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20來不及寫日記,從早上想多睡一些開始,又開始一連串的趕行程。
先是收到兩個需花時間和動腦回覆的工作訊息,本來想說簡單回一下,但又開始了一些討論,直到再不出門就快來不及,然後出門匆忙買早餐,到書店吃早餐、收晾乾的餐具,在騎車時還收到未接來電和訊息,是需要趕快回覆,等等課程要幫忙帶東西的詢問。
下午一點,壓線趕到一間藝術工作室,要聽主人分享創業過程和創作體驗。這場活動,是我參加朋友的一個婦女計畫補助辦的活動。朋友在補助中會給我一筆經費用在書店,條件是要參加她的計畫每月辦理的活動至少幾次。其實朋友立意良好,也是想用計劃給我補助,只是我之前對於這樣「交換條件」的方式有些不滿,因為課程不是我自己選擇的,又一定要參加,有種壓力。上個月的活動,就因為和我的期待落差太大,我在填問卷時沒有給高分,而讓朋友感覺憤怒與失望。
關於這個主題,我覺得有更多關於溝通和覺察的課題,也許下次再詳細寫。這次的藝術工作室主人我本來就認識,也想多了解她的想法跟歷程,所以比較沒有上一場的問題,只是我知道內心還是有一點點對於「這個課程是被要求來的,而不是全然自願」有點需要探索的議題,下次再好好探索。
工作室主人的創業歷程介紹、幽默正向態度和繪畫引導,都給我很多啟發。
幽默正向的態度,是我發現她都會把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例如筆電沒有電源線,請朋友帶但對方忘記,和另一位借用還是有問題等等,那種如果是我遇到可能會覺得「怎麼那麼不順」,或是在心裡很緊張焦慮,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而擔心無法有好的狀態分享等等,但她都沒有不耐,臉上還是輕鬆愉快,最後說一句「這些都很好玩」,就開始分享。大概是因為這樣「好玩」的態度,所以能很親近孩子,也可以把幽默感染給大家。
她分享開頭就說「A今天有給我一個任務」(A就是主辦婦女計畫的那為位朋友),這個說法也帶給我啟發,因為她坦然接受「被指派任務」,然後在此任務上好好發揮。如果是我可能會在心裡冒出本能反應:憑什麼指派任務給我,這不是我想要的方式...等等。這也是值得我思考與學習的態度。
分享流程是:返鄉契機(先問大家覺得是什麼,有互動),自己成立工作室的過程,還有當時很忙的一週時間表分享,以及收入比例,在這過程中帶出自己的學習和轉變。最後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機,心裡覺得是自己的時機,該是做這件事的時候,就相信自己勇敢去做。」總結,我覺得很完整也很有收穫。
然後是申請商號和青創貸款的經驗分享,她一開始就說自己不是專業人員,不要講太細,可能會講錯,而是用分享自己用哪些網站的方式,讓大家有管道去找資料,然後分享自己在開發票和報稅的過程,和曾經經歷的是,從這些過程也可以發現她處理事情的態度,用幽默和正面的方式面對,在其中也有進步和學習。
接下來是創作環節,她讓我們蠟筆、砂紙和石頭創作,方式很簡單,也很自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發揮,最後大家的畫貼出來,她問大家兩個問題:
- 用筆推石頭畫畫時,有什麼感覺?
- 什麼時候決定要換顏色?
然後帶出這個活動的意義:石頭就像是想創業碰到的阻礙,換顏色就像是自己想換個方式的時候,讓大家能連結到自己創業或生活中的面對方式。例如我每次都從中心點開始推石頭,到石頭推出紙張時,重新拿回中心,並更換顏色。就像是我每次嘗試一件事,都提醒自己從核心初衷出發,往外擴散,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事,到了某個時候若發現出界或偏離中心太多,就再次回到核心,換個方式再開始。
而每個人的分享,也讓大家聽到不同的面對方式,但昨天比較聚焦在認識自己的方式。我覺得這很有哲學意涵,如果再加上「聽大家的方式學習不同方式」的引導,就又有更多一層次的意義。
第二階段創作,是把前面的線條分為色塊,用疊加蠟筆顏色的方式畫出自己作品。一樣是相同指令,但每個人會有不同的佈局、顏色、想法等等。最後欣賞作品大家可以分享創作的心得,可以認識自己與別人。
這大概就是我之前不太了解她說的「藝術創作」的意思,透過引導,讓人依指令在某種框架下,自由的創作,然後呈現每個人不同的面貌,就會呈現「相同中有不同」的多元性,也會讓人有共鳴。
然後最後再帶出這樣的創作方式,是從哪位藝術家的作品中發想的,也讓大家認識了這位藝術家,這是就出現藝術專業和理論方面的深度,先從大家的體驗實作,再回到「文獻分析」,因此會有好玩又有知識學習的效果。
我也希望「閱讀」能有這樣的效果,這次的活動啟發我去想想,閱讀或書本,如何在某一個框架中,卻讓人有自由的發揮。我熟悉的讀書會形式,大家讀同一本書,分享不同心得算是,但是它的門檻偏高,也偏嚴肅,因為「書本」這個媒材本身就是比較思想和腦袋的東西,而不像「繪畫」那樣容易上手。因此,我要想想如何讓閱讀或書本,也有它叫平易和有趣的進入方式。例如是從一句話開始,或是從封面....等等。
書店進駐在藝文空間,已經快三年。從不清楚方向跟客群需求,慢慢嘗試和累積出經驗和信心,預計明年會讓書店進入下個階段:尋找獨立空間與重新成立商號、申請貸款。這次將會是「真的創業與開一家店」的企圖心,因此也要思考更完整的服務或商業模式。
以上都是昨天7/20,而今天我一整天在家,算是休息和整理日,但早上也睡的有點晚。要來回覆一些未完訊息(也有新的要討論的東西),我滿需要這樣一整天在家整理工作、整理行程、整理環境、整理自己的日子。
如果能早起一點,有更多時間運用就更好了。但目前這樣,也先了解和接受,再來規劃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