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靠海發電不再是夢想?花蓮和平海洋溫差發電計畫,全新發電方式即將商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海龍王彼得曾經說過:「只要你懂海,海就會幫你。」在 AI 跟半導體產業不斷成長的時刻,電究竟夠不夠用,是個大家從以前到現在,都爭吵不休的大哉問。除了現在常見的燒煤與天然氣,既然台灣四周都是海,照理說應該能像太陽能、風力一樣,多多善用大自然資源,從海洋挖電來用吧?欸最近還真的出現了,地點是位在花蓮和平,打算利用海洋溫差進行的發電計畫,並且預計 2028 年底開始營運。

究竟這個新蹦出來的海洋溫差發電是甚麼?會不會遇到哪些難解的問題,導致最後計畫失敗?台灣還有哪些正在進行,一樣是利用海洋來發電的計畫呢?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14J0oRcFobM

花蓮溫差發電計畫

前陣子邊吃早餐邊逛環評查詢系統的時候,滾輪慢慢慢慢往下滑,突然眼睛一亮,就看到今天的主角—花蓮和平海洋溫差發電計畫,驚訝程度比之前看到等待已久的高鐵延伸宜蘭二階環評,還要訝異,真心不騙,主要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再生能源目前都是以太陽能、風力跟水力為主,也是世界上現階段技術比較成熟的項目。至於利用海洋來發電,之前是有聽過政府跟大學,雙方有一些試驗計畫在進行,但離真正商轉還有一段距離,而這次在環評看到這項計畫,就感覺相較於以前做過的評估,整個可行性提高不少,況且這也是台灣少見的發電方式。所以這邊就先來看一下,究竟這項計畫打算做甚麼。

raw-image


花蓮和平海洋溫差發電計畫,主要位置是在花蓮秀林鄉的和平電廠內,詳細地點是位在電廠北側空地,預計會有 4 座發電機組、輸電電纜跟冷溫海水的取水管與排水管。其中發電幾組裝置容量來到約 6.4 MW ,取水系統則是包含四座取水井。

raw-image


而且每座井會從底部往海岸方向平推過去、設置管線,到末端再裝設總長約 1600 m 的冷海水取水管,預估末端會停在水深 -600 m 的位置,目的是希望抽取溫度較低的海水,未來產出的電力,則是直接從和工二路下方的輸電管道,直接連到台電和仁變電所

raw-image


單純從地圖來看,可以發現整個計畫範圍沒有很大,畢竟 6.4MW 的裝置容量,沒辦法跟現在那些常聽到的發電廠相比,尤其依照和平電廠的說法,如果未來這個計劃成功,會是全球第一座商轉的 MW 級海洋溫差發電系統,可見這項技術就算在世界各地,也不是這麼成熟。

raw-image


不過驚訝歸驚訝,既然是台灣少見的發電方式,一定會有不少疑問,那我自己第一眼看到就想問的問題,這個電廠的運作原理是什麼,為什麼這項計畫會設在花蓮和平,是不是這裡存在什麼樣的優勢?


得天獨厚的優勢

海洋溫差發電,其實是海洋能當中的一個項目,其他還有像是利用漲退潮的潮汐能、利用海浪起伏的波浪能、利用流動海流的海流能、以及鹽分濃度差異的鹽差能,項目非常多。而台灣四面環海,照理說非常適合從海洋獲取電力,甚至國際再生能源總署 (IRENA) 曾經估計,雖然目前是潮汐發電最具成熟規模,但以潛力預估來說,溫差發電則是佔最大比例,佔比甚至高達 57.6% ,潮汐則是只有 1.5% ,就知道溫差發電潛力巨大,只是現在技術還沒達到一定水準。當然,要從海洋、尤其是利用溫差來獲取電力,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而台灣剛好幾個區域有滿足特定條件,而花蓮和平就是其中一個。

raw-image


溫差發電的大概過程,主要是利用海洋表層溫度高的海水,讓沸點低的工作流體,吸收熱量之後,從液態變成氣態,進而推動渦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這個工作流體和平電廠是預計使用液態氨。而在氣體經過渦輪機之後,再來就會利用從深海抽上來的冰冷海水,吸走工作流體的熱量,讓它從氣態再變回液態,後續就進入周而復始的循環,所以相較於風力跟太陽能,雨天和晚上不能運作,溫差發電則是個能夠 24 小時運轉的發電方式。

raw-image


不過溫差發電要能夠成功,關鍵就是兩個字「溫差」,溫差夠大、發電效率就會高,那這個溫差跟和平電廠有什麼關係呢?關鍵是在溫水的部分,從整個地球來看,因為中低緯度的表層海水,溫度相較其他地方還來的高,才擁有開發海洋溫差發電的條件,當中低緯度的表層海水,大約會來到 24 ~ 27 度,再加上和平電廠原本就會用海水,做為餘熱降溫的冷卻用水使用,而這個水使用完的溫度,會再比原本的表層海水溫度更高,大約提升 5 ~ 7 度,而另一邊的冰冷深層海水,則是不管哪個緯度,因為水太深、太陽都照射不到,所以基本上都是維持大約7度的低溫穩定狀態,那一個保持低溫、一個溫度升高,就代表溫差比原本單純抽表層海水還大,藉此提高發電效率。

raw-image


而除了溫水溫度上升,要怎麼長時間、又穩定的獲取深層冰冷海水,也是一門學問。尤其剛剛有說到,取水管預計會到海平面下 600m ,要知道太陽光線只能照射到 200m 的地方, 600m 是個相當深的深度,照理說管線要拉得很長才能抵達。

raw-image


不過剛好花蓮和平有地形上的優勢,主要是台灣東部海底地形跟西部海域不同,非常的陡,根本是直接插入水中的那種,而在這個狀況下,代表取水管長度不用太長,就能到水深足夠的地方,取得冰冷海水。尤其工研院之前也跟洛克希德馬丁合作調查,顯示台灣東部有九大區域,有機會作為海洋溫差發電的潛力場址,當中除了綠島蘭嶼,兩座離島的離岸距離最短之外,再來就是花蓮和平,距離只有 3.3 公里。而且距離短最直接影響的,還不是只有取水管長度變短喔,也連帶讓工程經費降低,同時也避免抽上來的冷水,因為路途太長、溫度升高,導致發電效率降低的問題,所以地形條件,是設廠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

raw-image


第三個優勢就比較瑣碎一點,不過也比較好講,那就是經過調查,和平電廠東側的海底地形坡度,還算平坦。為什麼平坦很重要?因為如果設置的管線,會經過海脊或海溝,這種變化大的地形,管線有可能因為碰到強近海流,或石頭撞擊破損。而從詳細的地形測量報告可以看到,和平電廠外的平均坡度在 1% 以下,變化還算一致,而且從這張圖也證明,這邊的地形真的很陡,距離沒有很遠喔,水深就會到 -600M 。

raw-image


不過這邊有另一個很酷的東西,雖然跟設廠原因無關,但因為整個環評會另外附上水下文化資產研究,其中一項就是水下沈船,而從裡面的報告,可以看到取水管附近的沈船分布,像是有1894年、130年前的英國多桅帆船,4艘在二戰期間被魚雷擊沉的日本貨船,而且位置都有標示出來,只是不知道究竟會到多準確。

raw-image


回歸正題,總而言之,在台灣本身的位置優勢,以及和平電廠提高海水溫度,能快速獲得深層冰冷海水,坡度變化不大等等的因素結合下,才有了今天看到的花蓮和平海洋溫差發電計畫。


可能的困難點

在大概知道整個計畫內容,還有運作原理,這邊就得問個最直接的問題,那就是,這項計畫真的能成功嗎?我自己是很希望能成功啦,不過機率目前還不是很明朗。尤其雖然花蓮和平擁有不少先天優勢,但既然利用海洋溫差來獲取電力,至今都沒有進到成熟發展階段,一定是有問題還沒完全克服,畢竟台電早在1980年代開始,就曾經選定和平、石梯跟樟原三個地方,作為溫差發電的候選廠址,甚至也委託過美國顧問公司進行可行性評估跟電廠概念設計,展開各項調查與探測計畫,但後續都因為技術問題無法克服,直到這次和平電廠的 MW 級商轉計畫,才讓這項技術再度浮上檯面。

raw-image


而當中的困難點,其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台灣東部是不少颱風或地震,首當其衝的區域,不管是蓋在海上的離岸式,還是像和平電廠這種岸基式,都得克服大自然所給的艱難考驗。像離岸式得在海上興建作業平台,就類似鑽油平台的概念,所以他要依靠深海的錨去固定,而如果今天風雨或是海浪過大,就特別容易受到影響。另外也還得考慮到海水,對於設施材質跟維護上的影響,以及取水管佈到水深 -600m ,也得考慮管線對於海水壓力、抗變形、抗撞擊、抗老化的能力。


甚至不要說到後期維護階段,光是一開始的管線布設工程,就是一大挑戰,要怎麼順利地讓管線放到預想位置,不會在途中偏移或斷掉,以及前期計算的管線配重足不足夠,不會因為遇到較強海流導致飄移斷裂,都是相當重要的關鍵,一旦佈管工程失敗,或是佈管完成後抽不到水,就會讓興建成本不斷上升。尤其 2010 年,經濟部曾經在台東知本溪,也興建過一條取水管,主要是希望能推動深層海水產業發展,但運作沒多久就取不到水,後續重新試了幾次也都失敗,一直過了 10 多年才恢復,就能大概知道管線布設,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raw-image


另外則是有人擔心,不知道長時間抽取深層海水,會不會對原本穩定的深海環境造成影響,或是意外的把生物吸上來。以及近期有消息是,雖然和平電廠總發電量佔台灣約 4% ,而且分別供應宜蘭 95% 跟新北 20% 的用電需求,相當重要,但因為燃煤機組在 2040 年會達到設計年限,預計到時候就正式退場,因此有人擔心在電廠停止運轉後,原本利用冷卻用水,提高溫差的優勢會消失,連帶導致發電效率降低,不知道在電廠除役後,能否長時間而且有效益的持續運作下去。而且整個海洋溫差發電,也牽涉到更專業的熱交換效率,還有渦輪機設計等等,牽涉到很多不同層面的專業問題。

raw-image


最後從規劃的興建期程來看,花蓮和平海洋溫差發電計畫,總共分成兩期共 8 年,第一期是 3 年,發電容量預計會來到 1MW~2MW ,預計施工期間則是落在 2026 到 2028 年,同年完工後就會開始營運。後面的第二階段,則是預計在 2029 年中動工、 2033 年底商轉,可以感覺得出來,第一階段有點像是先進行小規模試驗的感覺,真正要達到原本預計全容量 6.4MW 等級,還是得看第一階段運作的如何,才會知道了。

raw-image


另一種發電方式?

台灣能源議題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相當具有爭議的問題,燒煤會導致空氣汙染,燒天然氣雖然汙染較少,但必須興建接收站,進而衍伸破壞海岸生態的抗議,風力不管在海上還是陸地,都能看到運行或施工時的噪音,對周遭居民或生物如海豚的影響,太陽能則是對回收是否產生汙染議論紛紛,甚至延伸到這幾年出現的眾多弊案,而核能不管是除役中的機組,還是未來的新式核能,依然逃不了會出現的核廢料與安全問題。或許靠海發電,這種不像風力太陽能,會受到時間跟氣候限制,可以24小時運作,以及現階段研究下來,不會對環境產生什麼汙染的方法,會是另一種可以嘗試的新路徑。尤其把海水從這麼深的地方抽取上來,除了能夠用於溫差發電,還能用在食品例如海洋深層水,以及低溫栽培農業、魚貝類與海藻類養殖、醫療保養品等等用途,如果未來海洋溫差發電真的做得起來,再加上「猴子,一起,強大」的相關聯產業,整體產值也是非常可觀。

raw-image


今天的主角溫差發電,只是從海洋獲取電力的其中一個方式,現在在基隆跟離島也有波浪能在努力籌備中,但似乎因為土地問題暫時卡關。另外還有大家更常聽到的黑潮發電正在進行,主要由政府單位跟大學合作進行測試,但還沒進到商轉階段,畢竟從試驗到真正商轉的最大困難,就是有時候雖然只是設施比例放大兩倍,但後續遇到的問題,卻是翻倍再翻倍的成長,可見從這片看似平靜的海洋獲取電力,還有許多問題得一一克服。不過,雖然目前現實層面是如此,但我自己還是由衷希望這些計畫,未來能成功走向商轉,甚至成為不可忽視的電力來源,畢竟台灣四面環海,西部海域具備興建離岸風機的優勢,東部則是部分地區能在一定距離內,獲得深層冰冷海水,還有長年穩定的黑潮,提供從海洋獲取電力的機會,或許是個值得好好發展的方向。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14J0oRcFob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解碼中的沙龍
10.1K會員
96內容數
目前專注於全台灣各縣市交通建設、重大工程與區域發展的YouTube頻道,這裡是圖片與稿件的存放區,歡迎到YT觀看最新影片!
2025/07/04
一年一度的高雄捷運進度更新又來了,這次主要把焦點放在 4 條路線,包括部分區段進入施工階段的黃線,在這一年中間出現經費大漲跟通車延後的消息,以及之前提過的,高雄想要爭取南星機場計劃,所以在捷運路線規劃上,似乎會先預留,還有紫線跟輕軌也都各有一些新改動,就來看看這些路線的最新進度吧。
Thumbnail
2025/07/04
一年一度的高雄捷運進度更新又來了,這次主要把焦點放在 4 條路線,包括部分區段進入施工階段的黃線,在這一年中間出現經費大漲跟通車延後的消息,以及之前提過的,高雄想要爭取南星機場計劃,所以在捷運路線規劃上,似乎會先預留,還有紫線跟輕軌也都各有一些新改動,就來看看這些路線的最新進度吧。
Thumbnail
2025/06/20
前陣子講到高鐵,焦點全部都集中在高雄車站和延伸屏東上,這次總算輪到宜蘭了,尤其沉寂一段時間的環境影響評估,正式在今年 5 月公布二階段文件。而究竟高鐵延伸宜蘭,能不能減緩國 5 塞車狀況?對台鐵營運又會帶來哪些影響?甚至先前舉辦的地方說明會,現場似乎出現不少意見,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呢?
Thumbnail
2025/06/20
前陣子講到高鐵,焦點全部都集中在高雄車站和延伸屏東上,這次總算輪到宜蘭了,尤其沉寂一段時間的環境影響評估,正式在今年 5 月公布二階段文件。而究竟高鐵延伸宜蘭,能不能減緩國 5 塞車狀況?對台鐵營運又會帶來哪些影響?甚至先前舉辦的地方說明會,現場似乎出現不少意見,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呢?
Thumbnail
2025/06/13
現在隱身於市區、這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老煙囪,其實跟新竹成為科技聚落,有著一定的關聯,雖然稱不上是主因,但整個計畫延續下來的優勢,一環接一環,讓科學園區決定在新竹設立,多了不少籌碼,這個就是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二戰軍事遺跡—新竹六燃。究竟為什麼會在新竹,打造這麼大範圍的軍事設施?跟竹科的誕生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2025/06/13
現在隱身於市區、這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老煙囪,其實跟新竹成為科技聚落,有著一定的關聯,雖然稱不上是主因,但整個計畫延續下來的優勢,一環接一環,讓科學園區決定在新竹設立,多了不少籌碼,這個就是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二戰軍事遺跡—新竹六燃。究竟為什麼會在新竹,打造這麼大範圍的軍事設施?跟竹科的誕生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年三月越南工商部(MoIT)開始研擬離岸風電示範計畫政策。根據工商部7月的報告中提出示範計畫三個執行方向:一是由越南國家石油公司主導;二是由越南國家電力公司(EVN)主導;三是由軍方單位主導。
Thumbnail
今年三月越南工商部(MoIT)開始研擬離岸風電示範計畫政策。根據工商部7月的報告中提出示範計畫三個執行方向:一是由越南國家石油公司主導;二是由越南國家電力公司(EVN)主導;三是由軍方單位主導。
Thumbnail
併網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是指太陽能發電系統與電網相連,將所產生的太陽能電力輸送到電網中。這樣的系統通常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連接線和計量裝置等組件。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為直流電,逆變器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然後輸送到電網中。
Thumbnail
併網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是指太陽能發電系統與電網相連,將所產生的太陽能電力輸送到電網中。這樣的系統通常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連接線和計量裝置等組件。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為直流電,逆變器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然後輸送到電網中。
Thumbnail
太陽能發電作為全球推廣的可再生能源,其優點不僅在於利用無窮盡的太陽能。當太陽能電池板達到壽命時,其處理和回收方式成為一個重大問題。這是因為太陽能電池板大量生產和安裝,但在其壽命結束時的適當處理和回收方面尚未充分建立。本文將探討太陽能電池板的廢棄和回收現狀、挑戰,以及未來的展望。
Thumbnail
太陽能發電作為全球推廣的可再生能源,其優點不僅在於利用無窮盡的太陽能。當太陽能電池板達到壽命時,其處理和回收方式成為一個重大問題。這是因為太陽能電池板大量生產和安裝,但在其壽命結束時的適當處理和回收方面尚未充分建立。本文將探討太陽能電池板的廢棄和回收現狀、挑戰,以及未來的展望。
Thumbnail
因應企業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台灣除了引進國外廠商和培養國內廠商在沿海設立風力發電外,依國內自有技術鼓勵廠商投入太陽能光電設施,也是國家重要發展的政策。 再生能源產業商機多,但所遭遇到的法律問題也不小,本篇文章將簡要說明再生能源產業在各階段所會遇到的法律問題,供有意投入的企業或是已投入的企業參考。
Thumbnail
因應企業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台灣除了引進國外廠商和培養國內廠商在沿海設立風力發電外,依國內自有技術鼓勵廠商投入太陽能光電設施,也是國家重要發展的政策。 再生能源產業商機多,但所遭遇到的法律問題也不小,本篇文章將簡要說明再生能源產業在各階段所會遇到的法律問題,供有意投入的企業或是已投入的企業參考。
Thumbnail
號外號外📣 高循今天邀請了逢甲大學ESG永續循環社與我們一同探討台灣地熱能源的發展♨️小編看完才知道原來台灣竟然含有這麼大的地熱潛力。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號外號外📣 高循今天邀請了逢甲大學ESG永續循環社與我們一同探討台灣地熱能源的發展♨️小編看完才知道原來台灣竟然含有這麼大的地熱潛力。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近期台灣對於水資源的相關舉措動作頻頻,比方台南將軍區規劃的台灣最大海淡廠,以及北中南一共 11 座的已規劃的再生水廠,先不論是否對於環境生態造成的風險及疑慮,單論為了未來水資源短缺的需求,這樣的方向是值得令人讚許的。
Thumbnail
  近期台灣對於水資源的相關舉措動作頻頻,比方台南將軍區規劃的台灣最大海淡廠,以及北中南一共 11 座的已規劃的再生水廠,先不論是否對於環境生態造成的風險及疑慮,單論為了未來水資源短缺的需求,這樣的方向是值得令人讚許的。
Thumbnail
附圖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公布的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註 1】,從中可以看出,東岸在離岸不遠處,海水深度已達數千公尺(圖中深色的部分),對發展黑潮發電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條件。
Thumbnail
附圖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公布的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註 1】,從中可以看出,東岸在離岸不遠處,海水深度已達數千公尺(圖中深色的部分),對發展黑潮發電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條件。
Thumbnail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2 / 23 ) 國海院攜手台大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 完成實海測試【註 1】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9687......
Thumbnail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2 / 23 ) 國海院攜手台大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 完成實海測試【註 1】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9687......
Thumbnail
我是看了下面這篇 2008 年 12 月 16 日的聯合報報導後,才開始關心黑潮發電的 : 台大研究:黑潮發電 夠台灣用還有剩【註 1】 http://city.udn.com/54543/3148701 還記得看到「夠台灣用還有剩」的標題時,當下的反應是 : 有這麼好的事 ! ? 那當
Thumbnail
我是看了下面這篇 2008 年 12 月 16 日的聯合報報導後,才開始關心黑潮發電的 : 台大研究:黑潮發電 夠台灣用還有剩【註 1】 http://city.udn.com/54543/3148701 還記得看到「夠台灣用還有剩」的標題時,當下的反應是 : 有這麼好的事 ! ? 那當
Thumbnail
這幾天在花蓮港內 剛好停著一艘打樁工程的工作平台船 所以我也拿來當成海上解說的素材 "大家有看到那艘造型非常特殊的船嗎 那是進行打樁工程必備的工作船 未來在西部沿岸會很常看到這些船 因為目前政府在西部沿海 正緊鑼密鼓地在發展離岸風電 根據研究,台灣海峽是世界上最好的風場 因此風力發電將有助於台灣能源
Thumbnail
這幾天在花蓮港內 剛好停著一艘打樁工程的工作平台船 所以我也拿來當成海上解說的素材 "大家有看到那艘造型非常特殊的船嗎 那是進行打樁工程必備的工作船 未來在西部沿岸會很常看到這些船 因為目前政府在西部沿海 正緊鑼密鼓地在發展離岸風電 根據研究,台灣海峽是世界上最好的風場 因此風力發電將有助於台灣能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