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第一次看見《銀翼殺手》的未來都市,或是《異形》中冰冷無情的太空船內裝,那些詭異卻又吸引人的場景,是不是也曾讓你在銀幕前愣住了幾秒?
又或者,你是從《第五元素》裡那個五彩繽紛、奇幻誇張的未來都市認識他;是從《風之谷》、《阿基拉》或《蒸氣男孩》裡,看見了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宇宙感美學。這些作品的背後,幾乎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名字的影子:Moebius。
在我們談論動畫、談論未來時,其實很少有人真的說出這個名字。但說得更直接一些——
我們對未來的視覺想像,很多其實早已經「經過了Moebius」的手。
那個畫未來的人
Moebius,本名Jean Giraud,法國漫畫大師,也是科幻與幻想世界的建築者。他既是紙上導演,也是夢的紀錄者。他的畫筆不只描繪故事,而是開闢出一整個可居住、可流浪的世界觀。
從《阿扎克》的無字漫畫,到《伊甸納》的心靈宇宙,再到《密閉車庫》的荒誕拼圖,Moebius 不是在說故事,而是在召喚某種感官的靈魂。
他筆下的線條充滿矛盾:簡單卻複雜,靜止卻有動能。
動畫的密碼:Moebius 如何定義「未來感」
我們今天說「這個動畫很有未來感」,通常指的是幾種共通的意象:蒼白的天空、巨大空曠的建築、奇異機械與柔和色塊交織的人物設計。
但這些特徵,正是Moebius於1970年代以來反覆建構出的語彙。他沒有「預測」未來,而是「創造」了未來的視覺語法。
他筆下的空間,是可以行走的意識。建築不只是背景,而是角色的延伸。
人物的服裝與機械不是功能性產物,而是文化與哲學的折射體。Moebius 曾說,他畫的太空船像昆蟲,因為「那更有生命感」。
為何動畫導演都視他為世界建構的啟蒙老師?
動畫,是一種需要從無到有的創作方式。 而Moebius,則是從心中無邊的宇宙中拉出具體形狀的人。他的作品不是「參考現實」,而是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現實。
他將畫面化為哲學,讓設計與敘事共生。他畫出的不只是空間,更是「能夠讓角色呼吸的世界」。動畫導演們從他那裡學會的,不只是風格,而是一種如何讓場景有靈魂的能力。
動畫如果缺乏空間感、失去重力,觀眾會感到出戲。
但Moebius從不讓畫面是空洞的背景,而總是某種生命體的延伸——就像《銀翼殺手》、中的城市景色,其設計本質來自他的漫畫《漫長的明天》。
那種「場景會說話」的能力,正是動畫人最夢寐以求的技能。
大友克洋更直接讚譽:「在我們小心翼翼地描繪現實世界的時候,莫比斯先生卻創造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我們的未來,其實早就被他畫過了
或許你不曾真正閱讀過《阿扎克》、沒看完《伊甸納》,甚至不知道Moebius的真名。但你一定看過他筆下的世界——只是透過別人之手、別的作品之眼。
那正是Moebius最神秘、也最感人的地方:他是未來的畫者,卻從不留名。
他參與了《異形》、《沙丘》的設計、《銀翼殺手》取材自他的場景概念;他的視覺想像被動畫導演們一次又一次拆解、重構、再創作。
因為當世界還沒準備好談論未來時,Moebius已經安靜地畫出未來了。
為什麼現在的我們,還需要Moebius?
在AI生成圖像橫行、太空旅行真實可期的今天,「未來感」似乎不再神秘。
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像Moebius這樣的藝術家:
- 他不畫「技術的未來」,而是畫「靈魂的未來」。
- 他從不預測現實,而是召喚可能性。
- 他不想給答案,而是希望你在圖像中迷路,然後自己找到出口。
動畫與科幻,不該只成為市場的公式,而該是感知的容器、是內在的鏡像。
結語:我們會畫未來嗎?
或許現在該換我們問問自己:
我們還能像Moebius那樣,畫出別人未曾想像過的未來嗎?
還有多少動畫創作者,願意先畫夢,而不是先想賣點?
世界建構,不只是為了讓角色有地方行走,而是讓觀眾有心靈棲身之所。
而Moebius,正是用畫筆開出這片森林的先行者。

【關於我-Pyris】
嗨,我是 Pyris,一個熱愛動畫、設計與影像敘事的創作者。
前陣子看了重新上映的阿基拉,跟朋友聊過以後發現了莫比斯這位藝術家,簡直開啟我的視野,回想起眾多影視作品都有著他的影子,讓我震懾於這藝術家的偉大......
有哪個動畫、場景、角色,讓你覺得「這畫面很Moebius」?歡迎留言告訴我!
📌 追蹤我,一起聊聊更多視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