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即將過2/3了~趕快來追上「2025 臺灣原生植物曆」七月 ~ 高山方舟
雲海之上,生機盎然柔韌
你我高聳站立,或匍匐呼吸
銳利生存,又繁艷地生長
不畏艱困,和這座島嶼一樣
【臺灣茶藨子】- 高山上的紅寶石燈籠
在寶島的高山雲霧中,有一種低調卻珍貴的台灣原生植物,叫做「台灣茶藨子」。它它不僅是野生動物的美食,是藥用植物中的寶藏,也承載著山林的氣息與古老智慧。
植物小檔案
・學名:Ribes formosanum Hayata
・別名:臺灣醋栗、次高山茶藨
・科別:虎耳草科
・型態:
- 落葉灌木,高可達2公尺,枝條細長,葉腋處常帶1~3根刺16。
- 葉片圓形,3~5淺裂,邊緣有粗鋸齒2。
- 花朵:4~5月開花,白色小花懸垂如小燈籠,超可愛!1
- 果實:8~9月成熟,漿果由綠轉深紅至暗紫紅色,像迷你燈籠
為什麼要認識台灣茶藨子?
- 台灣特有種:只生長在台灣高海拔山區,是本土生態的重要成員10。
- 生態價值:果實是野生動物(如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1。
- 文化意義:早期原住民可能採集其果實作為野外求生食物
日常應用與藥用價值
- 食用:成熟果實酸甜可口,可生食、釀酒、製成果醬或果汁
- 藥用:其嫩葉或果實可製作成藥草茶,有助於舒肝解鬱、清熱排毒;根或全株可活血舒筋、祛瘀止痛,治風濕關節痛、月經不調。果實能健胃解毒,緩解感冒發熱、胃炎腹痛。外敷則可減輕皮膚炎症。早期原住民族也常利用它來做為天然草藥之一。
哪裡容易發現?
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如合歡山、玉山等地),尤其喜歡在溪谷邊或潮濕林緣處生長,是健行探山時的驚喜收穫。
觀察與辨識小技巧
- 看刺:葉腋處有1~3根刺,長約1公分6。
- 看葉:葉片圓形,3~5淺裂,邊緣鋸齒明顯15。
- 看果:8~9月找紅色漿果,宿存萼片像小帽子
植物小記事
據說昔日茶藨子被當作“替代茶”飲用,特別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山區居民會以其嫩葉或果實泡茶,清香甘醇,有如茶中逸品,因此得名「茶藨子」。
未來若有機會去合歡山、清境農場欣賞高山杜鵑時,不妨放慢腳步,看看路邊的小灌木中是否藏著這位療癒使者「台灣茶藨子」,欣賞一下這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紅燈籠
參考資料與部分照片來源:
http://kplant.biodiv.tw/....../%E5%8F%B0%E7%81%A3%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