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展覽名稱:成為一個普通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30週年特展
- 展覽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3F
-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 票價:免費
- 造訪時間:2025/7/26(六)11:14
今天心血來潮去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走走,恰好遇到展期只有一個月(7/8-8/10)的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30周年特展。身為一個法律小白,其實我對司法改革認識不深,但吸引我走上三樓的主要有兩個點,一是展覽主視覺很吸睛、有質感,二是講座內容豐富、講師陣容華麗,雖然是較嚴肅的議題,但主視覺與講座標題的呈現都讓人沒有距離感。我感覺這個基金會肯定在推廣方面下了許多苦工,看了文宣後也想起,說不定我大學時聽過的蘇建和案講座也是這個基金會所舉辦(太久遠已不可考)。

第一個展區:電話

第二個展區:筆
整個展分成五個區域,而我最喜歡第二個展區。此區主要是司法改革30年的大事紀,有「司法課責、司法民主化、刑事人權、冤案救援、司改會組織」五類資訊。身為老百姓最常聽見「恐龍法官」,因此我是看見法官制度與規則改革這塊特別有感,例如,原來以前哪位法官負責哪個案件是沒有公諸於眾的,這就可能導致關說空間與黑箱作業,又例如,法官桌前以前是沒有名牌的,法官在法庭的不專業行徑難以受監督……看著大事記呈現這些缺陷如何被一點一滴改善,更有感現今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改革並不會憑空發生,而是靠著有心有志的人,用生命的精力去付出協調而來。我真心很敬佩這些人在每個階段所做的努力。

原來法官桌以前是沒有名牌的。

拿起電話話筒,可以聽見雷光夏的歌聲。

第三個展區:鏡子
第三個展區就是很有社交互動的設計啦,概念是看見自己,看見他人,「從鏡子中,當觀展者看著無辜者、死刑犯的臉孔,也會看到自己。他們就是我們,我們也是他們。」觀展當下就有看到旁邊的陌生男性在這區自拍,作為宣傳,任何可以觸動人拍照打卡的裝置,我覺得都是成功的。有設計過的鏡子(也想到最近常見的透卡)真的很實用百搭。

第四個展區:錢包

冤案救援的貼紙。
最後兩個展區則是描繪了司法改革的參與者、過往文宣、以及參與式的未來藍圖。
總結來說,這個展規模不大,但資訊很精實,雖然我是法律小白,許多資訊看了仍是消化有限,但整個展的觀看感很流暢,仍然能從中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另外,展區內的工作人員有主動詢問要不要導覽,攤位的工作人員也有親切互動,這些都會讓我往後想多關注司法改革的新聞與動向。感受到策展用心,也希望有更多人能看見。

展期只有一個月(7/8-8/10),盡快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