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的信仰旅程(詩篇139: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不盡相同,對「父親」的印象也各有千秋。有的父親溫柔慈愛,如同天使綻放光芒;有的父親嚴厲冷漠,令人如墜冰窟。

因此,每逢教會慶祝父親節,常讓人五味雜陳:到底該歌頌父親的好,還是該正視父親帶來的傷?

我自己是在一個充滿精神暴力的家庭中長大。父親從我出生後就染上毒癮,喝酒後常常發酒瘋,家裡也時常出入一些刺龍刺鳳的「兄弟」。

童年時的我會備好一把刀,蒐集各個房間的鑰匙,以防突發狀況可以自保或保護家人。半夜總是最恐怖的時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微弱聲響,都會驚醒我。我總是害怕父親又開始失控。他帶給我的,不是安全與依靠,而是恐懼與壓迫。

年輕時,我曾深深埋怨父親。但隨著年齡漸長,開始能獨立思考,也接觸到心理學的知識,我逐漸學會原諒他、釋懷過去的傷害。

然而,即使釋懷了,原生家庭所留下的影響仍深深形塑了我的性格與人生方向。這也讓我更深刻體會:原生家庭不只是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也深深影響我們對上主的想像與信仰的理解。

在《舊約聖經釋義:方法步驟與實例應用》中,曾宗盛牧師引用聖經學者 William P. Brown 的提問,幫助我們整理自己與聖經、與信仰的關係。例如:我來自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如族群、社會環境、經濟狀況)有哪些重大的生命經驗,影響我如何理解與閱讀聖經?[1]

這樣的提問提醒我們:我們對上主的認識,往往帶有我們生命經驗的投射。如果我們的父親是嚴厲苛刻的,我們或許會認為上主也是無情的審判者;如果我們從小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心中對上主的印象可能傾向慈愛與包容。

原生家庭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形塑了我們的信仰理解,也塑造了我們的自我認識。

現代社會強調個體意識,越來越多人渴望「認識自己」。我們追尋各種方式:心理學測驗、自我成長課程、塔羅、星座,甚至透過諮商畫出家庭圖譜,希望拼湊出「我是誰」的答案。但我們卻發現:認識自己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心理學中的「周哈里窗」提供了一個理解自我與他人之間認知差異的框架。它將自我分為四個象限:開放我(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盲目我(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隱藏我(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未知我(自己也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

我們永遠有一塊「未知的我」,就像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所說:海平面上看到的表現,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的情緒、信念與創傷,都藏在水面下,難以察覺。這告訴我們:人對自我的認識,是有限的。

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說:「有三件事最難做到:切割鋼鐵、打碎鑽石,以及認識自己。」[2]

我們渴望認識自己,卻往往感到困惑與無助。無論是朋友、家人,甚至專業的心理師,都無法真正全然地認識我們。但今天的經文給了我們盼望:有一位比我們更認識我們的,那就是上主。

詩篇139篇1–6節說:「上主啊,你洞察我,你認識我。我的一舉一動你都知道;從遙遠地方你也曉得我的心思。我工作或休息,你都看見;你知道我的所作所為。我沒有開口,你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你前後左右環繞著我;你用你的能力庇護我。你對我的認識高深莫測,不是我所能理解。」

這段詩句表明:除了上主,沒有人能如此徹底了解我們的思想、情緒與行為。只有在祂的眼光中,我們才能真正地被理解與認識。正如神學家加爾文在《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的小標題說:「不認識神,就不認識自己。」[3]

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如果只有上主能真正認識我,那麼,我們是否願意藉著尋求祂,來更深地認識自己?

然而,許多人卻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為在這個強調實用主義的時代,上主顯得太虛無、太抽象,不如心理測驗、課程、方法來得「看得見、抓得著」。

靈修教育家巴默爾(Parker J. Palmer)指出:「弔詭的真理是,為了獲得從認識自身天賦而來的力量,我們可能需要抗拒自我意識對我們生命的支配慾。」[4]

換言之,真正的自我認識,需要我們謙卑、放下控制、勇敢面對內在的脆弱與陰影。很多人是在重大轉折後,才開始認識自己。有人因瀕死經驗,有人因疾病、創傷,才開始走上認識自我的旅程。

加爾文在「不認識神,就不認識自己」的小標題中,開宗明義便說:「除非人先仰望神的面並謙卑省察自己,否則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5]

在這個父親節,或許我們不只是在慶祝「父親」,而是藉由反思父親的角色與我們的生命經驗,重新思考:我們是誰?我們所信的是怎樣的一位上主?

盼望在這樣的節日裡,我們不只是懷念、感恩或療癒,更能在信仰的光中,更深地認識自己,也認識那位完全認識我們的主。


[1] 《舊約聖經釋義:方法步驟與實例應用》,曾宗盛,新北:撤攬出版有限公司,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出版:華宣出版有限公司發行,2021,p30-31。

[2] 《高階覺察:幫助思考與學習的後設認知,更加理解自己與他人,且能解釋未來的複雜決策》,史蒂芬.弗萊明(Stephen M. Fleming),李偉誠譯,台北:遠流,2022,p141。

[3]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上、下冊)》,約翰.加爾文(Calvin John),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台北:加爾文出版社,2007,p4。

[4] 《行動靈修學》,巴默爾(Parker J. Palmer),張玫珊譯,台北:校園,2019,p123。

[5]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上、下冊)》,約翰.加爾文(Calvin John),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台北:加爾文出版社,2007,p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馬哥的部落格
10會員
73內容數
人稱「後山的後山」,我小馬哥在台東新港長老教會牧會。平時講話直白不囉嗦,細心溫柔愛聆聽,歡迎你來關注我!
小馬哥的部落格的其他內容
2025/07/24
上帝叫亞伯拉罕把自己的親生兒子以撒獻為燒化祭······這不是單純一個「你要不要相信上帝」的問題,而是我們會問:「這樣的信仰合理嗎?這樣的上帝值得信嗎?」
Thumbnail
2025/07/24
上帝叫亞伯拉罕把自己的親生兒子以撒獻為燒化祭······這不是單純一個「你要不要相信上帝」的問題,而是我們會問:「這樣的信仰合理嗎?這樣的上帝值得信嗎?」
Thumbnail
2025/07/18
達賴喇嘛:「人有太多我執,就會封閉自己的心,難以與別人溝通。當我們關懷起其他人類的處境,心才會打開,與他人交流也會變得輕鬆愉快。」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韓絜光譯,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7/18
達賴喇嘛:「人有太多我執,就會封閉自己的心,難以與別人溝通。當我們關懷起其他人類的處境,心才會打開,與他人交流也會變得輕鬆愉快。」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韓絜光譯,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7/11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神不但容忍禱告中的埋怨,聖經也提供埋怨的話。畢德生算出2/3的詩篇都是哀歌。聖經並沒有急著要完滿的結局。」 (《禱告》,楊腓力(Philip Yancey),徐成德、黃梓恩、應仁祥譯,台北:校園,2008,p400)
Thumbnail
2025/07/11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神不但容忍禱告中的埋怨,聖經也提供埋怨的話。畢德生算出2/3的詩篇都是哀歌。聖經並沒有急著要完滿的結局。」 (《禱告》,楊腓力(Philip Yancey),徐成德、黃梓恩、應仁祥譯,台北:校園,2008,p400)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巍峨身影高,撐起一片天,嚴厲之目光,藏著溫柔心。 風雨兼程趕,不曾言倦怠,默默永付出,無怨又無悔。 父教我做人,道理辯分明,鼓勵我追夢,展翅高飛去。 恩如山厚愛,深沉無言對,父親節到來,真誠感謝您。
Thumbnail
巍峨身影高,撐起一片天,嚴厲之目光,藏著溫柔心。 風雨兼程趕,不曾言倦怠,默默永付出,無怨又無悔。 父教我做人,道理辯分明,鼓勵我追夢,展翅高飛去。 恩如山厚愛,深沉無言對,父親節到來,真誠感謝您。
Thumbnail
⛰️ 父親是高山,給予我們依靠與支持💡 父親是燈塔,照亮我們向前的道路。讓我們以孝順之心,感謝父親的陪伴,以及父親無私的愛 🥰
Thumbnail
⛰️ 父親是高山,給予我們依靠與支持💡 父親是燈塔,照亮我們向前的道路。讓我們以孝順之心,感謝父親的陪伴,以及父親無私的愛 🥰
Thumbnail
父親節的時候,常會去思考我跟父親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在許多方面,他的認知遠不及我。但在養育之路上,卻給我很多很多。小時候,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在田裡揮汗拔草、喝清涼沙士的單純記憶,至少仍深深刻畫在腦海中。後來父親生病,性情轉變,話變多了,反而比較能夠溝通。但是最近這幾年也快速在老化中,身為
Thumbnail
父親節的時候,常會去思考我跟父親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在許多方面,他的認知遠不及我。但在養育之路上,卻給我很多很多。小時候,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在田裡揮汗拔草、喝清涼沙士的單純記憶,至少仍深深刻畫在腦海中。後來父親生病,性情轉變,話變多了,反而比較能夠溝通。但是最近這幾年也快速在老化中,身為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父母恩重難報,為人子女者宜盡力報效親恩。」父親一生為子女犧牲奉獻,不怕勞苦地為我們遮風擋雨,將我們養育成人。父親傾盡所有,為我們換來安心成長的避風港,而今,我們學佛修行,方知父母恩重,亦深知老之將死。面對死亡的恐懼感,唯有以佛法利益他們,才能真報恩。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父母恩重難報,為人子女者宜盡力報效親恩。」父親一生為子女犧牲奉獻,不怕勞苦地為我們遮風擋雨,將我們養育成人。父親傾盡所有,為我們換來安心成長的避風港,而今,我們學佛修行,方知父母恩重,亦深知老之將死。面對死亡的恐懼感,唯有以佛法利益他們,才能真報恩。
Thumbnail
每次當我看到電影裏有人為他人犧牲自己,我總會不自覺傷心流淚。深觀這份情感,是源自我的父親。
Thumbnail
每次當我看到電影裏有人為他人犧牲自己,我總會不自覺傷心流淚。深觀這份情感,是源自我的父親。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Thumbnail
邁入中年的時光,回首人生的際遇,隨然沒有繼續升學,很早出社會工作,但是感謝我的母親用愛與智慧的包容,帶領我成為基督徒° 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和妹妹去兒童主日學聽主日學女老師講聖經的故事,然後才第一次聽到了主耶穌基督的事° 然後,父母離婚,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母親用
Thumbnail
邁入中年的時光,回首人生的際遇,隨然沒有繼續升學,很早出社會工作,但是感謝我的母親用愛與智慧的包容,帶領我成為基督徒° 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和妹妹去兒童主日學聽主日學女老師講聖經的故事,然後才第一次聽到了主耶穌基督的事° 然後,父母離婚,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母親用
Thumbnail
在這次嘉義場的夫妻之愛營會之前,同工們一起禱告,為著夫妻間的謊言顯露用真理取代、嘉義有突破禱告,到後來聖靈提醒我:「嘉義是阿公的故鄉!」我就想到一張小時候的照片,是阿公牽著我跟哥哥的照片,這張照片叫:「爸爸的爸爸。」言下之意就是——父親在我們成長過程是缺席的。
Thumbnail
在這次嘉義場的夫妻之愛營會之前,同工們一起禱告,為著夫妻間的謊言顯露用真理取代、嘉義有突破禱告,到後來聖靈提醒我:「嘉義是阿公的故鄉!」我就想到一張小時候的照片,是阿公牽著我跟哥哥的照片,這張照片叫:「爸爸的爸爸。」言下之意就是——父親在我們成長過程是缺席的。
Thumbnail
想起以前第一次與神對話的經驗,是跟同年齡的同伴一起去臺北參加特會 其中一天臺上牧師邀請大家禱告,是自己與神交流的時間 當時我想起我與父親的關係,因著我小時候父母關係降入冰點,他們離婚像陌生人完全不見面 就我這麼一個女兒便夾在中間
Thumbnail
想起以前第一次與神對話的經驗,是跟同年齡的同伴一起去臺北參加特會 其中一天臺上牧師邀請大家禱告,是自己與神交流的時間 當時我想起我與父親的關係,因著我小時候父母關係降入冰點,他們離婚像陌生人完全不見面 就我這麼一個女兒便夾在中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