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在新書裡說:「我們無法相信其他人類,覺得自己必須要更快的開發這些AIS,並賦予它們越來越多的權力,因為我們必須與其他人類競爭,而這正是最有可能摧毀我們的東西。」
我看了很有感覺。對我來說,其實危險的從來不是AI,我並不覺得真的會有一個強大的AI統治地球人的未來。真正危險的應該會是我們把所有的決定交給AI,而我們放棄繼續當一個「可以嘗試、可以犯錯,可以擁有自由意志的人」
如果未來銀行核不核發貸款,是AI評分;
戰爭中要優先轟炸哪個目標,是演算法選擇;
乃至於一間公司該不該錄用我們、你要選擇哪一個對象共度一生......
如果我們放棄了思考,只是把資料都丟上去,
然後照單全收它的結論─這才是真正危險的地方。
我們將決策權交出去,只因「那樣比較快、比較客觀、不用吵架、不用負責」。
但正是這樣的「不用面對人性」,讓我們慢慢失去對彼此的信任。
當更多人不再信任彼此,我們就開始加速研發各種越來越強的AI,
因為我們覺得「與其依賴人類,不如相信程式碼」。
但其實,這不是AI統治了我們,而是我們不想再當人了。
危險是因為我們開始習慣了「不需要知道為什麼」,
當我們聽見「你不符合資格」「演算法拒絕你的提案」「系統審核不通過」這些語句時,第一反應不是:「這為什麼?它依據的是什麼標準?」而是:「好吧。」
我們甚至會在明明知道AI其實很有可能會出錯的時候,
還是給了它比起任何一個人類更多的信任。
AI不是一個邪惡的神,但它已經被我們當成了一個免於對話的藉口。
人類太討厭衝突、太懼於分歧、太害怕責任,
所以我們寧願相信沒有情緒的機器比有情感的人更「可靠」。
但其實是我們不再願意經歷「成為一個有情感、有複雜度、有矛盾但會成長的人」。
AI是這個時代的鏡子,它不是毀滅我們的對象,而是揭開我們失去自我主體性的證據。
以前在面對重大決定時,你可能去廟裡問事、擲筊,可能找塔羅占卜師或是哪些可以閱讀時間線的靈性工作者, 然後現在,越來越多人習慣,問AI。
我們之所以害怕AI取代我們,是因為我們早已經習慣在太多日常裡先選擇了放棄自己。
只是那個對象從神明、從其他的占卜師,變成你手機裡的AI而已。
我們不再相信自己對於對與錯的判斷、不再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不再願意站出來說:「我相信這是對的,所以我選它。」
人類會不會毀滅,從來不是因為AI強大到無法抵抗,
而是因為我們自己太想逃避成為真正的人。
所以你該做的不是對抗AI、不是遠離科技,而是重新拿回自己內在那個會感覺、會判斷、會願意為選擇承擔的靈魂意識。
AI可以幫你整理出所有的路線、變數、結果的機率,
但它不會知道你看一部電影的時候,會被勾起什麼回憶,
它不會知道這個跟你看起來調性一點都不合的人,是在前世就跟你約好的靈魂,
它不會知道當你走另外一條非建議的路線時,迎面而來會有一隻可愛的狗狗,讓你整天心情都很好。
這些只有你知道。
因為只有你才知道,哪一條路是真正「你想經歷」的那一條。
這世界不需要你成為一個永遠正確的人,
不需要你永遠都選擇最有效率的路徑,
只需要你記得:你永遠有權選擇。
AI可以計算你的行為,但計算不了你內心的轉念。
它可以預測你的偏好,但預測不了你的覺醒。
它可以模擬你的風格,但模擬不了你靈魂的主張。
你不會被取代,是因為你不是靠程式語言在活著。
你有情感、直覺、脆弱、堅持與那一點點說不上為什麼的渴望,那就是靈魂。
你不需要對抗AI,你只需要回到那個能夠說「我選這條路」的自己,這樣的你,AI永遠取代不了。
AI會成為未來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必然。它將加速資料處理、協助資源分配、優化各種系統。問題不在於用不用它,而在於:你怎麼用它。
AI幫助我們看清選項,但不代表它能為我們做決定。
只有我們自己,才有資格說:我選這條,因為這是我靈魂的選擇。
如果你曾在生命裡懷疑自己是不是還有資格選擇、
如果你也曾經被別人說「你太感情用事」「你不夠客觀」「你應該相信系統」,
那我只想對你說:
你不是一個錯亂的個體,你是還沒被馴化的靈魂。
AI可以成為你的工具,但它不是你的主。你才是。
不是因為你更聰明,而是因為你會感覺。
會痛、會猶豫、會走錯、會哭的你,才是真正可以說「我活著」的存在。
願你別再把「效率」當成真理,
願你別再為了被接受而關掉直覺,
願你在每一個被拒絕的當下,都還願意站出來說:
「我知道這是我該走的路,因為我感覺得到。」
那就是靈魂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