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上回分享我如何透過「Ikigai」走出迷惘,重新尋回生命熱情後,許多朋友傳來回饋,分享他們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與掙扎。這段時間,我也沉澱了下來,並久違地拾起了塵封在防潮箱裡的相機。當我再次透過觀景窗看世界,指尖重新感受到快門的輕微震動時,一個念頭清晰地浮現:人生,其實就跟攝影一樣。
想像,是按下快門前最重要的事
攝影,始於想像。在你舉起相機前,心中總會先有一個理想畫面的雛形。然而,當你真正按下快門,捕捉到的畫面,卻不總是腦海中預演的那樣。光線的瞬息萬變、人物一抹不經意的神情,都可能帶來預期之外的結果。
但這是不是代表著想像是徒勞無功的?
恰恰相反。如果你連想像都放棄了,那你幾乎註定一無所獲。
這就如同我們在尋找人生方向時的「Ikigai」藍圖。我們為自己描摹一個「既熱愛、又擅長,同時被世界需要,又能賴以為生」的理想生活。這份想望,就是我們人生的曝光參數與構圖。即便現實的道路不會完全貼合這張藍圖,但正是這份對「理想畫面」的追尋,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感,讓我們不至於在茫茫人海中,漫無目的地虛耗光陰。
如同傳奇攝影師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所言:「你不是『拍』一張照片,而是『創造』一張照片。」 (原文: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生命也是這樣,它不是被動地發生,而是由我們的意識與選擇所創造。
變換視角,在不變的場景中發現新意
攝影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即便站在同一個地點,隨著視角的變換、光影的流轉、四季的更迭,乃至於景物人事微小的推移,都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與故事。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或許都曾陷入某些困境,感覺日復一日,生活宛如靜止的湖面。這就像我曾經,被困在一份安穩卻令人窒息的工作中一樣。當時的我,覺得人生大概就是如此了。然而,當我勇敢地「變換了角度」——選擇離開——整個世界彷彿都重新對焦了。曾經的辦公室,不過是人生長卷中的一個場景,當我後退一步,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它,才發現它真正的意義,是為了淬鍊我迎向下一段旅程的勇氣。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原文: "δὶς ἐς τὸν αὐτὸν ποταμὸν οὐκ ἂν ἐμβαίης"),因為河流在變,人也在變。我們無須害怕生命的流轉與無常,因為那正是創造力與新生的源頭。
準備,是為了迎接那千分之一秒的相遇
攝影師為了捕捉那「決定性的瞬間」,往往需要漫長的等待與萬全的準備。他們熟悉器材、預判光線、觀察環境、甚至是動物的習性,當時機來臨的那一刻,才能憑藉直覺與技術,將其凝固為永恆。
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做好萬全的準備——打磨你所擅長的事、滋養你所熱愛的事——在那名為「機會」的瞬間來臨之時,能毫不猶豫地抓住它。
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名言完美詮釋了這一點:「機會,偏愛那準備好的心靈。」 (原文: "Dans les champs de l'observation, le hasard ne favorise que les esprits préparés.")

當然,我們都曾有過與機會失之交臂的經驗,快門按得太晚,焦距對得模糊。為此嘆息、懊惱,都是人之常情。但攝影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事,或許就是:永遠能創造下一個美好。
與其低頭懊惱錯過的斜陽,不如抬起頭,調整好呼吸與心態,做好萬全準備,繼續專注地創造下一刻,可能乍現即逝的美好。誠如我在前一篇文章結尾所說的,生命的智慧,在於動態調整。
別再為錯失的風景懊悔了。你看,遠方的晨光正準備亮起,你的心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繼續抬頭,創造屬於自己的下一個美好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