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是前幾天去榮總的路上,在附近捕捉到的,
鳥兒的叫聲好像在說:「你叫P啊!」
可愛逗趣,順手就拍了下來!
可是這樣用吼的溝通方式發生在人身上,通常就不那麽有趣了。
---
例如某次課後,一位媽媽學員特地留到最後,跟我聊起自己的孩子。
她說自己最近跟兒子關係很緊繃,幾乎每天都在吵架,講著講著竟然哽咽、啜泣起來!
- 老師,我想讓他專心唸書,可是我真的快受不了!
- 我只是提醒他大考快到了,別一直打遊戲,結果他不只假裝沒聽見,後來居然頂嘴回我
『煩不煩』,我當下整個人情緒就爆炸了!」
- 我忍不住說:『你每次都這樣!一點責任感都沒有!』」
我心裡一驚,好熟悉的一句話!
像不像有時候太忙了,不小心忘了回訊息,就被另一半控訴:「你每次都這樣,根本不在乎我!」
而對方講完這些話之後,回到房間暗自神傷。
---
音樂治療關懷師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理解,我時常得擔任一位 #傾聽者 。
聽完他們的故事之後,我都問了同一個問題:「 #你當下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
那位媽媽說:
「我很擔心啊!現在競爭那麼激烈,想知道他進度如何?接下來有什麼想法?」
另一位則是沉默了一會,才說:
「我只是覺得……他總是把我擺在後面,心裡很委屈 」
我們都知道媽媽那句話背後,不是責怪,而是擔心,甚至渴望孩子理解。每次罵完,她自己都哭得更慘。
「 #你每次都這樣」、「 你根本不在乎我」看起來是控訴,但背後實際想說的心聲卻是:「我很在意你,你怎麼都不知道!」
想是一回事,怎麼說出口全變樣了?
---
試試用 #我訊息 (I-Message) ,好好說出心裡話吧!
不指責或批評對方,而是坦承表達自己對事情的感受。
「我訊息」有一個簡單的結構:
1. 我感覺……(說出自己的情緒)
2. 因為……(描述具體事件)
3. 我希望……(表達需求或期待)

我訊息的基本結構
舉例來說:
親子之間,
盡量避免:「你每次都這樣,功課都不寫,只會玩!」
換個方式:「我好擔心你的成績,因為我下班回來都看到你在打電動,我怕你明天考試沒準備好。我希望你可以提早準備,或是跟我說一下準備的情況,讓我比較安心。」
情侶之間,
盡量不要這樣說:「你是不是根本不在乎我!」、「你為什麼老是忘記回我訊息?」
試試換句話說:
「我覺得有點難過,因為我傳了訊息你很久都沒回,我希望你跟我一樣重視彼此,再忙都能回一下訊息,代表我在你心裡是重要的 」
---
有人會問:「我這麼說,對方會不會覺得『你只在乎你自己』、『是不是在情勒我』,該怎麼辦?」
這確實非常有可能喔!
所以說完自己的感覺之後,也要讓對方有完整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切記不要打斷、別急著講道理,語氣、情境都很重要。
溝通需要練習,不是調整一次就會馬上變好。
但我們只要願意調整一次,都很可能讓關係往更近一步,
不論是親子關係、戀愛關係都適用喔~

𖤐𖤐𖤐 用音樂織就溫暖,以關懷點亮希望 𖤐𖤐𖤐
2025 演講授課邀約,歡迎填寫個人網站表單
https://portaly.cc/vivian.thecomforter/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