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很多賣保險、賣地產、賣富貴山莊等等的年輕人都稱呼自己為創業家。有網友留言說,這群人叫自己是創業家,可不還都是幫人家打工嗎?為此,我特地問神通廣大的 chatgpt,創業的定義是什麼。必須了解定義,才能夠自稱是還是不是。以下——
创业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
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并承担风险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开一家店、创一个品牌或注册一个公司,而是一个通过创新和行动,把一个想法变为现实,并且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全过程。
✅ 创业的核心要素包括:
- 发现机会
看到别人没看到的问题、痛点或趋势。 - 资源整合
利用已有或争取必要的人才、资金、技术、人脉等。 - 创造价值
不管是产品、服务或平台,都要能解决别人的问题,带来实际好处。 - 承担风险
创业没有保证,需面对不确定性和失败的可能。
📌 创业不是一定要「自己开公司」
广义上,「创业精神」也可以体现在:
- 在企业内推动创新(内部创业)
- 用副业建立个人品牌
- 在平台上打造自己的事业(例如 eLEAD Global、内容创作、知识付费)
💡 通俗一点说:
创业就是:你不再只是为别人工作、领薪水,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服务他人,并从中获得收入和成就感。
在這裏,我必須提出一個疑問,如果創業家到頭來還是處在 「主動收入」,那麼就是自僱人士;如果處在「被動收入」,就是企業家。老闆如果是沒有時間自由的話,那麼,這不是我要當的老闆。手停口停、必須監督下屬之類的老闆,也不是我嚮往的老闆。
各行各業都有「被動」收入模式,最大差別就是創辦人是誰?公司制度(真的不可能一毛一樣,一丁點的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文化、發展方向等,都是我考量的因素。
傳銷、直銷、推銷,如果搭上倍增市場學,剩下來的,依然是那一句:創辦人是誰?公司制度(真的不可能一毛一樣,一丁點的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文化、發展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