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濟(3294):智慧眼鏡趨勢下的機會與挑戰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1. 公司簡介與主要業務


raw-image


英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 3294)成立於1991年,是一家專業高精密零組件製造商,早期以精密塑膠射出成型、模具開發與製造以及電子組裝等業務為核心,於2007年上櫃。

過去英濟主要產品包括消費性電子裝置的塑膠結構件與模組,為多家科技廠供應高品質零組件。近年來,英濟開始積極轉型,透過轉投資切入光電領域,尤其著重在擴增實境(AR)顯示模組市場。

旗下的英錡科技(MegaOne)負責光電事業研發,專攻微型投影光學引擎與模組,致力於為新興的AR智慧眼鏡提供關鍵零組件解決方案。總體而言,英濟的業務版圖已從傳統精密塑膠跨足尖端光電技術,兼具傳統製造實力與創新研發潛能。


2.產業趨勢與成長率:AR眼鏡市場的現況與潛力

全球AR眼鏡產業近年正從低基期轉向呈現快速成長。2023年全球AR眼鏡銷量約51萬台,年增長21%,雖然基數不高,但隨著硬體技術迭代、應用生態逐漸豐富,未來2~3年有望迎來需求爆發。機構預測2027年全球AR眼鏡年銷量可達500萬台,2023~2027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7%,顯示AR穿戴裝置蘊釀著高速成長潛力。

目前消費級AR眼鏡市場由中國新創品牌主導,2023年出貨市占前幾名如Xreal(佔45%)、Rokid(14%)、雷鳥創新TCL(13%)等,主打平價分體式AR眼鏡;相對地,Google、微軟等美系大廠的AR裝置聚焦企業級應用,數量有限。不過,MetaApple等科技巨頭已相繼投入:Meta與雷朋合作推出智慧眼鏡Ray-Ban系列,近期更砸35億美元入股雷朋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計劃2026年年產量提高至1000萬副,可見其衝刺AI智慧眼鏡的決心。蘋果則推出Vision Pro混合實境裝置,並傳出正在研發輕量化的光學透視AR眼鏡。

IDC報告指出,2025年起全球AR/VR裝置市場將強勁反彈,2025~2029年年均複合成長率約38.6%。總體而言,AR智慧眼鏡市場正從概念驗證走向量產導入階段:中國廠商快速推出票價親民的裝置培育市場,Meta、蘋果等則專注高階產品。預計自2024年起,多款AR/MR新品將陸續問世,全球出貨量將明顯攀升。誰能克服技術瓶頸、打造出「像普通眼鏡一樣日常」的AR產品,誰就能在這場競賽中勝出。

3.預期成長空間:未來商機與英濟受惠程度

隨著AR眼鏡產業步入成長快車道,相關應用的未來商機非常可觀。市場研究機構Wellsenn XR預測,在軟硬體技術成熟及AI助力下,2025年全球智慧眼鏡市場規模將較2024年成長六成以上,並在之後數年維持每年超過60%的高速增長。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內,智慧眼鏡年出貨量將從百萬級躍升至數千萬級的量級。如此大的增長潛力,將為供應鏈各環節帶來可觀訂單。

其中顯示光學模組是智慧眼鏡的關鍵技術門檻,具有高度附加價值。英濟正是憑藉其在微型投影顯示領域的深耕,有機會在這波潮流中扮演要角。業界點名,英濟所擁有的微型投影機技術,使其被視為未來智慧眼鏡顯示模組的「大黑馬」,在智慧眼鏡領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一旦Apple、Meta等推出真正面向大眾市場的AR眼鏡,勢必需要穩定量產的微型顯示模組供應;屆時英濟有機會憑藉技術領先和成本優勢切入其供應鏈。

此外,英濟光電團隊已拓展AR應用至工業領域:例如與日本研發夥伴BARINTEC合作,成功將AR影像模組導入日本空調維修龍頭東京冷機工業的遠端維修與訓練系統,獲得實際訂單與肯定。這類工業應用正逐步開枝散葉,未來還可延伸至醫療手術輔助、教育培訓等場景,英濟都有機會參與。

綜合來看,AR眼鏡的普及將帶動龐大的關鍵零組件需求,而英濟作為台灣少數掌握AR微投影技術且具備量產能力的廠商,未來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4.產品現況分析:AR領域佈局、合作與技術優勢

英濟透過旗下英錡科技在AR領域推出多款微型投影顯示產品。核心包括採用LCoS(液晶覆矽)技術的光學引擎,以及LBS(雷射光束掃描)技術的投影模組,對應不同應用需求。

想像你有一個「超小的電視」藏在眼鏡裡,讓你能看到影像。

  • LCoS:一種用「液晶」當開關的微型反射螢幕。光打到液晶上,液晶控制光的顏色與亮度,像微型投影機一樣把影像反射到你的眼睛。就好像把LCD顯示器的原理縮到米粒大小,再加上鏡子。
  • LBS:不需要螢幕,而是用三支顏色不同的雷射筆(紅、綠、藍)快速地「畫」出影像,速度快到你看不出來是掃描的。就像用雷射在空氣中畫圖,但它其實是在鏡片或你眼前的透明顯示膜上成像。
raw-image


英錡科技自2010年代起深耕這兩大微顯示技術,成功開發出極輕量化的AR成像模組,大幅降低頭戴裝置的重量。早在2021年,英濟即宣布其AR光機引擎達到量產水準,整機重量可控制在100公克左右,接近一般眼鏡鏡片的負重。

目前英濟的720p解析度 LCoS光機產品已推向市場,1080p高解析度版本正在研發中,將進一步提升視野和影像細緻度。在產線方面,英濟投入巨資建立了一條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生產線來製造這些微投影模組,具備從晶片黏著、IC鍵合到光學校準的一站式製造能力。目前LCoS模組已能大規模量產,LBS雷射模組也達成半自動化生產,正朝全自動化邁進。

這代表英濟不僅有研發實力,亦有將研發成果商品化、規模化的生產優勢。在合作生態上,英濟跨國投資創新:持續投資日本光學公司BARINTEC並整合其研發能力,結合英錡科技的量產實力,快速提升光電技術含量;與芬蘭的Dispelix合作將LBS光機結合該公司的波導顯示技術,以期提供更輕薄且高畫質的AR光學模組。英濟也是IEEE LaSAR(雷射掃描AR)產業聯盟成員之一,與STMicro、Osram等國際大廠共同推動雷射AR顯示技術標準。

整體而言,英濟在AR產品線已建立從關鍵零件研發模組設計自動化製造的布局,並通過策略合作拓展技術,為英濟搶占AR市場奠定了基礎。

5.競爭優勢:技術、客戶與量產能力分析

相較其他同業,英濟在多方面展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

技術領先

英濟是台灣少數專精於LCoS微型投影技術的廠商,其LBS雷射投影技術也透過策略合作掌握前沿趨勢,技術組合完備。這使英濟在智慧眼鏡顯示關鍵技術上領先一步,形成技術門檻。

量產實力

不同於許多競爭對手停留於實驗室或原型階段,英濟已建構自主自動化產線,能大批量生產穩定品質的AR光學模組。從晶粒貼附到光學對準皆自行掌控,確保良率與成本控制,具備研發+製造的實力。

成本與規模優勢

憑藉多年精密製造經驗,英濟對生產成本控管有獨到之處。其AR光機模組採用特殊光學設計,可取代傳統笨重昂貴的折疊光路,讓結構更簡潔、組裝效率更高,進而降低單位成本。在未來市場放量時,英濟有能力快速擴充產能以應對需求,攤薄成本、享受規模經濟效益。

客戶與生態

英濟過去累積的電子業代工經驗,讓其擁有穩定合作的國際客戶關係網絡。光電轉型後,亦已與日本空調維修龍頭、歐美大廠建立合作。這些客戶基礎有助於後續產品優化與市場口碑。

綜上,英濟兼具研發創新製造實力,在智慧眼鏡關鍵零組件領域築起競爭優勢。這使其在眾多AR概念股中脫穎而出,被市場視為未來可能脫胎換骨、受惠AR熱潮的潛力股。不過,這些優勢最終仍需透過實際業績來驗證,短期股價漲幅已反映不少樂觀預期,投資人仍需持續觀察其優勢轉化為營收獲利的情況。

6.財務表現:近三年營收獲利及趨勢分析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英濟近三年財務表現經歷了先衰後盛的轉折。2022年與2023年公司營運受轉型投入與景氣影響,營收約在每年410億元新臺幣上下,成長有限,且獲利狀況欠佳。2022年英濟出現虧損(該年度未發放股利),2023年營收約414億元僅微幅增長,全年仍虧損,EPS約為-0.1元左右(每股虧損約1角)。

所幸到了2024年,英濟營運出現明顯好轉:全年合併營收達43.12億元,年增約4.2%,在成本控管奏效與產品組合優化下,終於轉虧為盈,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7,562萬元,每股盈餘0.575元。毛利率方面也同步提升,2024年第四季毛利率約15.5%,較前一年度同期有明顯進步。

管理層表示,強化成本結構、優化新技術應用是帶動2024年業績轉好的主因。公司並於2025年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38元,以回饋股東。然而,進入2025年初,由於電子業景氣波動及產品轉換期影響,英濟第一季即轉為淨損7,035萬元,EPS -0.533元,4月單月也續虧0.19元/股。累計2025年前六月營收15.9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1.3%。

短期財報顯示英濟業績仍有起伏,主因傳統零組件業務受景氣循環影響,以及AR新產品尚在放量之前。展望後續,投資人應持續關注英濟營收結構的變化:若AR相關訂單逐漸放量,將有助提升整體營收成長性和毛利水準;反之,若核心塑膠零件業務下滑且新動能未能補上,財務數據可能出現壓力。

總的來說,英濟已度過連兩年虧損期並於2024年展現轉機,但能否持續改善,須視未來新產品貢獻度費用控管而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7.成長動能:產品、技術突破與外部助力

英濟未來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AR產品線放量

隨著全球AR/智慧眼鏡市場起飛,英濟已準備好的LCoS光機、LBS模組可望迎來訂單增長。特別是如果國際大廠在2025~2026年間推出新一代AR眼鏡(如Meta的代號“Orion”真AI眼鏡、蘋果可能的AI眼鏡),英濟作為少數能供應微型投影顯示模組的玩家,有望直接受惠。市場推估,Meta擴大智慧眼鏡產能將帶動微型投影需求成長,英濟做為具量產能力的供應商將直接受惠。每當大型品牌公布AR硬體新進展時,往往台廠AR供應鏈股價都會有所表現,顯示資本市場對英濟卡位AR商機的期待。

技術突破帶來的新應用

英錡科技研發團隊持續精進產品性能,例如提升投影解析度至1080p、優化光學設計降低能耗與重量等。近期研發亮點包括:開發更高效率的雷射光源與LCOS面板、改良散熱設計以支持全天候穿戴等。一旦技術門檻被攻克,將開啟更多跨領域應用機會。例如輕量高亮度的投影模組不僅可用於眼鏡,也適用於工業安全帽顯示、車載抬頭顯示器(HUD)等,英濟已在這些垂直領域與廠商合作開發樣機。技術突破使產品線多元化,形成新的成長點。

策略合作與客戶拓展

英濟積極尋求與國際大廠結盟。除了前述與日、芬蘭企業合作,未來不排除與國內外系統廠共同開發完整AR顯示解決方案。例如可能與知名AR裝置品牌進行聯合開發,使自家模組成為指定用料。一旦拿下國際一線客戶的訂單,不僅帶來可觀營收,也提高英濟技術含金量和市佔聲望。

同時,政府單位近年也積極推動台灣AR/VR產業發展,產官學研資源累積下,有望透過計畫補助、聯合研發等方式間接支援像英濟這樣的關鍵廠商(例如IEEE主導的LaSAR聯盟中就有工研院等單位參與)。此外,海外訂單已經開花:2022年拿下日本東京冷機工業的訂單即是一例。未來隨著產品成熟,歐洲、美國的工業AR應用市場也可望由英濟切入,成為新的動能來源。

政府政策與元宇宙趨勢

元宇宙概念雖曾冷卻,但各國政府與科技巨頭仍視AR/VR為下一代重點技術。台灣政府在數位經濟中也鼓勵發展AR應用,例如智慧製造、國防軍事等領域的AR方案。如果有相關政府專案釋出(例如軍用夜視增強眼鏡、醫療教學AR輔助等),英濟的技術都可能爭取進入供應鏈。再者,NVIDIA等公司對AR的投入(例如黃仁勳推崇的無背光全息AR技術)為產業帶來話題。整體而言,產業趨勢將為具備技術實力的英濟帶來多方位的成長助力。

8.風險評估:市場、技術與經營挑戰

儘管前景看好,英濟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多項風險與挑戰:

技術成熟度風險

AR眼鏡產業雖快速發展,但距離「隨處可見、人人穿戴」的成熟階段仍有距離。目前技術瓶頸包括:顯示亮度與解析度尚待提升、裝置重量與體積仍嫌偏大、電池續航有限等。如果相關問題在預期時間內未能突破,AR產品無法大規模普及,英濟投注的微投影技術商機可能延後實現。此外,在顯示方案上還有競爭性技術(如OLED微型面板、Micro LED直顯等),它們的進展可能會搶占部分市場。如果未來主流AR裝置採用非英濟擅長的顯示技術,英濟可能面臨技術路線上的挑戰。

市場接受度風險

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是主要風險之一。消費者對AR眼鏡的接受度取決於應用生態、內容服務和價格等因素。如果終端產品缺乏吸引力的應用或因隱私、社交禮儀等顧慮而未被廣泛接受,市場規模可能不如預期。英濟作為上游供應商,必須依賴終端裝置的熱賣才能放量。一旦像Google Glass這樣的早期AR產品再度遭遇消費者冷淡,相關供應鏈將受到牽連。因此,市場風險需要審慎觀察,英濟也需適度多元布局應用領域,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競爭壓力與客戶集中

隨著AR商機明朗,各國廠商勢必蜂擁而入。國際上如美國的Kopin、Magic Leap,中國的京東方、雷鳥等皆在研發微投影或光波導技術。競爭者增多可能導致價格壓力與市佔爭奪。英濟雖技術獨特,但規模相對不大,在與大型跨國競爭時需維持技術領先才有議價能力。另一方面,目前英濟AR模組尚在起步階段,客戶相對集中在少數合作夥伴與開發案。如果某一大客戶延期專案或更換供應方案,對英濟短期營收衝擊可能較大。未來在承接國際訂單時,也需注意單一客戶比重過高的風險。

成本控制與良率

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往往伴隨高昂的研發投入與試產成本。英濟2022~2023年連虧,部分即因新事業投入初期成本攤提所致。良率爬升也是風險點之一:AR光機結構複雜,量產放大後是否能維持高良率直接影響毛利率。若未來接獲大量訂單但良率不佳,可能出現營收成長而獲利不彰的情況。此外,英濟2024年大舉增資擴充資本(董事會亦決議辦理現金減資以調整股本結構),股本擴大後對獲利要求提高,如何在擴產與獲利間取得平衡,是管理層需面對的課題。

產業生態與整合

AR裝置的供應鏈垂直整合趨勢明顯,巨頭公司傾向掌控更多關鍵環節。未來Apple、Meta若選擇自行開發光學引擎或收購相關公司,可能改變現有獨立供應商的機會窗口。另外,內容生態的成熟度也左右產業成敗。若缺乏吸引人的軟體內容,再好的硬體也難以推廣,英濟作為硬體廠將間接受影響。這些大環境因素非公司所能控制,但必須審慎評估。

9.領趨觀點:投資評價與觀察重點

綜合而言,英濟(3294)是一家傳產底蘊深厚積極轉型創新的公司。在AR智慧眼鏡浪潮崛起之際,英濟憑藉其微型投影模組的領先技術和量產能力,成功卡位關鍵供應鏈,具備成為AR概念股明星的潛力。2024年公司營運已現轉機,扭轉連虧局面實現獲利。

展望未來,中長期投資價值將取決於以下幾點:首先,AR市場進程是否如預期加速,如果2025~2026年有重量級AR裝置上市並熱銷,英濟業績有望水漲船高;其次,英濟自身執行是否到位,包括新產品導入量產的節奏、良率與成本控管、水準,這將直接反映在毛利和EPS上;再者,策略合作值得關注,如英濟能宣布打入某國際大廠供應鏈或與巨頭策略合作,將是重大利多信號。

投資人在佈局英濟時,可留意幾個時機點:其一,在市場對AR話題冷卻、英濟股價經過修正時介入,等待下一波題材發酵(目前市場曾出現短線過熱跡象,應防範追高風險);其二,觀察月營收公告中光電新品的貢獻開始顯現之時——例如未來某月營收年增大幅轉正,可能意味著AR訂單放量;其三,關注法說會訊息,掌握管理層對訂單能見度、產品出貨目標的表態。

整體來看,英濟結合了傳統本業現金流與新興AR題材,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在元宇宙/AR視為次世代趨勢的大前提下,英濟將有機會隨產業成長。


資料來源:

  1. 英濟官方新聞稿/財經媒體報導
  2. 鉅亨網/自由財經/MoneyDJ 報導
  3. Yahoo 財經/其他媒體新聞
  4. WantGoo 每月營收資料
  5. MaxFinancialLife/雲投資等投資平台分析
  6. PoorStock 法說資料整理
  7. MegaForce 官方網站營收公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領趨投資觀點
48會員
42內容數
歡迎來到領趨投資觀點! 一起學習產業、股價的邏輯吧!
領趨投資觀點的其他內容
2025/07/14
近年來AR眼鏡產業正逐步走出早期低潮,全球市場出貨量開始呈現成長。據統計,2023年全球AR眼鏡銷量約51萬台,年增長21%,雖然基數不高,但預計隨著硬體迭代和應用生態豐富,未來2~3年有望迎來需求爆發。
Thumbnail
2025/07/14
近年來AR眼鏡產業正逐步走出早期低潮,全球市場出貨量開始呈現成長。據統計,2023年全球AR眼鏡銷量約51萬台,年增長21%,雖然基數不高,但預計隨著硬體迭代和應用生態豐富,未來2~3年有望迎來需求爆發。
Thumbnail
2025/04/14
富采控股(3714)聚焦Mini LED與Micro LED兩大顯示技術轉型軸,透過車用光電與感測應用切入高值市場,逐步擺脫傳統LED紅海競爭。本文將帶你從產業趨勢與技術脈絡剖析富采的機會與風險。
2025/04/14
富采控股(3714)聚焦Mini LED與Micro LED兩大顯示技術轉型軸,透過車用光電與感測應用切入高值市場,逐步擺脫傳統LED紅海競爭。本文將帶你從產業趨勢與技術脈絡剖析富采的機會與風險。
2025/03/14
美隆電(股票代號2477)成立於1973年,是一家擁有超過50年經驗的國際級OEM/ODM高端音響製造商。其產品廣泛涵蓋商業用音響、Hi-Fi高傳真音響、智慧音箱及汽車音響四大主要應用領域。
Thumbnail
2025/03/14
美隆電(股票代號2477)成立於1973年,是一家擁有超過50年經驗的國際級OEM/ODM高端音響製造商。其產品廣泛涵蓋商業用音響、Hi-Fi高傳真音響、智慧音箱及汽車音響四大主要應用領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深入探討電子閱讀器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潛力。同時觀察振曜集團的佈局和策略,並分析其未來發展的多樣面向。值得關注的重點包括數位廣告機及數位看版的發展進程、越南廠的產能擴張及設備添購、消費性電子市場的回升,以及新產品的引進和市場表現。
Thumbnail
此篇文章深入探討電子閱讀器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潛力。同時觀察振曜集團的佈局和策略,並分析其未來發展的多樣面向。值得關注的重點包括數位廣告機及數位看版的發展進程、越南廠的產能擴張及設備添購、消費性電子市場的回升,以及新產品的引進和市場表現。
Thumbnail
是做什麼的? 啓碁科技創立於1996年,為國內網通大廠,通訊產品的設計、研發與製造,提供RF天線設計、軟硬體設計、機構設計、系統整合、介面開發、產品測試與認證等完整的技術支援。全球總部位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越南與墨西哥等地均設有服務或製造據點。 投資亮點 1.經
Thumbnail
是做什麼的? 啓碁科技創立於1996年,為國內網通大廠,通訊產品的設計、研發與製造,提供RF天線設計、軟硬體設計、機構設計、系統整合、介面開發、產品測試與認證等完整的技術支援。全球總部位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越南與墨西哥等地均設有服務或製造據點。 投資亮點 1.經
Thumbnail
資策會致力於推動技術與標準合規認證服務,提供數位轉型諮詢、前瞻產業智庫與專業人才培育,以填補產業標準規範、資安服務需求及技術諮詢不足等痛點。資策會近期除了以第三方能量穩步推動製造業、資服業、半導體業建立完善的數位創新生態系,也持續在內部進行組織體質再造。
Thumbnail
資策會致力於推動技術與標準合規認證服務,提供數位轉型諮詢、前瞻產業智庫與專業人才培育,以填補產業標準規範、資安服務需求及技術諮詢不足等痛點。資策會近期除了以第三方能量穩步推動製造業、資服業、半導體業建立完善的數位創新生態系,也持續在內部進行組織體質再造。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李永年 AI伺服器 *鴻海2317,外資拉鴻海,可以稀釋台積電的權值比重,股價持續守住161就都算安全。 *鴻準2354,GB200的供應商,外資投信買超。 *國巨2327,外資投信買超,預估今年eps 40元、目前pe 只有16倍。 *廣達2382,GB200的第二大組裝廠,下半年開始出貨
Thumbnail
李永年 AI伺服器 *鴻海2317,外資拉鴻海,可以稀釋台積電的權值比重,股價持續守住161就都算安全。 *鴻準2354,GB200的供應商,外資投信買超。 *國巨2327,外資投信買超,預估今年eps 40元、目前pe 只有16倍。 *廣達2382,GB200的第二大組裝廠,下半年開始出貨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2024 年會是成長的一年,在各產品線都有升級潮與產品組合優化。 2.聯發科在 AI 具備多種邊緣運算裝置的產品組合,且在雲端擁有 SerDes IP。 3.車用、ASIC 等下一波成長動能會在 2025 年底開始貢獻營收。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2024 年會是成長的一年,在各產品線都有升級潮與產品組合優化。 2.聯發科在 AI 具備多種邊緣運算裝置的產品組合,且在雲端擁有 SerDes IP。 3.車用、ASIC 等下一波成長動能會在 2025 年底開始貢獻營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