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與飛鳥皆有情
清晨霞光乍破,一位仕女跪坐蓮塘間,手捧初綻的粉蓮,目光溫柔而遠。空中彩羽翻飛,幾隻五彩鳥兒迎朝日而舞,似與她神交。她衣裳繡滿百花,籃中裝著蓮蓬與藍綢,彷彿剛從塘間採蓮歸來,卻又似準備將心中那朵未語的柔情,託鳥送遠人。
這一章,是清婉仕女心事最輕盈的一篇,寫她於畫閣晨間獨行蓮塘間,素手採花、逗鳥、繫信於絹,輕放於風中。她說:「詩可寄人,畫可寄心,而鳥兒可寄無聲之願。」,那一年,懷之遠赴關外,無回音。她未再執筆畫他,只每日清晨畫一鳥一蓮,綁上小詩,任它們飛向天光。
📖 畫作名為 《捧蓮送晨圖》
📜 題詩:
「曉光未滿眼先暖,花未語,鳥先知。若問蓮心何處寄?朝霞捧出一段詩。
📩 書簡節錄(未寄),題於《晨風詩繡簿》頁末:
「你若見有鳥穿霞而來,銜著一枝花,那或許不是我的信,但一定藏著我的想念。若你見之,請留它片刻,讓它歇歇,再飛。」
🖋️ 後記 :
飛鳥無主,卻從不迷路。它們知風之方向,如心知所向。
她未寫信,卻日日畫鳥,原來最深的感情,不是說,而是願你自懂。


浪上無我,畫中有魂
仕女立於波濤之上,衣袍翻飛如浪中彩霞,她舞臂輕旋,衣繡海棠牡丹,金線流轉,似光中花海。遠處帆影飄然,朝日初升,天地萬象盡歸一舞之中。
她笑中含意舞中藏心,仿若將心中未竟之詩,全寄予這一場與浪共舞的最後一筆。
清婉從未為自己真正畫過一幅「正面像」,畫中仕女皆似她又非她。她說:「若我能在畫裡完整被描繪,那我便再無筆可落。」
此幅,是她一次遠遊東海時所舞,由畫徒柳瑩記下畫面、回閣後親繪,清婉看後無語良久,只淡淡題字:「若畫中無我,正好。」
📖 此畫名為《浪舞朝光圖》
📜 題詩:
浪起非風,心動無聲, 衣舞之間,是我曾經。
若畫中無我,請記得:那不肯落筆的空白,就是我。
📩 遺稿書簡(未署名)|藏於畫閣案抽夾層:
「我畫江南百景,皆為藏一人之形。終至今日,我已無須藏自己,
因為我,早已化作雲、浪、花、舟、鳥、日光,與江南共在,無須落筆。」
🖋️後記 :
最後的畫,不必她畫,卻最像她,因為她已將自己揉入整個畫閣,融入蓮塘朝霞之間。
「無我」不是消失,而是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蓮深處,有字浮生
晨光如洗,湖面平靜,女子身著繡花長袍,行於蓮間不驚水色。她未執筆,卻仿佛每一步皆為落字,每一眼皆為詩題。髮上珠翠玲瓏,衣帶輕垂,指尖掠過含苞的蓮花,如讀舊信封底餘香。遠處舟行緩緩,畫中一筆留人,一筆送遠。
📖 此畫名為《蓮語書心圖》
📜 題詩:
書未展,心已啟,墨未乾,情先行。
我未說的那句話,如蓮開處,有風自知。


寄門生書.舞中自立,自成風骨。
仕女舞於水上,衣袂翻飛,步濺蓮波。金繡明霞,繞身而旋,華美中蘊藏沉穩。
她身後是旭日初升,琉璃圓輪如明鏡照影,遠處樓閣聳立如畫;近處,一隻青鳥自枝飛起,彷彿傳信於天際。
這一幕,是她為門生所展現的:「我以舞為志,不為誰,只為不忘我是誰。」
清婉為她畫閣中最得意的門生——柳瑩、若荷、蘭清等人所寫。
她們皆曾問:「師娘何以如此自信而從容?」
清婉未答,只在一次立夏晨課時,於蓮塘中舞了一曲名為〈自許〉的水袖舞。門生皆驚,後人稱那一幕為「畫閣立志之舞」。
📖 此畫名為《踏波照影圖》
📜 題詩:
「他人畫我,我畫心,身在波中不言沉。
若你問我何為志,答曰:自立自舞,蓮上生金。」
📩 書簡(寄柳瑩),題為〈與風同起〉
瑩兒,
你總說自己膽怯,不敢於畫外開筆、不敢於眾前發言。
可你記得嗎?那年你剛入畫閣,只畫荷葉,不畫花,我問你何故?你說:「因為花會被人看見。」
如今你若還這麼想,我便要告訴你:那花不是畫給人看,是畫給自己看的。若你一生只畫不見光的花,終將自己也忘了。
所以,我踏水為你舞,不為你學舞,而是要你知:
「女子也能踏浪而立,不為誰賞,只為風來時,自己不倒。」
清婉 師字
🖋️ 後記:
「我們後來才明白,那日她在水上的一舞,並非為美,而是為我們心中還未長出的骨。」



寄母之書.蓮中遺佩
晨霧輕籠,仕女靜坐於荷塘淺水間,手執一方碧玉團珮,輕垂於蓮葉之上。衣袂微濕,裙擺染香,她的指尖彷彿在觸摸記憶。畫中不止一人,遠處蓮花深處,還有數位仕女輕攬花蕾,若是同窗,又似過往時光中的她們。此畫,是記憶之水與思念之蓮交織而成。
這是清婉所寫的第一封未寄信,也是一封寫給亡母的心語。
玉珮,是母親去世時留下的佩飾,原綴於其腰帶,後由清婉繫於畫閣窗前,未曾離身。傳聞此珮為祖上所傳,玉質通靜,佩之可「清心定志」,清婉卻說:「它不定志,只定我思念的方向。
📖 此畫名為《佩玉拾蓮圖》
📜 題詩:
掛珮之手曾牽我,如今只餘水中影。 我不語,蓮自知, 母聲遠,心猶近。
📩 書簡全文:
母親:
如今我已能穿妳那件荷花紋長衣了,卻再無人替我繫腰帶。今晨入蓮塘,拾得一朵初綻花,正似妳臨終前眉間未散的香氣。我坐於水中,不敢走近畫閣,只怕打破這一池子的寂靜。
您曾說女子的志氣不應只如水,而是如玉,可溫、可堅,不畏沉浮。我把那方玉珮系回手上時,才發現,您未離開過。若您今日在,是否也會坐在我身旁,為我繫上衣結,笑說我終於長大了?
我今日畫了一幅無人之畫,畫中荷花開得極靜,連風都不敢擾它。因為我知道,您已住在我筆下。
—女兒 清婉—
🖋️ 後記:
她未哭,卻在佩玉垂水的一刻,將所有哀思輕放入水。這一章,是江南蓮心的初語,是畫閣中最不為人道的柔光。


寄懷之書,月下無言舞
畫中仕女於浪濤之上起舞,金線繡雲霞之衣隨月色起伏,足未沾水,心已隨浪遠。群山靜立,滿月正圓,她目垂神逸,似在念一封從未送出的信。海水為幕,星光為燈,此舞無人見,卻傾盡一生情意。
這一章,是寫給那位名為「懷之」的舊人,畫閣初創時的故交,書畫同好,才名一時,卻隨科舉終場、亂世紛起,離別未歸。清婉未問去向,也未再提名,只在每年月圓之夜於水邊起舞,舞罷,書一信藏於畫卷背頁,從不投寄。
她說:「我若真寫了信,他便再也不是畫中人。」
📖此畫為《照海起舞圖》
📜 題詩:
月不語,浪知音,我舞一生,只為寄信。
若你未曾來看, 這舞便是我替筆寫下的情書。
📩 書簡節錄|未封、未名信
「你曾說我舞姿似水,如今我已學會讓水起舞,我未等你,只是未忘你。
月圓時我起舞,舞給夜風、舞給潮聲、舞給自己。
若你見過這一幕,你定會懂,有些舞,是給一個人看的;
有些舞,是替自己說再見的。我無筆能寫你,便以身成詩,步成信。」
🖋️ 後記 :
她站在浪上,身無依憑,卻最堅定。不為等誰,不為取悅,只為把心中那句「你可知我未忘」化為一舞不言。

寄自己書.夢中自見初心人。
仕女著雲水青衣,繡滿四時花信,衣袂飄然,赤足踏於靜湖之濱。遠山如眠,水光如鏡,倒映她含笑的側影與那一道不再低首的姿態。她輕擺水袖,步履無聲,如行夢中——而夢中,她正與年少的自己相遇。
這封信,是清婉寫給自己的一封書信。非今之她,亦非未來之她,而是那個在畫未成、名未立、筆未穩時,站在畫閣門前遲疑的少女。
她寫於南洋旅居時,畫展結束後一日晨起,看見鏡中自己髮鬢微白,便伏案不語,後續成詩,終成一章。
📖 此畫名為《踏水尋心圖》
📜 題詩:
我於夢中尋我,一步一花開,水面無語。 舊時那個膽怯不語的我, 如今已學會向自己回信。
📩 書簡全文(寄自己)|題為〈與我書〉
清婉:
妳好。不是別人寫給妳,是妳自己,這一次,妳終於懂得為自己寫封信了。
妳曾以為,只要畫夠多,說得少,心就能不被人看見。
但妳看,如今妳畫的人全都像妳,
寫的信全都是妳想說而不敢說的話,所以我來替妳說。
妳走過蓮塘、畫過芳華、錯過故人,但妳沒有辜負妳自己。
妳不是誰的仕女、誰的學生、誰的舊愛——妳只是妳。若有來日,願妳畫一幅畫,不為誰看,只為妳自己掛在心上。
清婉妳自己
🖋️ 後記:
她終於與自己對話,不再透過畫中人。這封信,是仕女轉身為「人」的一刻,也是書簡集中最私密的篇章。
(註)
一、本篇中的圖像,是根據作者原創文字,對Windows Bing Image Creator AI生成圖案器下指令,以掐絲琺瑯彩主義藝術風格搭配,共生成16張圖像,本文圖文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非商業使用,歡迎載明圖文出處與作者名稱後轉載,如需移作商業使用,請與本人連繫合作細節,未經本人書面同意,不得任意下載、轉載、分享、塗改,盜用必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