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承諾4年5,000億美元 與鴻海在德州設AI伺服器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這次要跟大家聊聊一則震撼業界的重磅消息──蘋果承諾在未來4年投資5,000億美元,並且攜手鴻海在美國德州打造AI伺服器工廠。這不只是一次巨額投資,更顯示出蘋果與供應鏈夥伴深度合作的野心,一起往AI世代的潮頭並肩前進!



--- 1. 為什麼是「5,000億美元×4年」? 這個天文數字背後,其實代表了蘋果對未來科技版圖的全面押注: 核心研發與基礎建設:除了AI伺服器硬體,還包含晶片設計、軟體平台與資料中心擴建; 供應鏈多元化:將更多產能留在美國境內,也能分散全球政治、物流風險; 人才與生態投資:在德州設廠的同時,帶動在地研發、製造與維修人才培育。 2. 為何選擇鴻海與德州? 鴻海的製造專長:多年來,鴻海在精密製造、自動化生產線與規模管理都有領先優勢; 德州的營商優勢:友善的稅制、完備的電力與水資源、充足的企業用地,以及接近美國中部與南部大市場的地理位置; 政策支持:當地政府積極爭取高階製造投資,提供土地與基礎建設協助,讓雙方合作更順利。 3. AI伺服器廠將帶來什麼改變?

1. 更快速的研發迭代 自有伺服器廠代表蘋果可以更靈活地測試新一代AI晶片與演算法,縮短與優化開發流程。 2. 成本與供貨穩定 將伺服器主機生產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壓低長期營運成本,也能確保關鍵零組件供應不中斷。 3. 生態系統生機盎然 未來不只蘋果自用,也可能對外提供雲端與邊緣AI運算服務,為蘋果生態注入新活水。 4. 粉色花海女孩的小感想 看到蘋果與鴻海這樣的結盟,我心裡滿是「合作雙贏」的喜悅。對投資人來說,不只是看未來硬體需求成長,更能享受到伺服器自製帶來的費用控制與穩定度;對產業來說,台美線上深化合作,也為全球供應鏈樹立新的標竿。趁著這波消息發酵,我會分批觀察蘋果供應鏈的營運動態,並適度關注鴻海在德州基地的進度公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5歲努力上班投資鴻海的白領女孩
34會員
297內容數
我從17歲開始出社會打工兼投資股票,到現在25歲當一個白領女孩雖然薪水不高,但是搭配價值投資股票,這段期間的資產也慢慢累積起來!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想分享投資心得跟即時產業的分析給在投資路上迷茫的朋友們~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願意給我一點鼓勵話,可以來我的首頁訂閱~
2025/07/25
📌 1. 交易概要 公告時間:2025年7月25日晚間,鴻海(2317‑TW)正式公告 交易對象:子公司 Foxconn EV Technology Inc. 向 Foxconn EV System LLC 再增資 投資金額: 2,34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6.9億元)
Thumbnail
2025/07/25
📌 1. 交易概要 公告時間:2025年7月25日晚間,鴻海(2317‑TW)正式公告 交易對象:子公司 Foxconn EV Technology Inc. 向 Foxconn EV System LLC 再增資 投資金額: 2,34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6.9億元)
Thumbnail
2025/07/25
今天帶來一篇趣味+深度兼具的探索文── 《鴻海在「星際之門」扮演什麼角色?德州是鴻海的「機會之地」嗎?》 --- 一、「星際之門」是什麼? 所謂「星際之門」,在我看來,是科技與未來的交會點── 1. 太空運算需求:隨著太空探測、衛星通訊、5G 邊緣計算崛起,地面資料中心已難滿足低延遲、
Thumbnail
2025/07/25
今天帶來一篇趣味+深度兼具的探索文── 《鴻海在「星際之門」扮演什麼角色?德州是鴻海的「機會之地」嗎?》 --- 一、「星際之門」是什麼? 所謂「星際之門」,在我看來,是科技與未來的交會點── 1. 太空運算需求:隨著太空探測、衛星通訊、5G 邊緣計算崛起,地面資料中心已難滿足低延遲、
Thumbnail
2025/07/24
在 2025 年 7 月,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AMR)正式無條件批准由鴻海精密(2317‑TW)與軟銀集團(9984‑JP)旗下海外公司共同新設的合資企業案。這間新公司預計設立在美國德州或亞利桑那州,鎖定高速成長的AI伺服器製造與模組化資料中心市場。
Thumbnail
2025/07/24
在 2025 年 7 月,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AMR)正式無條件批准由鴻海精密(2317‑TW)與軟銀集團(9984‑JP)旗下海外公司共同新設的合資企業案。這間新公司預計設立在美國德州或亞利桑那州,鎖定高速成長的AI伺服器製造與模組化資料中心市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鴻海(2317)在AI伺服器及電動車事業部的營運情況,分析了其在雲端產品和關鍵零件的成長潛力,以及財務表現和技術走勢的展望。隨著生成式AI的需求持續上升,鴻海的產業佈局逐漸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和利潤增長機會。本文也提供對於投資者在持股策略上的建議,以應對股價變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鴻海(2317)在AI伺服器及電動車事業部的營運情況,分析了其在雲端產品和關鍵零件的成長潛力,以及財務表現和技術走勢的展望。隨著生成式AI的需求持續上升,鴻海的產業佈局逐漸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和利潤增長機會。本文也提供對於投資者在持股策略上的建議,以應對股價變化。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蘋果出貨預期帶動半導體與服務收入、AMD收購推動AI軟硬體發展,市場維持支撐與突破的買盤推動,靜待今日公布美國6月通膨數據與周五的財報發布,金融股先行表現。
Thumbnail
蘋果出貨預期帶動半導體與服務收入、AMD收購推動AI軟硬體發展,市場維持支撐與突破的買盤推動,靜待今日公布美國6月通膨數據與周五的財報發布,金融股先行表現。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Apple在10日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最新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融入包括Siri在內的一系列app,並宣稱將與OpenAI結盟 ,未來將準備與ChatGPT整合,Apple當天股價不漲反跌1.91%,但不少機構分析師對於Apple終將趕上AI浪潮...
Thumbnail
Apple在10日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最新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融入包括Siri在內的一系列app,並宣稱將與OpenAI結盟 ,未來將準備與ChatGPT整合,Apple當天股價不漲反跌1.91%,但不少機構分析師對於Apple終將趕上AI浪潮...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