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難題(創世記22:1~1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創世記》22章,是聖經裡最令人震驚、也最難懂的故事之一。上帝叫亞伯拉罕把自己的親生兒子以撒獻為燒化祭。這段經文不只是信仰的試煉,更挑戰我們對道德、理性、上帝,甚至整個信仰本身的看法。

這不是單純一個「你要不要相信上帝」的問題,而是我們會問:「這樣的信仰合理嗎?這樣的上帝值得信嗎?」

一、上帝為什麼要這樣考驗人?

故事一開始就說:「上帝考驗亞伯拉罕。」(創22:1)但問題是,上帝不是無所不知嗎?祂不是應該知道亞伯拉罕的心?為什麼還要這樣極端地試驗他,而且還用這麼可怕的方式?

這讓我們想問上帝:「祢是在沒安全感嗎?還是祢其實要的不是信仰,而是控制?」

再想深一點,如果不是天使及時阻止,亞伯拉罕真的動手了,這會不會變成上帝支持人祭的證據?如果有人現在這樣說:「上帝叫我殺我的孩子」,我們會說這人瘋了。但亞伯拉罕的行為卻成了信仰的榜樣,這合理嗎?

二、信仰與道德,會不會互相衝突?

丹麥哲學家齊克果曾說,這是「信心的跳躍」[1]。因為在信仰裡,有時候我們做一件理性無法解釋的事,只因相信那是出自上帝。但這就讓人很難不問:「那我怎麼知道這不是自己幻想出來的?」

有一段哲學家與上帝激辯的小劇情:[2]

上帝對哲學家說:「我是上主,你的上帝。我命令你——犧牲你唯一的兒子。」

哲學家皺眉回答:「這聽起來不太對。在你的十誡中,不是明明寫著『不可殺人』嗎?」

上帝說:「那些規則是我訂的,我也有權撤銷它們。」

哲學家不為所動:「可我怎麼知道你真的是上帝?也許……你只是個試圖愚弄我的魔鬼?」

上帝堅定地說:「你必須相信!」

哲學家慢慢地說:「相信?還是精神錯亂?也許是我的心靈在捉弄我?或者,你只是在考驗我——想看看我會不會失去所有道德判斷,盲目地服從一個從雲端傳來的低沉聲音,去殺害自己的孩子。」

上帝提高音量,大聲說道:「我是全能的神!你說得再有道理,也只是凡人的思維。你怎麼敢質疑我——你的上帝的命令?」

哲學家沉靜地回應:「恐怕正因如此,我才必須拒絕。你還沒有給我足夠的理由,讓我相信我該改變我的決定。」

哲學家康德就很堅持:如果一件事違背基本的道德(例如:不可以殺人),那不管你說是誰叫你做的,甚至是上帝,人都應該拒絕。[3]因為上帝不該是我們道德的敵人,而應該是自由與良善的來源。

三、「順服」真的只是無條件聽話嗎?

故事最高潮的時候,亞伯拉罕舉刀準備殺以撒,但天使呼叫:「不要下手,不可傷害孩子!現在我知道你敬畏上帝;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的兒子,就是你的獨子,留住不給他。」(創22:12)

猶太拉比撒克斯(Jonathan Sacks)指出,這段故事其實不是在說「要聽上帝的話殺兒子」,反而是要打破一個觀念——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4],人的生命只屬於上帝,不屬於任何人。

換句話說,亞伯拉罕不是單單「順服命令」,而是放下自己對未來、家庭、人生的「掌控權」。這比單純聽命還難——因為那意味著你不再緊抓著你覺得最重要的東西,而是放手交給神。

四、信仰,是放手,也是冒險

齊克果說過一句很美的話:「信仰是最高的激情。」[5]意思是,真正的信仰,不是抓住一個你已經想清楚的道理,而是在搞不清楚、不確定、不知道結局的情況下,還願意相信。

哲學家 J. L. Schellenberg 也說,信仰就是在上帝好像很沉默、世界又亂七八糟的時候,還選擇去信。[6]因為真正的信仰,不是建立在「一切都好」的保證上,而是即使「什麼都不保證」,我們還是願意走下去。

亞伯拉罕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也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他願意走這一段看起來很瘋狂的路。那就是信仰。

五、我們相信的是「上主會預備」嗎?

亞伯拉罕最後沒有獻上以撒,因為他發現了一隻羊卡在叢中。那不是他的計畫,而是上帝的安排。

信仰,有時不是我們努力「攀上山頂」,而是在我們願意順服、願意放下的那一刻,才發現:原來,上帝早就預備好了。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說「上主必預備」,是出於信心?還是其實是我們對結果的一種期待?甚至是一種「上帝你要幫我收尾」的自我安慰?

六、信仰的張力:相信,還是懷疑?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某些時刻,都像亞伯拉罕一樣站在摩利亞山上,面對一個無法理解的要求,或是要放下最寶貴的東西。

有時我們會懷疑:「這真的是神的聲音嗎?還是只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但信仰不是不問這些問題,而是在這些疑問中,仍願意相信。不是因為我們已經完全了解了上帝,而是因為我們選擇信靠——即使有掙扎、有不安、有淚水。

結語:當我們踏上自己的摩利亞山

亞伯拉罕的故事,不只是一段古老的歷史,它仍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上演。

我們也會被呼召,去面對一段我們不想經歷的路、去放下我們最不想放手的東西。那時,我們或許會害怕、會懷疑,但也正是在那一刻,我們才會聽見那句話:「在上主的山上,他會預備。」(創22:14)


[1] 《這一次,我們不在逃避煩惱: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到人生難題》,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安東尼雅.麥卡洛(Antonia Macaro),盧思綸譯,出版社:時報出版,2022,博客來電子書。

[2] 《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新版)》,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黃煜文譯,出版社:麥田,2019,博客來電子書。

[3] 《牧師?》,愛若.霍維寧(Eero Huovinen),黃占竹譯,香港:道聲,2004,p19。

[4] ⟨現代台灣的處境化聖經釋義⟩,曾宗盛,新眼光讀經寫作工作坊(二)講義,雙連教會,2022年03月21日,p6。

[5] 《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陳樂知譯,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3,p175。

[6] Ibid.,p17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馬哥的部落格
10會員
73內容數
人稱「後山的後山」,我小馬哥在台東新港長老教會牧會。平時講話直白不囉嗦,細心溫柔愛聆聽,歡迎你來關注我!
小馬哥的部落格的其他內容
2025/07/18
達賴喇嘛:「人有太多我執,就會封閉自己的心,難以與別人溝通。當我們關懷起其他人類的處境,心才會打開,與他人交流也會變得輕鬆愉快。」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韓絜光譯,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7/18
達賴喇嘛:「人有太多我執,就會封閉自己的心,難以與別人溝通。當我們關懷起其他人類的處境,心才會打開,與他人交流也會變得輕鬆愉快。」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韓絜光譯,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7/11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神不但容忍禱告中的埋怨,聖經也提供埋怨的話。畢德生算出2/3的詩篇都是哀歌。聖經並沒有急著要完滿的結局。」 (《禱告》,楊腓力(Philip Yancey),徐成德、黃梓恩、應仁祥譯,台北:校園,2008,p400)
Thumbnail
2025/07/11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神不但容忍禱告中的埋怨,聖經也提供埋怨的話。畢德生算出2/3的詩篇都是哀歌。聖經並沒有急著要完滿的結局。」 (《禱告》,楊腓力(Philip Yancey),徐成德、黃梓恩、應仁祥譯,台北:校園,2008,p400)
Thumbnail
2025/07/04
曾思瀚教授:「身為現代基督徒,我們可以見到有些事工看似很成功,事實上卻偏離了主的心意。重視成就過於願意做小事的心是大錯!」 (《被誤解的呼召:重解舊約的8個呼召故事》,曾思瀚,曾景恒譯,台北:校園,2023,p93)
Thumbnail
2025/07/04
曾思瀚教授:「身為現代基督徒,我們可以見到有些事工看似很成功,事實上卻偏離了主的心意。重視成就過於願意做小事的心是大錯!」 (《被誤解的呼召:重解舊約的8個呼召故事》,曾思瀚,曾景恒譯,台北:校園,2023,p93)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聖經《歷代志下》中亞撒王的故事,反映出信仰在面臨挑戰時的重要性。亞撒王依賴外在力量而忽略上主的指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懲罰。通過這段經文,我們能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以及在高峰時期如何保持謙卑與對上主的依賴。從中吸取教訓,以應對生活中的誘惑和挑戰,並警惕信仰的脆弱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聖經《歷代志下》中亞撒王的故事,反映出信仰在面臨挑戰時的重要性。亞撒王依賴外在力量而忽略上主的指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懲罰。通過這段經文,我們能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以及在高峰時期如何保持謙卑與對上主的依賴。從中吸取教訓,以應對生活中的誘惑和挑戰,並警惕信仰的脆弱性。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下15章1-7節「上帝的靈臨到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猶大和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許多日子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下15章1-7節「上帝的靈臨到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猶大和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許多日子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大衛被他兒子押沙龍追殺時,大衛的信仰與依靠上帝的態度。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即使生活遇到逆境,依然可以信靠上帝,他將施恩與開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大衛被他兒子押沙龍追殺時,大衛的信仰與依靠上帝的態度。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即使生活遇到逆境,依然可以信靠上帝,他將施恩與開道。
Thumbnail
「夏甲給亞伯蘭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蘭年八十六歲。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足的神;你要行在我面前,並且要完全;」(創 16:16~17:1) 空白的 13 年!聖經用字很精簡,這個意思非常明顯,就是神不喜悅,生以實瑪利是一個錯誤,而且是大錯特錯,是對「全足的神」
Thumbnail
「夏甲給亞伯蘭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蘭年八十六歲。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足的神;你要行在我面前,並且要完全;」(創 16:16~17:1) 空白的 13 年!聖經用字很精簡,這個意思非常明顯,就是神不喜悅,生以實瑪利是一個錯誤,而且是大錯特錯,是對「全足的神」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Thumbnail
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他在前途未卜的狀況下,聽從上帝的話,離開故鄉,前往上帝要他去的陌生地方。上帝喜悅他的信心,應許他的後裔要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一樣多,並且要得迦南地為業。他生命中還有一件大事,嚴格考驗他的信心。他好不容易在一百歲那年從妻子撒拉得了一個兒子,等到這兒子長到青少年,上帝卻要他把親
Thumbnail
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他在前途未卜的狀況下,聽從上帝的話,離開故鄉,前往上帝要他去的陌生地方。上帝喜悅他的信心,應許他的後裔要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一樣多,並且要得迦南地為業。他生命中還有一件大事,嚴格考驗他的信心。他好不容易在一百歲那年從妻子撒拉得了一個兒子,等到這兒子長到青少年,上帝卻要他把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