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死亡不是現場痛,而是後來無法到場的空。」
🔸那一晚,我們無聲迎來她
在某個深夜清冷的急診室,
我們收到無線電通報:「車禍,女性,到院前死亡。」
她已沒有呼吸、沒有心跳,也沒有回應。
我們知道她不在了,卻還是依照流程接進搶救區。
觸目驚心的大片撕裂傷,碎裂的骨盆——
原來人是如此脆弱。
一名十幾歲、乾乾淨淨的大學生,剛開始享受青春,
就在一場機車與大貨車的碰撞中,被碾壓而過。
急救無效,最後我們替她蓋上棉被,拉上床簾,
將她安置在急救區靠牆的角落,靜靜躺著,
努力守住她在人世間最後的尊嚴。
她的臉還來不及長出歲月的痕跡,生命卻被瞬間扼斷。
🔸那晚最痛的不是創傷,而是「等不到」
我們開始不斷聯絡家屬,卻發現他們在東部。
那是凌晨,沒有車、沒有火車,也沒有辦法趕來。
電話那頭傳來壓抑的驚慌與不解:
「什麼意思?」、「她人在哪裡?」、「她怎麼會死了?」
母親的聲音一直顫抖,最後哽咽說:「我們現在趕不過去……」
那一刻,比任何撕裂的傷口還讓人窒息。
不是來不及搶救,而是——來不及陪她死。
這樣的無力,穿透專業與流程,只剩下人與人之間深不見底的痛。
🔸我們照顧她,也陪家人走完那段不能見的告別
她靜靜地躺了好幾個小時。
我們幫她擦去臉上的沙與血,蓋上一條乾淨的棉被。
那不是程序,是一種默契,是照護靈魂最後的體面。
等到家屬終於趕到,天都亮了。
母親撲上去痛哭,父親站在後方,眼神死寂。
那一刻我明白——
有些淚不是流出來的,是活著的人,留在心裡一輩子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