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安居?》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最後十二堂課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陳榮泰|《面對蓋婭》譯者、人類學研究者
傅大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所榮譽教授

不久前辭世的知名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在2021年接受新聞工作者尼可拉.圖翁(Nicolas Truong)專訪。法國出版社將這一系列專訪整理成文字出版,作為拉圖獻給世人的臨別贈禮。


本書收納12篇專訪,在書的前半部,拉圖解釋我們如何改變了地球,以及環境災難如何成為現代生活無可避免的一部分;後半部羅列拉圖一生職志的哲學思考,宗教之真理、科學之成就、政治之互動,如同進入一座「拉圖博物館」,通盤認識其思想,從頭到尾,一覽無遺。

raw-image


自17世紀開始,世界被認為是由斷裂的兩種層次組成,一邊是客觀真實的、被科學所知的世界;另一邊由人們的主觀性構成,是人們對世界的想像、感受或印象。後者主觀且有趣,但不是世界的構成。這種「分岔的世界」被拉圖視為「現代化世界」的定義。


如今人們因為生態問題(氣候、病毒、細菌……)而迷失方向,無法對災難性的情況做出快速的反應,布魯諾.拉圖認為這是因為人們誤以為自己仍處於過去的世界──一個沒有能動性、可被計算控制的物理世界、一個可占有的科學世界、一個由生產系統提供的豐富而舒適的世界。事實上,我們正在離開這個科學所認識的物體世界,進入一個令人驚訝的「活生生」的世界。


以COVID-19為例,拉圖指出當人們聲稱偉大的經濟運動將繼續發展時,巨大的發展和進步的機器突然在幾週內停止。他重申並更加確定「現代化」是一個毀滅的陣線,如果我們使世界現代化,它就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現代化與人類作為生態主體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拉圖將「我們(與過去)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認知,以及奠基於此認知之上的研究,與17世紀初伽利略的科學歷史時刻並置,認為第一次科學革命和現代世界的轉變是同樣巨大的工作,且同樣可以改變世界。


各界讚譽📣

死期將至時,你會想跟你在乎的人說些什麼?2021年10月底,拉圖邀請《Le Monde》的記者圖翁,談談他50年的學術生涯。約一年過後,他溘然長逝。

《何處安居?》為兩人對談實況。在12場訪談中,拉圖談了他為何走上哲學這條路、什麼是現代性、他怎麼接觸到蓋婭地球的概念、著陸為何重要,以及想對孫子說的話。

回顧他精彩豐富的一生,這名70好幾的長者,表示他最大的成就便是催生一批批比他還專業的人才團隊,但並未成就一個「拉圖幫」;他說他的自我認同還是哲學家,但這個哲學家不是嚮導,也非什麼真理或思想聖殿的守門人,而是確保人群之多樣性能被尊重與維繫的中介者。「哲學有大愛!」拉圖驚嘆。哲學不妄想要觸及乃至於掌握整體,而是熱愛整體:哲學(philosophie)一詞就包含了愛。 

於是我播放了1976的〈方向感〉。在阿凱「我並不想成為誰的指南針/也許妳該學習相信自己的方向感」的歌聲中,我寫下前面這段話。我也想起上回與拉圖在臺北相遇的時候。他問我建國花市要怎麼走,他想買個禮物送給他的小朋友。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何處安居?》可視為進入拉圖的哲學世界的手冊;拉圖在每一篇訪談中以時而口語、時而幽默的口吻,言簡意賅地闡釋了他提出的哲學概念。這是一位哲學家的畢生結晶,也是留給世人最珍貴的最後贈語。

──林新惠(小說家)


面對瘟疫、地震、戰爭的威脅,人們何去何從?75歲的人類世哲學家以他的終極關懷,提供一個可能的選項:晉升為新的「地緣社會階級」。從非洲到亞洲,從實驗室到蓋婭,拉圖不再飄移,他著陸棲居,回到年少的初心:哲學、親情以及對大地的熱愛。在雲淡風輕的閒談中,數十年的學思精粹卻無比厚重,直擊身處東亞臨界區的我們。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最後一次,拉圖用最平易近人的風格重述研究生涯的工作重點。拉圖的哲學是「調查」型的,結合了採集和牧養這兩種人類(與許多其他物種共享的)古老生存實作,揀別並照護現代世界的多元存在方式(科學、技術、政治、經濟、心理、藝術、宗教⋯⋯)。無論讀者從哪裡走入拉圖迷宮,這場由本人親自帶領的導覽當能提供有用的線索。此外,本書也談及近年拉圖在法國促成關於「可居性」的幾項集體實驗,或有助於臺灣讀者想像適合在地情境的生態—政治—思考實踐。

──陳榮泰(《面對蓋婭》譯者、人類學研究者)


在他的晚年,拉圖這位多樣多變的名哲學家,仍然在訪談中津津樂道於各種議題。不要預先期待什麼,這本小書就值得瀏覽、或許可以拾到一些驚奇。

──傅大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所榮譽教授)


※作者簡介※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哲學家布魯諾.拉圖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獲得了郝爾拜獎(2013年)和京都獎(2021年),為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1982至2006年任教於巴黎高等礦業學校的社會創新中心,2007年起轉任巴黎政治大學。拉圖著有作品十餘冊,包括已被譯為二十多國語言的《我們從未現代過》。這些作品既開啟研究的全新可能性,也拓展了讀者的思考與視野,充分體現出他具原創性且飽受爭議的精彩學術旅程,為綜合人文領域之必讀經典、眾多人文社會相關課堂的指定閱讀書目。

拉圖為2020年臺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的共同策展人,展題為「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

尼可拉.圖翁Nicolas Truong

作家、記者,法國《世界報》(Le Monde)固定撰稿人,主持「思與辯」(Idées-Débats)專欄。曾擔任《哲學月刊》(Philosophie Magazine)編輯顧問、創辦文學雜誌《文藝》(Lettre)。與阿蘭.巴迪歐合著《愛的禮讚》(Éloge de l''Amour)、《劇場禮讚》(Éloge du théâtre)。




76會員
364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何處挖掘選股的線索?技術線型的盲點是,線型類似的股票,後續未必會有類似的股價表現,有些股票跌深會反彈,有些股票只會繼續躺平,有些整理後可以發動漲勢,有些只是繼續整理,判斷個股能否有較好的表現,還是需要其他不同層面考量。
Thumbnail
avatar
王俊忠
2023-11-08
何處是我家—我讀《有母親等待的故鄉》書名:有母親等待的故鄉 作者:淺田次郎 譯者:葉廷昭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22/11/01 eISBN: 9789861338484 ISBN: 9789861338460 一位食品工廠的社長松永徹、一位剛退休就被離婚的上班族室田精一、一位母親剛過世自己也快退休的女醫師古賀夏生,都是信用
avatar
奶酥麵包
2022-11-26
何處是我家?這陣子,確診似乎已成常態,防疫政策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產業的抗疫策略,也被迫進入一場,看不見盡頭的持久戰。但日子總是得過下去,面對疫情的起伏,許多創業者開始思考,該如何選擇公司的登記地址,才能夠順利渡過難關。
Thumbnail
avatar
陳衍任
2022-08-31
何處清聲破曉嵐,霜衣縞帶兩毿毿。 宋之問(656-713A.D.)是唐高宗、武后朝的館閣文人,其詩以點綴昇平、標榜風雅的應制酬唱詩為主。  《全唐詩》中收有宋之問的詩作近兩百首,其中有不少名作, 對權貴的逢迎拍馬以《龍門應制》為其巔峰之作,而止於 《明河篇》的寥落唏噓。在人生起落之間,有人贈琴與鳥,遂以物啟興,自況抒懷, 末句「玉
Thumbnail
avatar
somnobite
2021-11-16
何處是我家我們的一生會搬幾次家呢? 回想求學階段,有沒有人從國中開始讀得就是寄宿學校?有的人是高中、有的人是大學、有的人早早被送出國當小留學生,也有人求學階段中都不曾離家。 接著,為了需求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職位,也有許多人因此離開出生地、或從小到大都居住,被多數人稱之為故鄉的那個地方。 也有人是跟男女朋友交
avatar
Nicky懶得整理收納教學
2021-11-05
何處歸根這感覺 隨著蜿蜒的山徑 順勢狂奔 在我撲倒的腳邊 散落 心動搖 帶走秋天的最後一片樹葉 搖曳 在山裡的湖畔 飄落 風一吹 打散那一點漣漪 水波紋 伴著葉子 漂著 到湖緣 割一道缺口 宣洩 流成河 灌溉了整片沙漠 這缺口 成就了綠洲 是驛站 屬於駱駝 這玫瑰 被豢養 曾經 小王子也愛的花朵
Thumbnail
avatar
AKA Ruby
2021-09-17
何處西南待好風 語料來源: 律詩難作,在於中間兩聯,頸,頷聯需要對仗!然後最好要用典,對仗可以練習,用典則非飽讀四書五經無以為用!難! 作為詩詞寫作的入門,作對子是基本功,而古時候的【聲律啟蒙】是為了訓練兒童掌握對偶技巧、聲韻格律的讀物!而,這些背誦的對句,也是可以用很優美的聲律吟唱出來!來聽一聽,欣賞一下!
Thumbnail
avatar
somnobite
2020-11-24
何處深山「琴」? ── 《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選摘我的故鄉吳鳳鄉(阿里山鄉)達邦村,在1974年(民國63年)以前,對外交通全靠步行,
Thumbnail
avatar
玉山社出版公司
2018-07-05
何處是我庄──序鍾永豐《重遊我庄》我是台北出生長大的孩子,在永豐筆下這座「迷濛疏離的城市」讀書、工作、成家。以我出生的那間婦幼醫院為圓心,畫一個半徑二十公里的圓圈,便能把我有生以來九成以上的活動範圍一網打盡。 既然不曾離鄉求學打工,便亦未曾體會過書裡歌裡電影裡總要逃離之、懷想之、痛恨之、歌頌之的那種「故鄉」情懷。都說遊子在外受
Thumbnail
avatar
馬世芳
2016-12-06
avatar
rubo
200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