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的角落,我的前同事表情陰沉,露出又黑又大的貓眼睛,細長的金黃瞳孔閃爍著惡意,不發一語地盯著我看。
沒多久,財務長走進辦公室交代事情,她的出現讓我知道自己又處在被陷害情境,下意識知道自己做不久。
類似的夢境情節反覆出現在我的夢境幾次,『辦公室、敵意、孤立、下意識的危機感』這一組元素,過去幾個月反覆出現。我開始意識到,這不只是夢,是一種卡關的訊號。

夢中的貓眼 跟《膽大黨》的高速婆婆眼睛很像
▶︎ 當夢境一次又一次浮現,我知道自己還沒走出那個情緒現場。
因為這場夢裡混進了不同時期、不同公司的同事,我開始回想每個場景所對應的真實事件。那不是懷舊,而是重新詮釋的契機。我開始問自己:
- 那些我以為「別人故意針對我」的時刻,是否也有我沒看到的部份?
- 是不是我習慣用「孤立感」解釋所有的衝突?
- 我在職場裡其實最害怕的是什麼?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曾做過的一次練習:
我把某個讓我感到疑惑的夢境,再次閉上眼睛「走進去」,像在電影拍攝現場,緩緩靠近那個躲起來的黑影,當時不知為何心裡有強烈的情緒浮現。 那時我還不懂心理學,只是直覺地做這件事,跟自己的深層情緒做個和解。
後來我學了心理諮商才知道,我當時那個比較粗糙的做法跟完形治療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
如果你曾經在夢中重複回到同一個場景,那可能代表:有些情緒還沒被好好說完。
(如果你想要更深層地處理這些夢境內容,還是建議找合格心理師協助喔!)
▶︎ 解夢,不如記夢
小時候開啟我記錄夢境的主要原因是,好奇有沒有甚麼預兆或象徵?就是搜尋「周公解夢」這種去查意義,像是夢見蛇或掉牙,代表會破財或家中有災。
可是現實根本沒有發生那麼多的事情,後來就不再去查了,因為那些通則性的解釋,無法說出我當時真正的情緒。
我現在的方法是,把夢境記下來,再請 ChatGPT 協助分析。
可以下的指令像是:
- 「請用榮格方式分析以下夢境,並說明潛意識可能在表達什麼?」
- 「這個夢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情緒狀態?」
榮格派的方式,常出現這些概念:
→ 陰影(Shadow):我不願意承認但存在的性格面向
→ 人格面具(Persona):我習慣在群體中表現的樣子
→ 個體化(Individuation):將自己內在不同部份統整的過程
用這種方式看夢,會看到更多「我是誰」的拼圖。
但有時候,榮格分析會比較忽略「具體夢境物件」的細節意義——這時,我會再加上一句:「請從具象意象出發分析這個夢。」

榮格式的夢境分析
▶︎ 在Threads的貼文,曾經寫過「僵化蛋白質」的夢境
分析後,我看到這些象徵物代表的意義:
- 半毀建築 → 過往信念或價值觀正在崩解
- 蛋白質僵化 → 內在失去彈性、卡在某種自我標準中
- 溜溜球 vs 書法 → 在童年慣性與自律練習中掙扎尋找平衡
這些隱喻,其實是我潛意識裡的語言。

從象徵與情節來分析夢境
▶︎ 如何記夢:我的方法與工具
我用 Notion 記夢(也可以用 Obsidian,看你偏好)。記錄不是要寫成小說,而是讓夢境不被時間洗掉。

我用的Notion版
我的記夢流程:
- 醒來前,先不睜眼,靜靜回想最後畫面
- 10 分鐘內寫下關鍵字(不論劇情或情緒)
- 寫三件事:感覺、畫面、我在做什麼
- 可以畫醜圖:圖比文字更能記住夢境的空間感
- 一週回顧一次:找出出現超過一次的元素,通常都有意義
▶︎ 兩年半以來,我發現夢帶來這四種改變:
1|夢裡發生的,不是故事,是情緒的化名。
初期我的夢總是一個人,現在常是人際互動。夢境在幫我練習:如何在關係中找到自己。
2|記夢就像對焦,越記越清楚,五感會長回來。
原本只能寫幾句劇情,現在能描寫氣味、溫度、光影。夢境竟然可以訓練的短期記憶。
3|為了讓夢說清楚,我的文筆跟著精進。
記夢讓我學會精準、具體、立體地寫感受,文字進化,是意外收穫。
4|反覆的夢不是重播,是潛意識的提醒。
那些同事惡意的夢,直到我正視自己的傷、改寫過往的解釋,它才慢慢退場。
▶︎ 不是為了解夢,而是為了不遺忘
榮格說:「夢是自性(Self)對意識發出的訊息。」
而我認為,夢也是一種倒轉式的自我照顧。 它幫我們說出白天沒說完的話、抒發無法表達的情緒、提醒那些被我自己忽略的需求。
記夢,不是為了解出它的意思。
而是為了不忘記—— 哪些時候,我曾經這麼在乎、這麼孤單、這麼努力成為自己。
我的日常更新都會在Threads,前面提到畫夢境草圖可以到👇看看,也歡迎來這邊追蹤我喔!
(是真的很草的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