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人的金澤紀行 #6 蕎味 櫂〉
¥8800/一人
東茶屋街附近的日本料理、蕎麥麵店。。推薦,但是主要是推薦日本料理的部分
。蕎麥麵這個品項實在太看個人口味,這間的蕎麥麵有點吃電波頻率
。一萬日幣以內可以體驗到這麼完整的料理呈現非常出色
。簡約卻絲毫不隨便,每道料理都能感受到誠意與功底
。完全預約制
。店內只有三桌,想吃的話務必預約
。地理位置優秀,吃完茶屋街觀光很順
。記得要認清楚店的外觀,我們很智障走到其他間……
食べログ:3.91
價位:¥10,000~¥14,999
定休:星期天
觀光推薦:高,如果是日本料理新手的話這價格非常漂亮
語言需求:中高,除了我們都是日本客人,不太確定會不會英文介紹
定位複雜的一間店。
推不推?超推,這個價位與味道無話可說,不愧是在米其林北陸特別篇中拿下一星的水準。
但客觀來說,蕎味櫂實在不是一間會讓人留下超深刻的那種店家——過於清新過於雋永,就如同蕎麥麵這個許多台灣人也不見得能吃懂的品項一樣。
是為了蕎麥麵而選的,但其實在查資料過程中就有猜到這間可能高分的原因是日本料理;結果也相去不遠,整套蕎麥懷石套餐確實表現出色,唯獨最後的蕎麥麵端上來頗有些見仁見智的意味。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仔細」可能是最適合蕎味櫂的評價。

務必要認明這間店的模樣。
一個餐期只收三桌,一桌就兩個人(真要說的話可能一桌能坐到四個人,但那天剛好都是兩人組合),店家在這種完全預約制的前提下自然可以估算好食材的用量與準備時間,於是各種輕重緩急季語全都包含在料理之中也是必然之事。
少了點衝擊感,但舒服、舒心、愜意這類形容詞倒是可以盡情地往這間店撒,而這種內斂卻悠長的料理風格,我認為也和蕎麥麵這個品項頗有相似之處。
我自己在日本吃的蕎麥麵並不算多,高低分都有加起來也不過就十間左右,然而其中讓我念念不忘的僅僅只有一間京都的かね井。
其他間不好吃嗎?當然不可能——但蕎麥麵的特色就在於每間店都可能有不同的比例不同的製法,使用不同的蕎麥使用不同的小麥使用不同的呈現方式,甚至還有冷麵與湯麵之分,又得混亂一次。
所以每間都不錯。
但只有特定的蕎麥麵店會湊巧和你的口味相合。
這個道理自然也很簡單,蕎麥麵太過極致,麵、湯、藥味,簡約到純粹喜歡自然也是,不存在那種曖昧地「我知道這是一種新型的表現方式所以給予高評價」。
儘管如此這間依舊十分推薦,畢竟稍微會困擾人判斷的只有蕎麥麵,但那也不是不好,或許只是頻率不合吧。
基本上料理就是所見及所得,每道菜都做得非常仔細,有天婦羅蝦蝦又有白蝦真的是爽死人,調理風格主要呈現食材的本味為主,相當乾淨俐落。
蕎麥麵的部分則是比一般常見的還要細一些短一些,斷口感優秀,彈性較低;少見的附了鹽巴作為佐料,沾著吃別有一番風味。

看了一下現在似乎漲到中午9900円起,不過算起來還是非常划算就是了,台北那些奇怪的店店們我想應該是做不出這份透澈感的。
儘管蕎麥麵有可能會撞到吃不懂的問題但還是超級推薦,吃完在茶屋街晃晃剛剛好。
推推推推推。

如果對蕎麥麵特別有執念的話可能可以考慮在金澤車站的這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