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按照原定計畫,來到中興醫院6樓社工科,參加預利醫療書的諮商與簽署。前一個小時,醫生分享了在《病人自主權利法》下,為什麼需要有「預立醫療」這樣的制度。這不只是讓病人、家屬與醫生擺脫無止盡的惡性循環,更重要的是,當病人失去表達能力時,能夠預先依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放棄治療,不會讓家屬在意見分歧時陷入兩難,也不會讓醫生因為顧慮法律責任而不敢做決定,最終反而讓病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甚至拖垮整個家庭,留下難以抹滅的遺憾。
想像一下,孩子被迫簽名同意,讓失智的父親被綁在病床上、長期插著鼻胃管,但病人本身早已受盡折磨。這制度的設計,初衷是好的 — 至少讓醫生在必要時可以依法行事,不會被家屬追究責任。完成諮商與簽署後,這些意願會註記在健保卡上,醫生也能依照病人的選擇合法處置。而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讓病人與家屬有機會提前討論未來可能面對的狀況,坦然面對生命終點,不再是禁忌話題,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
雖然我哥哥的信仰、我太太的觀點和我的價值觀不完全一致,但經過討論,我們最終還是取得了共識。這也是我來做這件事的另一個目的 — 讓自己透過這個程序自我與家人對話,放下心裡頭想著卻說不出口的壓抑,提前討論好各種可能性,避免將來措手不及。
離開醫院後,在車上跟太太討論後事處理,雙方又有一些激烈的爭辯。太太難過地問,為什麼每次談到這些話題就會變得這麼激動?我想,這確實值得我反思 —未來需要有意識地調整討論這些議題時的語氣與態度。
在剩下好好相處的時間,不必要留一點空間擺放不必要的情緒。
下午拜訪 欣芸里長,聽著她爽朗地分享最近發生的趣事與故事,以及如何全心投入現在的工作,純粹想著讓從小住到大的環境能多一分美好。看著她臉上那種認同與驕傲的神情,對生活的熱情與動力,也感染了我。希望自己能盡快走過生病這段旅程,重新投入、找到更有興趣的事情,生命值得花在找尋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