降不少、能紓解不少車潮,但其實還是有超過一半的人,依然選擇自己開車。而且更棘手的是除了小客車,公車客運跟台鐵的佔比,也一起往下掉了。像公車客運會從 10.6% 掉到 6.9% ,台鐵則是從原本的 13% ,掉到只剩 5.2%,代表高鐵吃下高達 22.5% 的比例。所以從這邊可以看出來,因為高鐵速度優勢實在太明顯,在降低小汽車一部分的佔比下,也連帶吸走原本使用公車客運與台鐵的族群,因此支持北宜直鐵的人認為,高鐵開通對國 5 的紓解效果其實有限,反而會連帶對台鐵跟客運營運,產生一定程度的排擠。

而對於高鐵延伸宜蘭,再度對上北宜直鐵的爭議,其實鐵道局有做更進一步的分析,也就是把整個北北基宜的交通運輸,分成三種情境來比較:維持現狀、高鐵延伸宜蘭、還有北宜直鐵,看看哪個方案對國 5 塞車跟台鐵營運影響最大。首先來看「減緩國 5 塞車」這件事,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到,如果把兩項軌道建設,跟維持現狀做比較,高鐵預估可以減少假日 6.1% 的交通量,北宜直鐵則是降低 3.4%,所以在紓解國 5 塞車上,由高鐵方案勝出。

但如果看台鐵的使用狀況就很有趣了,在高鐵通車後,從宜蘭、花蓮、台東地區往返台北,整體對台鐵需求的確大幅下降,而且非常明顯。但如果是從宜蘭要去花東,需求反而巨量上升,這也合理啦,畢竟北宜行車時間縮短,就代表到花東的時間也縮短,而高鐵只有到宜蘭,要再往南只剩下台鐵這個選項。

反觀北宜直鐵方案就比較平均,各路線幾乎都穩定成長,其中又以宜蘭往返台北成長最多。

而最關鍵的台鐵票箱收入部分,高鐵延伸宜蘭預期會減少台鐵 150.61 億元,北宜直鐵則是能提升 214.59 億元。總結來說,高鐵延伸宜蘭雖然能減少比較多的國 5 車潮,卻也的確排擠到台鐵的營運狀況,北宜直鐵則是在紓解國 5 車潮效果上低於高鐵,但能提升台鐵整體營運。

高鐵進駐有好沒壞?
4000 億對上 2000 億,這是高鐵延伸宜蘭跟北宜直鐵,兩個最關鍵的數字,尤其這項軌道建設計劃,不只是宜蘭繼 2006 年,國 5 雪山隧道正式通車後,再度迎來的重量級交通建設,更被視為環島高鐵計畫的第一步。但也因為這項計畫牽涉太廣、投資金額又超級龐大,所以就算目前交通部主推的是高鐵延伸,北宜直鐵的支持者至今依然沒有放棄,爭論主題涵蓋誰對紓解國 5 塞車效果最好、誰能大幅度帶動宜蘭各鄉鎮發展,以及哪個綜合效益比較高。而且在這項計畫之外,也會連帶影響附近的新訂高速鐵路宜蘭車站特定區計畫,以及宜蘭鐵路高架化。

不過除了這兩個方案的比較外,我自己反倒更在意宜蘭當地的公共運輸問題。尤其依我自己的情況來說,除非很確定這趟宜蘭行只會在市區移動,才有可能選擇台鐵或客運,不然如果是要去市區以外的觀光景點,或是包棟、露營,搭大眾運輸不只載行李不方便,最後還是得在當地租車,老實說自己開車還比較實在,而且就算只在市區移動,還得考慮人行道不足、沒有公共自行車的痛點,開車的話只要把回程時間提早,或是早一天晚一天,其實國 5 不會塞到那麼誇張。
而這也是北宜直鐵支持者的其中一項論點,認為既然高鐵延伸要花 4000 億,或許可以考慮把經費分散給北宜直鐵,完善當地公共運輸,甚至是市區人行道改善上。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這個觀點,其實蠻有道理的,但話又說回來,北宜直鐵終究得面對樹林七堵間的容量問題,也是能否推動的核心關鍵,而在目前交通部主推高鐵延伸宜蘭情況下,看來沒有出現好的解決方法。

當然高鐵延伸宜蘭除了前面提到的問題,從促進地方繁榮的角度來看,其實也存在其他隱憂。主要是雖然高鐵宜蘭站在預估運量上,數字確實還滿漂亮的,來到跟板橋、新竹差不多等級,但要知道全台灣的高鐵特區開發,除了原本就很熱鬧的站點,其他新區域都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後,才達到今天的規模,開發不起來、甚至還沒開發完的新區塊,也是大有人在,高鐵可能成為區域發展的催化劑,但絕對不是萬靈丹。另外很有趣的是有不少團體跟學者,以歷年西部高鐵站點的統計資料作分析,發現高鐵通車雖然帶來交通上的便利,卻也造成就業機會低、高經濟成長產業少的縣市,青壯年人口流失加劇,而且這個現象在鐵道更為發達的日本也有產生。甚至假設未來高鐵宜蘭站周遭,真的順利發展起來,也有可能發生高鐵磁吸效應太過龐大,宜蘭其他區域發展減緩,高鐵特區一區獨大的現象,交通建設對一座城市未來的影響,真的非常巨大且深遠。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FAYVLM-vm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