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rly Decision 是第一志願,進了也不會後悔的大學
本篇重點
最新數據顯示,ED 錄取率比 Regular Decision 高出10-15%!這是提升錄取機率的機會,可是 ED 適合你嗎? ED 又該怎麼準備呢?
為了提升錄取率你會努力提升成績並且參加很多課外活動,申請手續開始前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選擇學校的時候搭配合理的策略,你會申請得更好。
最新申請數據顯示 Early Decision 錄取率比 Regular Decision 高出10-15%,這是你可以把握的機會,我們來了解一下 ED 怎麼申請。
美國大學有幾輪申請
美國大學提供1-4輪的申請,只有一輪的學校很簡單,就是一年只有一次申請機會;有2-4輪的學校就需要思考送件的時間點,我們先依照時間順序了解幾個名詞。
Early Action (EA)
EA 是兩種早鳥申請之一,收件時間落在11月初,提早收件,1月-2月放榜,不用簽約,不限申請數量,錄取了可以等到5月1日再付訂金。
為了幫同學們減輕12年級的壓力,我們大力推薦 EA ,只要 essay 寫得完就盡量申請,11月開始你們的課業壓力會越來越大,10月底以前完成一半左右的學校會讓接下來的時間運用更有彈性,情緒更放鬆。
Early Decision (ED)
ED 也是早鳥申請,時間落在10月中到11月中,有的學校會開兩輪 ED ,12月-1月放榜;跟 EA 最大的差別是申請 ED 需要學生、家長與大學簽訂合約,而且導師也要簽署同意書,簽約目的是確保大家清楚以下規定:
1. 一年只能申請一間 ED , Early Action 跟 Regular Decision 數量則無限制
2. 申請成功必須在期限內付入學訂金
3. 錄取後必須撤銷其他大學的申請
Regular Decision (RD)
RD 最晚截止,時間落在12月到4月,放榜時間大概從3月底開始,5月1日以前必須繳納入學訂金,跟 EA 的付費期限相同。
Rolling Admission (Rolling)
Rolling 就是沒有固定的截止日,只要還有名額就一直開放申請, Rolling 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隨到隨審,等待時間可能蠻短的。
為什麼要申請 ED
ED 規定你已經知道了,接下來要告訴你申請 ED 有什麼好處,除了提早完成申請工作之外,對學生來說, ED 就是第一志願,申請成功的人等於12上就解脫,再也不用處理剩下的大學,無事一身輕。
對大學來說,他們理解把截止日期往前拿到10月、11月對學生來講也是負擔,所以他們欣賞的是你願意調整進度來處理早鳥申請這一份積極的態度;另外,大學也透過 ED 來招收把他們家列為真愛的學生,申請 ED 的學生企圖心強,條件又好,這一波名單就是大學最想要的人。
剩下的名額再分給 EA 跟 RD 這兩批不用簽約的學生,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會說 ED 比較簡單,但我們不太認同這個以偏概全的看法。
ED 好申請嗎?
已經看過一些學校資料的你會發現,開 ED 的大學都不太好申請,比較務實的講法是,有的大學 ED 確實比較簡單,但我們不能保證今年也是如此。從數據上來看, ED 跟 RD 的錄取率可能會差幾個百分點,例如 UPenn ED 錄取率 15%, RD 不到5%,可是我們也不能因此歸納出 UPenn ED 很簡單的結論,15%的錄取率非常低,這所學校很不好進。

ED 不是保證錄取,申請人面對的是非常激烈的競爭
Harvard 的早鳥方案叫做 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類似別家的 ED ,差別在於申請 Harvard REA 就不能申請私立大學的 ED 、 EA 、 REA ,公立大學 ED 跟 EA 不在此限;而 Harvard 招生網頁就寫明了他們家 REA 並不會比較好申請。
頂尖大學都不容易,所以不需要費時間猜測誰家 ED 比較簡單,想提高勝率可以從了解自己的實力開始。
怎樣才可以提高 ED 錄取率
Do your best and hope for the best.
申請 ED 的人都很強,你能做的就是強化自己的競爭力,打造亮眼的個人品牌。
留住時間
留住時間是最重要但也最難達成的工作,因為很多人空有夢想目標而沒有執行力;你可以想像進入名校的驕傲、在國外讀書的樂趣、未來的工作出路等等,可是不付出行動的話只能停留在想像階段,永遠也無法看到名校的錄取信。
所以你要學會留住時間,方法很簡單,安排合理計畫,然後照表操課;大部分同學準備申請學校的時候卡在英語測驗,所以我們就用讀英文做例子。
你想申請的大學要求托福106分,最近一次模考89,你知道還有進步的空間;申請不理想的同學都會找老師上課、按時出席、考模考、考正式的;大家應該都用同樣的方法提升英文分數。
做到這幾件事就能考到106嗎?答案是不行,因為他們以為讀英文的節奏應該是這樣。

很多同學讀書的方式是這樣
按照上圖的算法,一個月會有8次,共計16個小時的家教時間,這種分散讀法努力過一年也考不到100,因為寶貴時間全部用來培養自我感覺良好跟成本外部化,覺得有在上課、找到好老師分數就會上去,而提升英文程度真正該做的事情做得馬馬虎虎;所以很快就會進入長期瓶頸,重考考不過就焦慮,一直循環,一直循環,申請前仍然考不到理想分數。
實力累積太慢、太久是導致分數不佳跟申請結果不理想的最大原因,申請得不錯的人一天也是24小時,但他們做對一件事——定期定額。用投資的角度來理解升學準備也許會簡單一點。
再回到讀英文,假設一天練習60分鐘就好,七天就有420分鐘,加上家教240分鐘,一週就有660分鐘的練習時間,一個月後、三個月後時數落差更大;有一句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身為考生不自動自發練題,請什麼哈佛跟牛津劍橋的老師也沒用吧?
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在每一堂課跟課外活動上面,就不幫大家一一分析了,總而言之,理想的準備方式應該長這樣,提供大家參考,申請得很好的同學隨時都在拼,每個人都是透過長期密集的累積來強化申請競爭力。

理想的做法是定期定量累積與產出成績
你可以回想一下表現不盡理想的時候是不是因為鬆懈了,如果還有努力空間你應該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辦,把時間變成助力,別讓它成為最大的阻力。
ED 錄取後要注意什麼
ED 申請成功後你只剩下一個任務——把這份喜悅延長到12下。
12月底就確定有學校念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請記得拿到 I-20以前你都不是大學生,大學看到12上跟12下的成績如果沒有撒銷入學資格才算穩了。
有的同學因為開心過了頭而讓在校成績明顯下滑,這會讓大學相當不開心,六月交出12年級成績如果差到讓大學決定取消取資格就需要另找仍在收件的學校,這種學校的等級跟 ED 差太多了。
維持住成績,別讓慘劇發生,這是 ED 錄取後半年唯一一件工作。
ED 上了真的不能反悔嗎
同學們一定也想知道 ED 錄取了不去會怎樣對不對?雖然跟大學簽署的 ED 合約沒有法律效力, ED 就算反悔也不會有法律責任,但是跟法律責任差不多強大的是道德責任, ED 反悔的同學就是刻意違反約定,申請其他大學可能也會有問題;再往上一層來講,當事人所畢業的高中可能會被列為黑名單,未來不知道幾屆的學弟妹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有不能入學的好理由請儘早跟大學溝通,也許有機會全身而退又不會害到別人。
結論
申請 ED 之前需要多方面的考慮,時間控管會是最大的挑戰,提早做準備會讓申請流程更加順利,你今年會申請 ED 嗎?想申請哪間?
有 ED 的大學
Boston University: 11/01
Brown University: 11/0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11/01
Columbia University: 11/01
Cornell University: 11/01
Dartmouth College: 11/01
Duke University: 11/03
Emory University: 11/01
Harvard University: 11/0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1/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11/01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11/01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11/01
Princeton University: 11/01
Stanford University: 11/01
University of Chicago: 11/0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1/01
Vanderbilt University: 11/01
Yale University: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