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仁是個裝修工人,手藝不算精,但整條村莊裡人緣最好。他有個奇怪的習慣——收集工地剩下的木板。不論是好用的直板,還是形狀古怪、顏色突兀的「廢料」,他都視若珍寶。阿仁說木板都有「性格」,放在後院像一群沉默的朋友。
鄰居笑他是「木板收集癖」,他不以為意,還自創一套理論:「世上沒有廢木板,只有未被發現的用途。你看這塊橘綠撞色的板料,中間還有咖啡漬斜紋,好像在說:『我雖不完美,但我很努力。』」
某天,隔壁的老周找他幫忙修門。老周是個獨居長者,大門早前被花盤撞出一個小洞,冬天寒風由洞口潛入屋內,夏天雨水則不請自來。他本想找專業師傅,但又捨不得花錢。阿仁二話不說,挑了一塊最「有靈性」的板料——橘得像交通燈,綠得像牙膏蓋,中間還有一條不明來源的咖啡色斜紋——釘在門上,說是「撞色美學」。
老周看著那塊板料,沉默良久:「你確定這不是你昨晚喝醉後的塗鴉?」
阿仁笑說:「藝術嘛,重在感覺。」
門修好後,整扇門像在對路人眨眼。大家路過總會多望幾眼。隔天,一位社區義工路過時停下腳步,深深被這門板異彩吸引,笑著說:「這扇門像在跟我說:『你想認識我家主人嗎?』」她敲了敲門,與老周聊了半小時,從此常來探望。
老周的門口漸漸熱鬧起來,街坊常因這扇特色大門停下腳步,順道與他閒聊。某天,一位住在同村的年輕人與老周聊了一個下午,決定回家探望多年未見的老父。
阿仁聽說老周家門庭若市後,特意走來說:「你看!我那塊木板,不只修了門,還修了人心。」
老周笑咪咪地回答:「你的木板,不只修門,還讓人浮出水面。」
阿仁沒說話,只是想著家中後院那堆奇形怪狀、顏色突兀的木板——它們靜靜地躺著,像在等待下一次被需要的時刻。或許,它們也在等一個命運的孔洞。
人生或許就是一場漂流,而每一塊奇異的木板,每一個不完美的善意,都是命運的浮木。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的幫忙、哪一塊板料,會讓某人浮出水面,重新呼吸。
故事靈感取自雜阿含經:盲龜浮木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