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保險證照成了友情測試題,我才知道什麼叫「熱情過猛」
在我還在職的時候,有位老朋友不只一次熱情邀約我去考保險證照。
「妳自己考完,就會知道哪些保單真的需要,還可以多一張證照當備案!」
說得既有邏輯又貼心,我也覺得,學點新東西沒什麼不好。那時我正忙著交接工作、照顧孩子,這件事就擱著了。
離職後,有一天她邀我去他們辦公室拿考古題,語氣一如既往輕鬆:
「剛好主管在,可以一起見個面~順便聊聊。」
雖然心裡有點疑惑,但想著好久不見,也沒多想,就帶著正在放暑假的國小孩子一起過去了
⸻
辦公室裡,我們邊閒聊邊等主管。
我邊點頭邊感到不安——這情境,怎麼越來越像是什麼安排好的劇本?
「這是流程啦~不要想太多!」朋友邊笑邊說。
終於,主管出現。語速快、氣場強,一邊閒談旅遊經歷,一邊很快切入主題:
「這是一場徵才面談喔。」
我臉上的笑容瞬間凝結。她們一邊稱讚我孩子很乖,坐在旁邊玩樂高,一切顯得格外諷刺。
⸻
午餐照常進行。
我原以為是敘舊,沒想到朋友整場熱情介紹美元保單,語氣熟練、攻勢猛烈。
我只能低頭吃飯,心思早已飛走。那頓飯,吃著吃著就變了味。
氣氛早就不再像朋友,而是像潛在業績名單。
⸻
我不是不願意聽保險的好,我只是沒想到,一場「拿考古題」的聚會,竟會變成一場對關係的試探。
從那天起,我慢慢學會一件事:
有些邀請,不是想見妳這個人,而是想探測妳的「可能性」。
她不是壞人。只是我,不想再被推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