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領土與都市凝視》攝影展|沙發談藝展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日前邀請台灣與法國兩地攝影師,透過攝影回應當代備受討論的議題——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攝影展名「虛空之境」,法文展名「Vanités Modernes」,直譯為「現代虛空」,是由法國當代哲學家、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拉圖爾(B. Latour)提出,用此概念描述 20 世紀以降,社會以人為中心,對世界進行改造;人類以為可以凌駕於自然之上,人類的文化卻逐漸與自然斷裂,結果是迫在眼前的生態危機,這種現代性如同一種「虛空」狀態。「虛空」的另一層含義,引用 17 世紀荷蘭虛空畫。繪畫主題指向「時間的無常,一切終將消亡」。將此概念挪至現代,以宏觀的時間長河去看,人類創造的文明也終有消亡之時。

取這兩層意義,《虛空之境》攝影展邀請現代攝影家透過攝影,賦予「虛空」現代性,去揭露世界當下的狀態。

本文整理 2025/07/18 於中心舉辦〈領土〉場次講座,邀請策展人赫法耶・蓓朵、協同策展人余白、展出藝術家(部分)艾曼紐・布朗塞琳・克拉內沈昭良弗雷德里克・德朗格及其合作夥伴郭品彤等人介紹作品與座談。內容由筆者整理節錄,非官方文稿。

沈昭良:《漂流》系列

沈昭良為新聞記者出身,過去在事件現場,總是追求「決定性的瞬間」,從攝影家早期作品集《築地魚市場》、《台灣綜藝團》等對人物神情、事件環境的精準捕捉可見一斑。然而,在 2014 年完成以舞台車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前後,攝影家開始尋找接下來的創作命題,沈昭良將眼睛放在台灣歷史更迭,走訪台灣各地遺留的歷史遺跡。不同於以往以人物為主體的拍攝,攝影家發現這些「安靜」的地景拼湊在一起,可以勾勒出日治、國民政府、228 事件、戒嚴/白恐時期,乃至近代民主進程,一張台灣過去、現代、未來的時空意象。攝影家希望從安靜的照片裡,找到攝影的力量。

在《漂流》系列作品中,有些很明顯與政治遺跡有關,例如巷弄裡的蔣公白馬銅像,有些則是想望、等待、躊躇等視覺語境,揣摩島嶼人民如對自我處境的看法。除了現場展出作品之外,沈昭良目前正籌劃出版《漂流》攝影集,屆時將藉由照片的編排創造出流動感,供觀者翻閱攝影集時,品味攝影家欲表達的台灣「漂流」意象,在照片與照片之間,透過視覺尋找,和感覺連動,思考島嶼與人民的命運去向。

《漂流》系列作品是以 4x5 的大片幅相機拍攝,需要扛著腳架和相機到現場,即使不再以人為主體,環境的天光、潮汐、雲霧、以及偶然出現的人物、船隻,也都還是考驗著攝影家對「決定性瞬間」的掌握。對於現代更方便的拍攝方式,如空拍機,沈昭良表示,他認為攝影不能悖離人,所以他拍攝的照片,都是在用自己的腳走得到的地方拍到的。這是受過扎實攝影訓練的攝影家特別堅持的浪漫吧。

沈昭良:「在拍攝《漂流》系列,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這麼靠近攝影。」

有關沈昭良《漂流》系列相關介紹,可見本沙龍 #2 文章。

塞琳・克拉內(Céline CLANET):《接地雜訊》(Ground Noise)系列

以自然為攝影主題的法國攝影師塞琳・克拉內,此次帶來《接地雜訊》系列作品,是疫情期間無法遠程拍攝,就地選了家附近的十五座非著名景點森林,深入其中,尋找森林內在性——在土壤、樹木根部等等挖掘,拍攝完成。

這系列用了兩種攝影技法,分別是攝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攝影。以上圖宛如披著皇袍的動物王者之作,實際上為夜蛾的顯微攝影,這種技法是和法國農業食品研究室合作完成,在真空掃描狀態下,電子束經過生物體表,轉換成代碼,在電腦被顯示出來,是數位時代的產物。這些生物都是克拉內在森林尋找到,已經死亡的狀態,有些在地上,有些在蜘蛛網上。

顯微攝影需要將生物體放在自黏性的碳盤,如同設計擺拍,影像中看起來像是有打光的亮部,實為電子束累積在生物體內造成的效果,而這種效果影響了原本偏好自然光的克拉內,在森林實景拍攝時,也開始帶簡易打光棒到現場,製造更人為的拍攝效果,讓《接地雜訊》系列作品在攝影與顯微攝影之間相互呼應。現場有一系列節肢動物翅膀攝影,對於人類來說昆蟲翅膀就是昆蟲翅膀,不會仔細了解差異,但是攝影家細膩的呈現不同翅膀的紋理,藉此傳達生物的個體性與主觀性。

塞琳・克拉內:「和我合作的實驗室成員在過程中很開心,他們平常多半只能看到細菌和微生物,當看到這些昆蟲、卵、蛾等生物體時,他們常不經意的發出讚嘆:『真是太美了!』」

艾曼紐・布朗(Emmanuelle BLANC):〈波動〉、〈未知〉等系列

艾曼紐・布朗是建築師背景出身,此次展出系列以山為主題,最早是受到這次也有受邀展出的藝術家德朗格鼓舞。她在十年前因緣際會拍攝了冰河融化,冰融化掉落,山也跟著崩解,因而開啟拍攝山崩系列作品。她喜歡在沒有太陽時拍攝山形,能更清楚看見山的紋理,像是石墨畫。

這次在展場可見〈未知〉系列,可說是相當具有禪意的作品,攝影家將作品印製在磅數較輕的紙張上,藉此表現山的脆弱、而非重量,呼應系列主題,用大面積的霧呈現山的不確定性,用霧凸顯山的形貌。而在拍攝現場,攝影家也常常看不見路和前方一切,彷彿進入一種冥想狀態,這對身為泛靈論的布朗來說,是一種精神洗滌。

現場觀眾提問,霧的作用和中式山水畫的留白是否有呼應?布朗回答,留白的概念是她在念建築時期,受到日本建築裡「間(ま)」的啟發,間指的是東西之間的空間,這與法國人想像東西之間虛無的空不一樣,因此她在攝影的平面空間裡,也都會從立體空間去思考,為她的畫面留下空白(間)。

艾曼紐・布朗:「女兒說我的作品像是眼睛的瑜伽。我自己覺得,觀看我的作品,像是人剛走進黑暗時,霎時間看不清,但當你慢慢適應,就能看到細節。」

弗雷德里克・德朗格(Frédéric DELANGLE):《巴黎—世界》系列

德朗格 2010 年在法國推動「液態國土計畫」(territoire liquide),邀請許多攝影師一起拍攝領土流動相關主題,領土的概念一直是他攝影中的核心主題。德朗格在 1965 年出生法國,他的生命經驗中,自 1995 年申根條約生效後,歐洲國家間的邊界就逐漸消失了,現在得知自己跨越不同國家,只有透過手機電信業者轉換才會發現。領土的流動變得容易,卻也產生一種邊界感,於是他想透過攝影,將邊界推向極致。

在《巴黎—世界》系列作品裡,德朗格以低明度、彩度的方式,拍下巴黎各地街景,並且到印度、哥倫比亞、台灣等各地,尋找合適的藝術家,透過水彩上色,將巴黎地景塗上藝術家所在國家的特色。這個系列最早起源自印度,當德朗格旅行印度時,發現當地有一群瀕臨失業的電影看板畫師,因為數位印刷發明,他們的繪畫功力不再被世人所需,於是德朗格請畫師們在他的攝影照片上作畫,把巴黎街景加上印度風味。

後來,他原本要將這系列創作帶到哥倫比亞展出,哥倫比亞當地策展人提出,何不在哥倫比亞也作同樣的創作,便找了當地藝術學校學生一同繪製,產生了〈巴黎—麥德林〉系列。到了台灣,德朗格也找了一群台灣藝術大學學生創作,經過幾年創作過程,只有一位同學堅持下來,也就是這次作為協同創作人一起展出的郭品彤。〈巴黎—台北〉作品中,可以看見花博、圓山大飯店等建築,放置在不像台灣的街道設計上,這種兩地空間的結合,帶給大家全球化下世界交融的無限想像。目前〈巴黎—台北〉系列作品只有在中心展出,無網路圖片,有興趣的人務必前往觀看。

弗雷德里克・德朗格:「印度人能在世界找到自己發揮的空間,不需要指導他們怎麼作畫,但是必須告訴他們至少天空要是藍色的、柏油是灰色的,否則他們會畫給我粉紅色的天空。」郭品彤:「跟老師討論時,能想到原本沒有想到的街景元素,例如招牌、物件等。」

結語

此次座談,有許多年長者參與,提問環節才知道,很多人是展場志工。有人問:「剛剛聽到攝影家介紹作品,有些創作理念跟我在看作品時的感受很不一樣,導覽時也有民眾會問我這個作品的意義、這樣擺設有什麼目的嗎?攝影家會希望更精準傳達自己的想法嗎?」克拉內表示:「攝影作品和廣告不一樣的地方,廣告有個明確想讓觀者知道的訊息,但藝術不是。」布朗則說很喜歡觀者跟作者講,作者沒想到的想法。而這次展間根據不同子題,並列展出台、法兩國攝影家作品,也讓觀者看到不同文化間對於同一子題的表現方式,沈昭良表示:「這次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交流,帶來更多可能跟自由,我們不見得一定要互相學習,反而是學著互相欣賞。

歡迎大家看展。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領土與都市凝視

展覽日期|〈領土〉2025.06.24-11.02/〈都市〉2025.07.16-11.23

展覽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免費參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J's Closet Picks
0會員
4內容數
這裡是 YJ 的櫥櫃,YJ 的櫥櫃收藏了 700 多部電影,90%以上的人沒有看過櫥櫃裡 90%的片,不管你發現你是稀有的10%,還是擁有健全社交生活的90%,從來沒有人會空手離開 YJ 的櫥櫃。Welcome, pick and play.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
Thumbnail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講者:許綺玲(中央法文系教授、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博士) 張雅婷(中央法文助理教授、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法國語文與文學博士)今早身體不適,不克出席 許綺玲老師,翻譯有羅蘭巴特的《神話學》、《明室:攝影札記》、培瑞克的《W或童年回憶》、《空間物種》 1. 本次演講介紹巴特談論攝影的四本
Thumbnail
講者:許綺玲(中央法文系教授、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博士) 張雅婷(中央法文助理教授、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法國語文與文學博士)今早身體不適,不克出席 許綺玲老師,翻譯有羅蘭巴特的《神話學》、《明室:攝影札記》、培瑞克的《W或童年回憶》、《空間物種》 1. 本次演講介紹巴特談論攝影的四本
Thumbnail
  若說環境污染與全球化是沒有國界的,那麼我們如何思考從「我們的島」跳躍到「我們的地球」?如何從當下的全球化資本主義跨時空的思考未來的經濟模式?靠得便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在國、高中的課程裡,地理學時常與歷史放在一起思考。因為地理是由「空間」橫向
Thumbnail
  若說環境污染與全球化是沒有國界的,那麼我們如何思考從「我們的島」跳躍到「我們的地球」?如何從當下的全球化資本主義跨時空的思考未來的經濟模式?靠得便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在國、高中的課程裡,地理學時常與歷史放在一起思考。因為地理是由「空間」橫向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時空:架空未來歷史 當前世界的背景故事(世界觀)為何?:與現代相同。部分地區為高科技。 故事在什麼地方進行?: 架空的國際化。地理差不多以現代相同。 戰後氣候與社會現象: 在2125年間,氣候因大戰過後造成極度變遷,天災頻頻、颶風暴雨、地震海嘯、地層遷移、陸地下陷、紫外線塵爆、冰雹焰風等..
Thumbnail
時空:架空未來歷史 當前世界的背景故事(世界觀)為何?:與現代相同。部分地區為高科技。 故事在什麼地方進行?: 架空的國際化。地理差不多以現代相同。 戰後氣候與社會現象: 在2125年間,氣候因大戰過後造成極度變遷,天災頻頻、颶風暴雨、地震海嘯、地層遷移、陸地下陷、紫外線塵爆、冰雹焰風等..
Thumbnail
現代生活讓我們與周遭的環境是分離的,雖然人跟人在同個環境,但心卻在不同的地方,當我們放下手機開始感受你所處的空間、環境,你會發現周遭人的一舉一動跟你的所思所想,竟然在不同的地方有相似之處。 如果你細細品讀你的環境要給你的訊息,你會發現你心中的疑問都在生活中有所解答。
Thumbnail
現代生活讓我們與周遭的環境是分離的,雖然人跟人在同個環境,但心卻在不同的地方,當我們放下手機開始感受你所處的空間、環境,你會發現周遭人的一舉一動跟你的所思所想,竟然在不同的地方有相似之處。 如果你細細品讀你的環境要給你的訊息,你會發現你心中的疑問都在生活中有所解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