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與論文撰寫的路上,你是否常被「資料太多卻無法統整」或「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找資料」困擾?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不只是為了整理資料,更是為你的研究提供明確方向、找出現有研究中的證據缺口,以及確保你的研究是建立在最完整的基礎之上。
系統性文獻回顧是什麼?
簡單來說,系統性文獻回顧就是以「有系統、有透明流程」的方式,透過明確的方法學,全面檢視與彙整特定研究問題的現有證據,幫助你在研究設計、研究撰寫、投稿發表時,更具信度與說服力。想完成一篇高品質的系統性文獻回顧,以下幾點必須完整執行:
在開始搜尋資料前,必須清楚定義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可採用 PICO(Population研究對象, Intervention介入措施, Comparison比較對象, Outcome研究結果)等結構,避免研究問題過於廣泛或模糊。並且設計明確的搜尋策略與關鍵字組合,並記錄每一次搜尋過程,確保可重複查證。
根據預先設定的納入與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再透過 CASP、PRISMA 等工具進行文獻品質評估,確保最終納入分析的研究具備足夠的可靠性與代表性。最後,針對納入的文獻進行系統化資料萃取,可進一步進行質性綜合(Qualitative Synthesis)或量化統合(Meta-Analysis),將分散的研究結果整合出清晰的結論,作為後續研究設計與實務應用的依據。
系統性文獻回顧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寫出好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可以提升研究信度與說服力,幫助你在投稿、研究計畫撰寫時,更容易指出後續研究的重要性。透過這種嚴謹且透明的方法,證明你的研究立論基礎完整。目前醫學、公共衛生、社會科學、教育研究等領域,系統性文獻回顧已成為循證實務不可或缺的工具。
系統性文獻回顧並非只是繁瑣的文獻整理,而是打造優質研究的關鍵核心步驟。如果你希望提升論文品質,或讓研究具備更高的發表與引用潛力,現在就是你開始學習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