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但有了利益,人就變了?是什麼激化了人性深層議題?如何維持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起源於眾量級Andy的影片讓我想起了,我的家族發生的故事。
接著我會以心理觀察的角度(非學術分析),會怎麼去理解家族成員的行為。


真實故事與個人狀態差異

剛開始經營店面的時候, 大家都能很認分的付出跟工作,彼此也不會太計較。
過了幾年之後,開始賺錢就開始吵收益分配, 各自對經營要擴張還是保守的策略爭吵不休。
吵到後來產品品質也沒顧好,店的生意越來越差,
店收起來了,家庭也散了。
家人就成了戶口名簿上的陌生人。
from pexels

from pexels


在事業最開始的時候,兩個人想的都是怎麼讓家庭過得更好,透過打拼一起度過難關。

其實,事業對於每個人來說意義都有不同,時間一長,各自深層最在乎的事情就浮上檯面。其中一個人認為事業是家庭的堡壘,應該要保守經營,讓長久經營才是最重要的;另一個人則認為事業是個人發展的舞台,要趁勢擴張,賺取最大利益對家庭才有幫助。

錢、事業的中性特質,讓人可以透過這個東西獲得不同的事物,例如:足夠的錢可以保障生活的穩定,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保留一定程度的資源=生活有保障
又或者對有的人來說,事業的收益、規模=展示個人自我價值的櫥窗,獲得被認同感是他深層的渴望。

在這樣的狀態下,如果仍舊希望家庭能維持平衡該怎麼做?


先處理問題,再維繫關係

家族事業的核心問題與「界線或制度」有關,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沒有制度、沒有共識」。當家人意見不同時,不能用感情說服對方,用 清楚的規則 來確保公平,避免爭吵變成對立。

無法取得共識,一定要建立「退場機制」,像是 各自獨立發展,但保持家人關係,這比強行共事卻互相傷害來得更好。畢竟,事業可以重來,但家人關係一旦破裂,想修復就沒那麼容易了。


五步驟能調節平衡的實際作法


1. 自行舉辦「家族商務會議」——確保決策有流程可依

建立制度前,先從有紀律的執行工作流程開始。
一開始沒有資源聘請專業顧問,最重要的就是讓討論變得有結構,而不是「誰聲音大、誰脾氣硬」的人說了算。可以參考企業開會的方式,制定一套固定的家族會議機制

🔹 具體操作方式

  • 固定每週或每月一次會議,每次會議前,讓每個人用 Google Docs / Notion / LINE群組公告 提前列出議題,確保討論有重點,而不是情緒性發言。
  • 設立一位輪值主持人(例如,每月由不同成員負責),讓討論有紀律,避免變成互相攻擊的場面。
  • 會議紀錄:每次開會結束,負責記錄的人(可以輪流)要整理決策內容,確保所有人都認同並遵守共識。
  • 設立投票制:遇到意見分歧時,不要爭吵,而是用投票(或讓第三方信任的朋友投票)來決定。
from pexels

from pexels


2. 借助「信任的外部人」——避免家人內部死結

如果內部意見卡死,可以找一個熟悉產業、但不涉及家族糾紛的信任人士來調解,這比自己人直接對談更有效。這個人可以是:

  • 長輩 / 退休的家族成員,但必須是公正、不偏袒的角色。
  • 曾經合作過的老師、前老闆、資深同行,提供專業角度而不是情緒發言。
  • 家族以外的股東 / 共同創業夥伴,如果公司有其他合夥人,讓他來當第三方意見者,避免純粹的家庭內鬥。

🔹 具體操作方式

  • 找這位「信任的外部人」來參加家族會議,提供客觀意見,或者在重要決策時做協調者。
  • 讓這個人主持討論,確保雙方都能發表立場,而不是單方面壓制。
from pexels

from pexels


如果認識的人中,沒有以上這些角色的人可以幫忙,那可以規劃每個月花一筆固定的費用外聘「第三方專業人士」

  • 家庭諮商師(家族治療師):當爭執已經影響到家庭關係,或是長期累積的矛盾難以解決時,家庭諮商可以幫助成員理解彼此的心理需求,學習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溝通,而不是用情緒勒索、冷戰或爆發爭吵的方式應對衝突。
  • 家族企業顧問:針對經營理念分歧,顧問能協助建立清晰的合作架構,讓討論回歸專業,而不是只靠個人觀點互相爭辯。
  • 會計師 / 財務顧問:如果爭執與金錢分配有關,財務專業人士可以提供數據分析與客觀建議,確保財務分配公平、透明。
  • 家族會議主持人:若家族成員仍希望自行解決問題,可以指定一位相對中立的人,負責控管會議流程,確保討論聚焦在問題本身,而不是情緒發洩。

🔹 實際作法

  • 家庭諮商:可尋找專業的心理師或家族治療師,每月固定安排 1~2 次會談,讓成員有機會在專業的引導下溝通,找到彼此的共識與解決方式。
  • 專業顧問或律師輔助:若經營決策無法統一,可以請專業顧問來提供具體建議,或是透過律師制定「家族事業合作條款」,讓每個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與義務。
  • 設立「家族會議」機制:每次會議前,先讓雙方書面整理各自的觀點,避免臨場情緒化發言,並由第三方主持,確保討論不失控。


3. 訂定「爭議解決冷靜期」——避免衝動決策毀掉生意

在沒有專業調解的情況下,最怕的就是爭執當下做出錯誤決定,例如:「不然乾脆收掉好了!」、「你愛怎樣就怎樣,老子不幹了!」。這類情緒化決策往往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建立冷靜期機制非常重要。

🔹 具體操作方式

  • 重大決策(如擴張、資金投入、股權變動)需設定 7 天冷靜期,確保所有人有時間思考,不是當下拍板就執行。
  • 爭執過大時,設定 48 小時暫停討論,這段期間內不得再爭論該議題,避免情緒上頭做錯決定。
  • 用書面代替口頭爭吵:遇到爭議時,可以規定雙方用書面(如LINE或Email)表達立場,避免當面爭論升級。
from pexels

from pexels


4. 用「股份與薪資分開制度」減少金錢爭執

家族企業內,最大爭議通常是「錢的分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股份(投資回報)與薪資(工作報酬)分開計算,讓財務制度變得透明。

🔹 具體操作方式

  • 薪水跟工作內容掛鉤:家族成員的薪資應該根據工作角色,而不是「誰的資歷比較老」來決定。
  • 獲利分配寫清楚:如果公司有盈餘,要明確規定「幾%用來發薪,幾%存入公帳,幾%分紅」,而不是等到賺錢後才開始爭吵。
  • 設立財務共用帳戶:讓公司的收入與個人資金分開管理,避免有人私自挪用資金。

低成本替代方案:即使沒有專業會計,也可以用 Excel / Google Sheets 來記錄財務,讓帳目清楚透明,避免後續糾紛。

from pexels

from pexels


5. 設定「家族成員退出機制」——預防無法共事時的災難

如果家族成員真的發現無法合作,最壞的情況就是雙方在沒有準備的狀態下拆夥,導致財務混亂、關係破裂。因此,應該事先訂好退出機制,讓任何一方如果覺得無法繼續,還能有體面的退場方式。

🔹 具體操作方式

  • 寫下「退出條款」,例如:「若有成員想離開,股權可以由內部優先收購,或透過公平估值來決定價碼」。
  • 提前談好股權轉讓,避免日後爭執(例如:「如果某人想退出,他的股份要賣給誰?」)。
  • 若雙方爭執過大,可以嘗試「短期休假」而非立即拆夥,給彼此時間冷靜後再討論未來的合作方式。

低成本替代方案:即使沒有律師,至少可以寫下一份白紙黑字的協議,確保雙方未來有據可依。


制度比感情重要,規則比爭執有效

家族企業的失敗往往不是因為事業做不起來,而是因為缺乏制度,導致感情耗盡。如果沒有資源找專業人士,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讓討論變得有紀律、讓財務變得透明、讓退出變得可預期,這樣才能維持事業與家庭的平衡。

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爭吵」,而是「如何讓爭吵不會毀掉家庭與生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lon de l'Ordinary Space
4會員
51內容數
服裝設計→海外打工人→產品開發→品牌行銷→走向心理諮商 一路轉型,一路學會拆解自己和世界 寫些關於職涯探索、心理學、還有人在中途轉彎的故事 小知識+小感悟+小幹話,一起當個有點迷茫但不無聊的人
2025/02/21
最近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引起廣泛的討論,相關的影片像苗博雅線上直播影片、志祺七七對錫蘭影片的回應,整個系列都看完後,我想作為一位心理諮商的從業者,我想分享我實際參與過的心靈課程、卡內基課程的感受,以及我所觀察到諮商行業的不同。
Thumbnail
2025/02/21
最近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引起廣泛的討論,相關的影片像苗博雅線上直播影片、志祺七七對錫蘭影片的回應,整個系列都看完後,我想作為一位心理諮商的從業者,我想分享我實際參與過的心靈課程、卡內基課程的感受,以及我所觀察到諮商行業的不同。
Thumbnail
2025/01/28
「沒有經過我的同意,請不要整理我的東西或是拿去丟掉!」 「房間收乾淨不好嗎?這些東西也沒看你在用,為什麼不拿去丟掉?」 在家庭中,物品整理常引發矛盾,因為不同成員對空間的理解與需求各異。一方面,習慣整理的人希望保持潔淨,另一方面,傾向堆積的人則珍視物品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1/28
「沒有經過我的同意,請不要整理我的東西或是拿去丟掉!」 「房間收乾淨不好嗎?這些東西也沒看你在用,為什麼不拿去丟掉?」 在家庭中,物品整理常引發矛盾,因為不同成員對空間的理解與需求各異。一方面,習慣整理的人希望保持潔淨,另一方面,傾向堆積的人則珍視物品的情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你有在理財嗎?何時開始關注理財的呢?對於理財的想法是什麼呢?
Thumbnail
你有在理財嗎?何時開始關注理財的呢?對於理財的想法是什麼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賺錢意義與人生觀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賺錢對他的意義與成就感,以及賺錢背後的目的。文章中提到了對於賺錢的滿足感,自主、專精和目的的影響,以及賺錢不僅是為了照顧自己,更大的力量在於回饋與貢獻。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努力方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賺錢意義與人生觀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賺錢對他的意義與成就感,以及賺錢背後的目的。文章中提到了對於賺錢的滿足感,自主、專精和目的的影響,以及賺錢不僅是為了照顧自己,更大的力量在於回饋與貢獻。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努力方向。
Thumbnail
總結來說,運氣和風險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追求財富自由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努力工作,積累經驗,同時也要接受運氣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他人和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總結來說,運氣和風險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追求財富自由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努力工作,積累經驗,同時也要接受運氣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他人和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致富其實是一種心理遊戲。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想改變果實,先改變根,想改變外在,先改變內在。 金錢、財富、健康、生病、體重都是一種結果,我們需要的是改變原因。 保持自覺,觀看自己的想法和行動, 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1) 金錢藍圖 金錢藍圖,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
Thumbnail
致富其實是一種心理遊戲。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想改變果實,先改變根,想改變外在,先改變內在。 金錢、財富、健康、生病、體重都是一種結果,我們需要的是改變原因。 保持自覺,觀看自己的想法和行動, 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1) 金錢藍圖 金錢藍圖,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
Thumbnail
1.大局思維 想得很大,而不是想得很小 收入,與產出的價值成正比。 服務多少人?影響多少人? 玩大的,去幫助成千上萬人。 方法:工作、事業上,影響再多10倍的人,槓桿原理。 大於他們的問題,而不是小於問題 生活中的大問題,來自於我們太小了。 相信自己能解決任何問題,能力比問題更大
Thumbnail
1.大局思維 想得很大,而不是想得很小 收入,與產出的價值成正比。 服務多少人?影響多少人? 玩大的,去幫助成千上萬人。 方法:工作、事業上,影響再多10倍的人,槓桿原理。 大於他們的問題,而不是小於問題 生活中的大問題,來自於我們太小了。 相信自己能解決任何問題,能力比問題更大
Thumbnail
財富自由終極目標不只過著不為錢煩惱而活,更要擁有”不為人事物煩惱”的能力
Thumbnail
財富自由終極目標不只過著不為錢煩惱而活,更要擁有”不為人事物煩惱”的能力
Thumbnail
我們自身的窮與富似乎取決於:對創造自身價值理解的 Range 能有多寬。
Thumbnail
我們自身的窮與富似乎取決於:對創造自身價值理解的 Range 能有多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