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的週報提過博恩去抽血測了過敏,發現有一堆食物過敏,他才驚覺難怪營養補充的效果很差,吃的營養都拉掉了。
我大約五年前就測過,當時結論是不要吃麩質跟乳製品。我蠻有把握吃到麵粉就是會拉肚子,但乳製品我不是很確定。最近又剛去馬來西亞,真的是天天拉,很想理解到底怎麼回事,所以最近我去找博恩的檢驗所測一次,報告出爐,結果有點奇怪:



這次麩質跟乳製品都沒有過敏,於是我問檢驗人員,她回我可能是「乳糖不耐」或「麩質不耐」,這種測不出來…
哇咧…這樣我想要的目標就沒達成,於是我找了另一家在家附近的檢驗所,他們聽完我的狀況,提供兩種方案:


第一種是提供更細的麥類檢測(從來不知道小麥還分那麼多種),而且麵粉裡很多添加物,我也可能是對其中的添加物過敏。
第二種是針對腸道問題做檢測,看有沒有「腸漏」(消化不完的食物跑出腸道外導致發炎)、腸道免疫指標、麩質敏感…
第二種感覺就是我要的。不過謹慎起見,我還是打電話問台大醫技的高中同學,結果她說其實測這種過敏原不一定完全準,而且還會隨時間改變…她說我的症狀都是拉肚子,並沒有什麼癢或起疹子,所以去看腸胃科比較好。
於是我就跑去看已經很熟悉的名醫蔡明勳。
他也說這種檢測不一定準,而且我自己如果麵粉吃了就拉,那就是了,不用測。然後說東方人本來就很容易麩質會不耐,提醒我也不要吃到味素,並開給我一些健胃整腸止瀉的藥和營養品,還親切的安排有健保的糞便檢查。
跟蔡明勳聊天的過程中,覺得他很專業,而且還有一直看最新的研究。
好吧,沒什麼結論,結論就是過敏原不一定要測,但腸胃有問題請看蔡明勳🤣
2.
最推的減脂YouTuber的新影片又來了。這集講要怎麼忌口的技巧,有些對我還是新知識:
吃小辣,但不要熱量高的辣油,研究指出,辣會讓人吃的更慢更少,並有飽足感。加辣椒粉或低熱量的辣椒醬(他有大推一個牌子)。
吃體積大但低熱量的原型食物,大推西瓜。
如果嘴饞想吃零食,可吃原味或低糖爆米花。
吃高蛋白食物,會有飽足感,還能防止減脂期肌肉流失。(正餐配高蛋白粉最方便)
用兩週時間戒加工食品,會讓味覺導正回吃原型食物的習慣。
3.
很推薦這本「溝通的方法」,分享我的整理:

—-
傾聽後,點破和接納對方的情緒。覆述並確認對方真正的想法。
多說「我們」,而非「我」或「你」,要一直暗示彼此站在同一陣線。
要熟練「肯定反射」,無論聽到什麼再不爽的事,都先想辦法找個優點肯定對方。不知道回什麼,可以回「有道理」,「的確是個方法」,有助於對方敞開心房。
提出請求時,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提出沒有理由拒絕的誘因,以及可立刻執行的小行動。可以提供一些選項,讓對方有掌控感。
有了起頭後,對方願意繼續進行的意願會大增,再逐步推進,過程中建立回饋點,隨時調整。
不吝讚美,但要讓人感受真誠實在。讚美的成本很低,但給出的情緒價值很高。
讚美萬用句型:好厲害!怎麼辦到的?(覆述你的啟發)
安慰別人時,要拿捏尺度,表達溫暖,但不要過度介入。
道歉不是表達「我錯了」,而是「你是對的」。先完全接納對方的情緒,讓對方抒發(盡量當面)。然後不要停留在過去的錯誤,而是提出解決方案,承諾未來的具體改變。
需要求助時,要先做足準備,讓別人覺得你已經很努力了,差臨門一腳。並在後續說明進度,讓別人覺得他幫的很值得。
即興發言時,要短,但要烘托好氣氛,表達對在場其他夥伴的認同。從現場的小細節取材,讚美他人的用心,功勞讓給他人。忌諱偷偷炫耀,而是真誠的把光打在他人身上。
——
想要每週定期看,可到我的首頁按"加入沙龍",之後原則上每週六早上有新文章(如果我沒太忙),自動寄到你email,覺得內容不錯,歡迎推薦給朋友,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