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內用區怎麼設計才對?翻桌率、動線、椅子都有學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開早餐店不只是賣吃的,連「椅子要不要好坐」這種事,其實都會影響你的收入。這不是開玩笑,我當初就是因為內用座位設計沒想清楚,翻桌率卡死,營業額一直上不去。

翻桌率,才是內用區的關鍵

很多人以為內用區要舒服、要溫馨,甚至搞得像咖啡廳一樣放沙發。坦白說,如果你是做早午餐、想讓客人坐久一點打電腦,那OK;但如果你是像我一樣做的是高流動的「早餐快餐型」,那就完全不同。

翻桌率就是你的賺錢率

我後來把內用區重新設計,硬體沒花什麼大錢,但客人流動變快,營業額明顯提升。

椅子「不能太舒服」,這是真的

有一次,我買了幾張靠墊椅子放店裡,結果發現客人一坐就滑手機滑個半小時。我們一張桌子翻不過三次,根本撐不住人事成本。

後來換成鐵椅+小靠背,坐起來不會不舒服,但也沒那麼適合久坐,大家吃完就走,翻桌率至少多了 1~2 次。

推薦我店內的椅子 https://s.shopee.tw/6AaEKhdS0O

動線設計不能亂,會直接影響客人流動

我們早餐店小小間,早上高峰時段一堆客人進來,一開始我沒管動線,結果大家擠在櫃檯等餐、點餐,內用外帶都卡住。

我後來做了三件事:

設內用點餐指示牌,讓內用客人先坐下,掃碼或到櫃檯點

外帶出餐口獨立,避免人群集中一點

座位分區,有兩人桌與四人桌,讓不同客群能快速入座

這樣設計後,早上尖峰不再塞車,客人也不會排到沒耐性直接走人。

桌椅數量不要貪多,動線比多座位重要

很多人一開店就想把每個空間都塞桌椅,我以前也是這樣,想說椅子越多坐越多人。但實際上,如果座位太擠,客人用餐體驗差、員工送餐卡卡,反而造成整體效率下降。

後來我少放了兩張桌子,空間感好很多,客人吃得快、走得快,翻桌速度變快,營收沒有變少反而更穩定。

早餐店內用區設計的 4 個重點

椅子適中,不宜過舒適

動線要清楚,避免排隊混亂

翻桌率優先於「裝潢美感」

空間通暢,寧可少座位也不要太擠

如果你也在經營早餐店,別忽略這些細節。有時候不是東西不好吃,而是你的「空間設計」把客人擋在門外!

追蹤我的 IG 看更多經營分享:@tw._.gogo

我的創業日記都寫在部落格:早餐店老闆的創業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業經驗談
34會員
119內容數
從一個喜歡旅行的人,變成凌晨四點起床的早餐店老闆,這一路比想像中還要累,也比想像中更值得。 我會在這裡寫下每天煎蛋餅、備料、對抗奧客、追訂單的真實日常。沒有華麗語言,只有一個正在努力中的創業新手,把這段路,講給還在猶豫的人聽。 如果你也在創業路上,也累得想放棄,歡迎一起來取暖。
創業經驗談的其他內容
2025/07/21
早餐店每天要處理大量吐司,加熱設備的效率與穩定性,直接影響出餐速度與品質。今天就來分享我店裡實際使用的兩款烤吐司機:一台是家用型的雙槽式烤麵包機(一次可烤6片),另一台是高效能的商用滾輪式烤麵包機。這兩台我都用了超過半年,實際心得全寫給你! 第一款:雙槽烤麵包機(一次可烤6片) 適合對象:早
Thumbnail
2025/07/21
早餐店每天要處理大量吐司,加熱設備的效率與穩定性,直接影響出餐速度與品質。今天就來分享我店裡實際使用的兩款烤吐司機:一台是家用型的雙槽式烤麵包機(一次可烤6片),另一台是高效能的商用滾輪式烤麵包機。這兩台我都用了超過半年,實際心得全寫給你! 第一款:雙槽烤麵包機(一次可烤6片) 適合對象:早
Thumbnail
2025/07/20
開早餐店,第一批進貨超關鍵。 一開始我不求省錢、也不求精準,只想要穩穩撐過第一週。 所以我當時的做法很簡單:全部原物料先抓一個禮拜的份。 用一週測出「熱賣款」跟「冷門品」 開店第一週,我把所有主打商品的原料都備好七天份,像是: 蛋餅皮、吐司、漢堡、火腿、起司片、生菜… 飲料的奶精、糖漿
2025/07/20
開早餐店,第一批進貨超關鍵。 一開始我不求省錢、也不求精準,只想要穩穩撐過第一週。 所以我當時的做法很簡單:全部原物料先抓一個禮拜的份。 用一週測出「熱賣款」跟「冷門品」 開店第一週,我把所有主打商品的原料都備好七天份,像是: 蛋餅皮、吐司、漢堡、火腿、起司片、生菜… 飲料的奶精、糖漿
2025/07/19
經營早餐店,最怕什麼? 不是下雨、不是客人少,而是人手不足。 尤其早上尖峰時段,六點到九點這段時間,一張單接著一張單,UberEats 外送又一直跳,現場客人還要排隊,結果員工突然沒來,真的會崩潰。 我開店的第二年,就遇到過一次「只剩兩個人撐整間店」的慘況,那時候沒有多想,只知道一件事:「要撐
2025/07/19
經營早餐店,最怕什麼? 不是下雨、不是客人少,而是人手不足。 尤其早上尖峰時段,六點到九點這段時間,一張單接著一張單,UberEats 外送又一直跳,現場客人還要排隊,結果員工突然沒來,真的會崩潰。 我開店的第二年,就遇到過一次「只剩兩個人撐整間店」的慘況,那時候沒有多想,只知道一件事:「要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進感應門之前就有價格表可以看,可以好好思考要讀多久~ 當初我進去之前也是猶豫很久,畢竟第一次去,價格跟我想像有落差,但還是進去嘗試一番。 不得不說,裡面的氣氛真的很想讓人一直待下去!
Thumbnail
進感應門之前就有價格表可以看,可以好好思考要讀多久~ 當初我進去之前也是猶豫很久,畢竟第一次去,價格跟我想像有落差,但還是進去嘗試一番。 不得不說,裡面的氣氛真的很想讓人一直待下去!
Thumbnail
新創品牌在決定是否開設實體店舖時,需充分掌握經營成本、營運策略等因素。本文分享了一位品牌經營者的經驗,從實體店與電商的互補關係、實體店轉型策略、店鋪經營要點等方面提出建議。此外,也指出開店需重視營運內容、店舖活力等關鍵因素。對於新創品牌而言,值得深思的經營之道。
Thumbnail
新創品牌在決定是否開設實體店舖時,需充分掌握經營成本、營運策略等因素。本文分享了一位品牌經營者的經驗,從實體店與電商的互補關係、實體店轉型策略、店鋪經營要點等方面提出建議。此外,也指出開店需重視營運內容、店舖活力等關鍵因素。對於新創品牌而言,值得深思的經營之道。
Thumbnail
做了平面設計多年,深知這一個道理,想平想快成果就不會好,想又平又好就一定不會快,想又快又好就不會平。其實不止在設計界,在很多服務性行業中也是如此,在咖啡店其實也一樣。當你趕著上班想快速的買一杯外帶咖啡,就到超商便利店,有要求一點的就到國際連鎖品牌,但味道一定不會太好。
Thumbnail
做了平面設計多年,深知這一個道理,想平想快成果就不會好,想又平又好就一定不會快,想又快又好就不會平。其實不止在設計界,在很多服務性行業中也是如此,在咖啡店其實也一樣。當你趕著上班想快速的買一杯外帶咖啡,就到超商便利店,有要求一點的就到國際連鎖品牌,但味道一定不會太好。
Thumbnail
如何打造開放寬敞的店面?從光線到色彩,家具到陳列方式,透過巧妙設計讓空間更加通透舒適。不僅如此,還能善用垂直空間、透明隔斷和反射元素,營造視覺上的空間感。這些技巧結合,能讓你的店面焕然一新,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
Thumbnail
如何打造開放寬敞的店面?從光線到色彩,家具到陳列方式,透過巧妙設計讓空間更加通透舒適。不僅如此,還能善用垂直空間、透明隔斷和反射元素,營造視覺上的空間感。這些技巧結合,能讓你的店面焕然一新,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
Thumbnail
要打造一個給人賞心悅目的咖啡廳,我你想知道如何巧妙區分用餐區和休閒區嗎?從地板材料到燈光配置,每個細節都有巧思。讓你的顧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份獨特的休閒體驗!
Thumbnail
要打造一個給人賞心悅目的咖啡廳,我你想知道如何巧妙區分用餐區和休閒區嗎?從地板材料到燈光配置,每個細節都有巧思。讓你的顧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份獨特的休閒體驗!
Thumbnail
在商業空間設計中,吧檯的高度是一個關鍵性的考量因素,它直接影響到顧客的舒適感和用餐體驗。不同的商業場所擁有不同的吧檯高度設計,每一種高度都經過精心考量,以確保顧客和員工都能在空間中自在地活動。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各種商業空間中常見的吧檯高度,了解背後的設計理念和實際應用情境。
Thumbnail
在商業空間設計中,吧檯的高度是一個關鍵性的考量因素,它直接影響到顧客的舒適感和用餐體驗。不同的商業場所擁有不同的吧檯高度設計,每一種高度都經過精心考量,以確保顧客和員工都能在空間中自在地活動。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各種商業空間中常見的吧檯高度,了解背後的設計理念和實際應用情境。
Thumbnail
探索咖啡廳櫃檯的多樣風貌,從簡約木質到奢華大理石,再到時尚玻璃和溫暖磁磚,每種風格營造出獨特氛圍,適應不同場合與需求,為用餐體驗增添豐富層次。
Thumbnail
探索咖啡廳櫃檯的多樣風貌,從簡約木質到奢華大理石,再到時尚玻璃和溫暖磁磚,每種風格營造出獨特氛圍,適應不同場合與需求,為用餐體驗增添豐富層次。
Thumbnail
藉由創意思考在定位、商品、廣告和通路上的應用,可以讓你在餐飲界取得巨大成功。瞭解如何運用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方法,將不同口味、品牌和口感加在一起,或者減去顧客不喜歡的元素,這些都可以創造出驚喜的商品。在創意商品的開發過程中,必須保證美味,才能讓顧客感到驚喜而不是驚嚇。
Thumbnail
藉由創意思考在定位、商品、廣告和通路上的應用,可以讓你在餐飲界取得巨大成功。瞭解如何運用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方法,將不同口味、品牌和口感加在一起,或者減去顧客不喜歡的元素,這些都可以創造出驚喜的商品。在創意商品的開發過程中,必須保證美味,才能讓顧客感到驚喜而不是驚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