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餐400元的糾結開始
我從小就是個對金錢非常敏感的人,節省是與生俱來的習慣。
記得國中某次,朋友們揪我去吃一間餐廳,一餐要價400多元。
當時的我糾結了許久:「這是我存好幾個禮拜的零用錢耶,這樣會不會很浪費?」但內心又有另一個聲音說:「錢不就是拿來花的嗎?如果只存錢不享受,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最後我選擇了拒絕,但那頓飯卻讓我陷入長時間的反思:到底「浪費」的界線在哪?
這種價值觀的拉扯,其實在日後還是很頻繁地出現。
直到後來,我在一本書中看到一段話,徹底改變了我看待金錢的方式:
「金錢不是浪費,它只是從你手中轉移到別人手中,真正的浪費,是糟蹋無法重複的資源。
錢不夠,那就努力賺錢吧,讓你有更多資源追尋更好的人生。」
體驗是價值的另一種形式
這段話讓我醍醐灌頂。
過去我太執著於避免「浪費錢」,但書中所提到的浪費,是時間、體驗、物質...等無法重來的資源。
有了這層體悟,我開始意識到:錢的本質不在於「花掉了什麼」,而在於「換來了什麼」。只要我珍惜這筆支出所帶來的體驗,那麼這不是浪費,而是價值的轉換。
我本身熱愛美食,有些高級餐廳雖然價格高,但所帶來的體驗,不只是味蕾滿足。它的服務細節、空間設計、甚至菜單背後的理念,很多時候能啟發我們對工作的態度或生活的品味。
有時候,一場美食饗宴,不只是味覺,更是視野與想法的升級。
消費思維:從「省錢」轉為「省成本」
在價值導向思維啟發下,我的消費策略也悄然改變。從前我會因為「便宜」而下單,如今我更關心的是:這筆支出會不會為我節省未來的隱性成本?
與其「省錢」,我現在更追求「省風險、省麻煩、省時間」。這讓我更傾向選擇值得信賴的品牌:
我選擇有品牌商品的原因:
- 品質穩定,甚至有其他貼心的功能。
- 用料安心,不須擔心甲醛過量或化學殘留。
- 妥善率高,長時間使用依舊耐用。
- 售後服務完善,出問題也有人協助處理。
- 二手轉售價值高,即便用不到也能換現金。
「便宜買到風險,是最昂貴的教訓。」
因此,選擇有保障的產品,其實是用理性的方式在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
結語:你花的每一塊錢,都在建構你的人生樣貌
你花出去的每一塊錢,其實都在替你的人生做選擇。
當我們從「價格導向」轉向「價值導向」,我們會發現消費可以變得更有意義。
去看一場演唱會,讓自己的心靈震撼一次;
買一張舒服的椅子,讓工作效率提升;
住一晚高品質的飯店,讓疲憊的身心真正休息。
「別只問花多少錢,而要問:我因此變成了更好的自己嗎?」
疊加人生美好的體驗,也能讓自己在職場、投資上能有更好的表現
使自己處於正向循環,這也是我現在努力追求的生活。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分享給有一樣困擾的朋友,讓我們一起打造有質感、不將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