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應部7.11 💠 Kasibhāradvāja-suttaṃ (耕耘經 / 卡西•巴拉德瓦賈經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某個時候,佛陀來到馬嘎達國(Magadhan,古譯“摩揭陀)的南山附近,那裡有座名為「一梗」的村莊。 在那村莊中,住著一位巴拉德瓦賈族姓的農耕大戶婆羅門,名叫「卡西」。當時正值播種季節,卡西準備了五百隻犁和相等數量的軛,準備進行播種作業。 某一日早晨,佛陀著衣持缽,來到卡西播種的田地附近,當時,卡西正在分配給農工的食物。 佛陀抵達配給食物的地點後,就站在一旁。 卡西看到佛陀站在等待施食,便對佛陀說: ahaṁ kho, samaṇa 沙門讓我告訴你 kasāmi ca vapāmi ca 我從事犁田播種 kasitvā ca vapitvā ca bhuñjāmi 完成工作有飯吃 Tvampi, samaṇa 所以同樣沙門你 kasassu ca vapassu ca 應該先犁田播種 kasitvā ca vapitvā ca bhuñjassū 然後再來領飯吃 佛陀則回答: Ahampi kho, brāhmaṇa 婆羅門請聽我說 kasāmi ca vapāmi ca 我也有犁田播種 kasitvā ca vapitvā ca bhuñjāmī 完成工作應受食 卡西很不以為然地反駁佛陀: Na kho mayaṁ passāma bhoto gotamassa 我不見具光輝者 yugaṁ vā naṅgalaṁ vā phālaṁ vā 裝設軛犁和刀片 pācanaṁ vā balībadde vā 或以牛叉令牛行 atha ca pana bhavaṁ gotamo evamāha 然而卻聽見你說: 「Ahampi kho, brāhmaṇa 婆羅門請聽我說 kasāmi ca vapāmi ca 我也有犁田播種 kasitvā ca vapitvā ca bhuñjāmī 完成工作應受食」 Kassako paṭijānāsi 宣稱自己是農夫 na ca passāmi te kasiṁ 我並不見你耕種 Kassako pucchito brūhi 何以自稱是農夫 kathaṁ jānemu taṁ kasin 如何能知你已耕 佛陀以偈言回答:

佛陀法語 | 關於修行

佛陀法語 | 關於修行

Saddhā bījaṁ tapo vuṭṭhi 信是種子勤為雨 paññā me yuganaṅgalaṁ 智慧是牛軛和犁 Hirī īsā mano yottaṁ 慚是犁柱意為繩 sati me phālapācanaṁ 念是犁刀與牛叉 Kāyagutto vacīgutto 守護身行與口行 āhāre udare yato 由此飲食知節量

佛陀法語 | 關於修行

佛陀法語 | 關於修行

Saccaṁ karomi niddānaṁ 真諦是我的鐮刀 soraccaṁ me pamocanaṁ 慈心使我得解脫 Vīriyaṁ me dhuradhorayhaṁ 精進為拉車牛群 yogakkhemādhivāhanaṁ 載運我至庇護所 Gacchati anivattantaṁ 此行一路不回頭 yattha gantvā na socati 已達無憂解脫

佛陀法語 | 關於修行

佛陀法語 | 關於修行

Evamesā kasī kaṭṭhā 這是我說的耕耘 sā hoti amatapphalā 不死之果是莊稼 Etaṁ kasiṁ kasitvāna 當你完成此耕種 sabbadukkhā pamuccatī 便從一切苦解脫 聽完佛陀的偈言後,卡西立刻知道自己膚淺的錯誤,並改口想要供養佛陀。 但佛陀說明了『諸佛只會在因緣具足時說法,不會在開示後,因偈受供。』 於是卡西便在盛讚佛陀之後,成為皈依佛法僧三寶的在家居士。 ---- 佛陀以各式方式或譬喻來開示法。他很經常將一個人的內心,比喻為田地。 就例如在「僧隨念」中,佛陀說僧團是『世間無上福田』 本經中,佛陀以耕種來形容修行的過程,非常生活化、容易理解,特別是那些務農者,一聽就能體會修行的次第及修行重點。 本篇的聞法者,並沒有決定皈依佛陀出家,而只是願意成為在家弟子。從這點就看得出來,佛陀並不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僧團,而四處行腳傳法,他純粹依照因緣,給予適當的人適當的建議,至於聽聞開示的人,是否就此走向解脫之道,會依照各自不同的波羅蜜,而有不同的決定。 因此便可以看出佛陀知道眾生有各自的因緣,所以並沒有意圖,希望每個人都來出家。 ---- Kasi,音譯:卡西,字義是『耕種』 因此,這位婆羅門的本名可能並非是耕種,但因為他是農耕大戶,所以其他人就直接以他的職業來稱呼他。 更白話一點,Kasi可譯為『種田的』 其中,關於諸佛不熟偈後食的部分,在其他已翻譯的經典相同,所以本篇就大幅省略了那一段文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1會員
43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某一段時間,佛陀住在枸薩羅(Kosala,古譯:拘薩羅)城的一個樹林中。 那段時期,一位巴拉德瓦賈族姓的婆羅門-Bahudhīti(巴胡迪提)也來到這座樹林中,想要找尋他已經遺失六天的十四頭公牛。
Thumbnail
2025/07/30
某一段時間,佛陀住在枸薩羅(Kosala,古譯:拘薩羅)城的一個樹林中。 那段時期,一位巴拉德瓦賈族姓的婆羅門-Bahudhīti(巴胡迪提)也來到這座樹林中,想要找尋他已經遺失六天的十四頭公牛。
Thumbnail
2025/07/29
某日,佛陀來到枸薩拉(Kosala,古譯:拘薩羅)國的孫達利卡河邊,蒙著頭巾,坐在一棵大樹下。 一位巴拉德瓦賈族姓的婆羅門,名為孫達利卡,在河邊做完了火祀後,想要將祭祀梵天的剩餘物,供養其他的修行人。 他環顧四周,發現了蒙著頭巾的佛陀,覺得此人應該是修行人,便帶著殘餘的供品和水瓶走了過去。
Thumbnail
2025/07/29
某日,佛陀來到枸薩拉(Kosala,古譯:拘薩羅)國的孫達利卡河邊,蒙著頭巾,坐在一棵大樹下。 一位巴拉德瓦賈族姓的婆羅門,名為孫達利卡,在河邊做完了火祀後,想要將祭祀梵天的剩餘物,供養其他的修行人。 他環顧四周,發現了蒙著頭巾的佛陀,覺得此人應該是修行人,便帶著殘餘的供品和水瓶走了過去。
Thumbnail
2025/07/28
有一位住在王舍城,隸屬巴拉德瓦賈族姓的婆羅門,名叫「阿吉卡」,他是傳統的拜火婆羅門,相信通過火祀和咒語,可以獲得三明,成為解脫者。
Thumbnail
2025/07/28
有一位住在王舍城,隸屬巴拉德瓦賈族姓的婆羅門,名叫「阿吉卡」,他是傳統的拜火婆羅門,相信通過火祀和咒語,可以獲得三明,成為解脫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40803 寫在< 普巴金剛佛 >布施供養迴向之後 那年,本尊練習完成後的某天夜裡,在山上的鐵皮屋,接受大善知識的指導。 他說:你應該開始學習「不空成就佛」的法門了。 我:啊?不空成就佛?為何? 大善知識依著往常的習慣,吸了一口煙,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著我,淡淡笑了一
Thumbnail
20240803 寫在< 普巴金剛佛 >布施供養迴向之後 那年,本尊練習完成後的某天夜裡,在山上的鐵皮屋,接受大善知識的指導。 他說:你應該開始學習「不空成就佛」的法門了。 我:啊?不空成就佛?為何? 大善知識依著往常的習慣,吸了一口煙,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著我,淡淡笑了一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阿成急忙插嘴道,「N國,那是佛教國家,那我們要找的是貝葉經囉!」 龍哥點點頭,「貝葉經起源於古印度,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因為錫蘭僧團中的長老鑑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便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其中五百名阿羅漢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上座部佛教歷史
Thumbnail
阿成急忙插嘴道,「N國,那是佛教國家,那我們要找的是貝葉經囉!」 龍哥點點頭,「貝葉經起源於古印度,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因為錫蘭僧團中的長老鑑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便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其中五百名阿羅漢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上座部佛教歷史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二千六百年前... 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後,自覺苦行不究竟,因此拖著形銷骨立的身體來到尼連禪河畔淨身,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方得以恢復體力...
Thumbnail
二千六百年前... 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後,自覺苦行不究竟,因此拖著形銷骨立的身體來到尼連禪河畔淨身,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方得以恢復體力...
Thumbnail
尊貴的 薩迦派察派法王,亦是當代大成就者—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究給企千法王為怙主 薩迦法王之主要上師,亦是許多不同教派大師之主要傳承上師。法王是「無上密道果」不共傳承的藏持者,嚴守密誓三昧耶戒,並親見本尊及祖師淨相。傳法灌頂之加持力,有如本尊、祖師親灌之加持!
Thumbnail
尊貴的 薩迦派察派法王,亦是當代大成就者—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究給企千法王為怙主 薩迦法王之主要上師,亦是許多不同教派大師之主要傳承上師。法王是「無上密道果」不共傳承的藏持者,嚴守密誓三昧耶戒,並親見本尊及祖師淨相。傳法灌頂之加持力,有如本尊、祖師親灌之加持!
Thumbnail
2023年12月25日(藏曆11月14日)為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圓寂紀念日,薩迦班智達是西藏佛教史上第一位被譽為「班智達」者,意為學識淵博的大學者,也是薩迦派第四位傳承持有者。觀音山 12月20日~12月27日,特別禮請康藏地區喇嘛僧眾,舉辦連續8日「薩迦班智達祈請相應法會」。
Thumbnail
2023年12月25日(藏曆11月14日)為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圓寂紀念日,薩迦班智達是西藏佛教史上第一位被譽為「班智達」者,意為學識淵博的大學者,也是薩迦派第四位傳承持有者。觀音山 12月20日~12月27日,特別禮請康藏地區喇嘛僧眾,舉辦連續8日「薩迦班智達祈請相應法會」。
Thumbnail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 是大智精進善巧,證無言法獲妙辯才,是處非處不相違反,善調身 心具諸解脫,常遊三昧不捨大悲,慚愧為身智慧為首,多所饒益如 大寶洲,了知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說,於真俗門洞達無 礙,深明實際
Thumbnail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 是大智精進善巧,證無言法獲妙辯才,是處非處不相違反,善調身 心具諸解脫,常遊三昧不捨大悲,慚愧為身智慧為首,多所饒益如 大寶洲,了知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說,於真俗門洞達無 礙,深明實際
Thumbnail
20240121<< 地藏王菩薩 >>布施供養迴向 今天早晨,我的老師來了。 祂戴著藍色的薩迦法王帽、紅色上衣外有藍色龍袍、右手提著一個僧袋,也是藍色。 一整個藍。 我向師尊頂禮後:請問師尊有什麼指引? 祂:很多人在等你,不要讓他們等太久。 你可以回復平
Thumbnail
20240121<< 地藏王菩薩 >>布施供養迴向 今天早晨,我的老師來了。 祂戴著藍色的薩迦法王帽、紅色上衣外有藍色龍袍、右手提著一個僧袋,也是藍色。 一整個藍。 我向師尊頂禮後:請問師尊有什麼指引? 祂:很多人在等你,不要讓他們等太久。 你可以回復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