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20%稅率從來都不是目標
談判還在進行中,至少階段性成果從32%降至20%,它不會是最終目標,畢竟日本與南國都是15%關稅,相對於台灣目前的20%競爭力相對比鄰近國家低,但現在的20%是用哪些條件交換因還在談判所以不能公開,但總統有表示談判絕對是在四大原則上運作,保護國家利益、產業利益、糧食安全、國人健康,至於國家政府需要投資多少金額在美國也因談判持續中也不能夠公布。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 : 「60分等補考!」
他表示,「之前我說若關稅不能談到20%,談判團隊真的要跟國人道歉」!今天結果出來20%,「絕對不能接受」,且剛剛總統有表示,指出有跟美國表達因台灣是民主國家,很多國家重大議題都得經過立法院立法委員的表決才能做出決定,後續談判還是得讓這些民意代表知道且多數決去決議是否要用這些東西換取美國的關稅優惠,但我好奇的是我們的國家突然又重視立法委員這種民意代表的存在,之前的不是立法院多數就能決定事情的言論突然消失無蹤,這又讓我小小的想到普發一萬要請示大法官的事情,所以立法院是可以決定事情的嗎,好混亂阿。
還是投資金額,政府不能說因為還在談判,但上面講到的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有說到,呼籲政府應整合民間力量,以增加談判籌碼。
據所知政府有在統籌所謂的百家百業的所有公司去美國投資的意願與金額,但試問又有多少的公司有實力如台積電一般這麼龐大的資金投資,所以後續關稅如何降低小於20%要看政府能統籌多少資源當籌碼了,但我認為還得要籌多少錢、賣掉多少公司與讓利多少匯差或是開放農產品等等才能達到預期或與日韓相符的15%,我想那會是非常大的代價。
韓國對美輸出商品將被課徵15%對等關稅,並承諾對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同時採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包括液化天然氣。
(是美元)
不管之後我們的關稅是不是可以在低於20%,重點是在於拿了甚麼東西換取,後續還有半導體關稅和台幣升值這區間日韓幣值是貶值的,大大的又拉大差異,在現在的狀況,普發一萬增加內需是個國家都在做的發前增加內需來換取外銷的衝擊緩衝時間,但台灣目前政府還是要提釋憲讓大法官來訴說普發現金的不合理性,且在公布關稅之前,政府高官都說我們關稅都是優於日韓,但結果出來確實不如預期,期待後續政府的作為可以顧到人民與企業,讓台灣可以在這一關危機化為轉機,搶占先機,關稅低於日韓兌現政府先前高層的承諾,那樣台灣就能在更好的起跑點上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