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有知名女藝人在日本旅遊時,因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離世;媒體隨即鋪天蓋地的報導,卻只在皮毛上做探討:講健康重要性、國外就醫不便(aka廢話)、片面的防疫觀念(流感疫苗),還有各種情緒刺激(懷念/驚恐/不捨);但個人以為值得修行者思考的是,飲食vs生活習慣vs免疫力的關聯,以及身心靈的整體觀。
有時候,片段的真理可能比通篇的謊言更為危險
從過去公開資訊透露出,女藝人曾執行長度和頻率不一的數種嚴格的飲食控制 (diet),包括輕斷食、168、全素食、無糖飲食等;這些作法通常會被視為健康養生的、對身形和精神有幫助的,因此也有不少民眾身體力行;另有人參考宗教和靈修相關的實例如入定狀態(佛教)、Yoga Nidra(瑜珈)、辟穀食氣(道家)等,推導出透過練習或修行到某個狀態,人可以「吃極少睡極少」的活著,健康,道行又高 … 聽起來相當美好,but 有時候,片段的真理可能比通篇的謊言更為危險,因為身/心/靈各層面最終應是相通的,亦即各方條件都要能配合或邁向同步/同頻:
舉例來說,阿育吠陀(瑜珈系統)的斷食活動,通常會搭配各種淨化,冥想,藥草油輔助等環節;傳統修行或靈性傳承在進行物質層面(身)的劇烈調整時,通常會搭配情緒(心)和意識(靈)的轉化或淨化。所以如果人在斷食時期還必須操心工作家庭,處理額外的負面情緒,不停看手機,或是還得進行高強度運動、應酬聚會,這樣不一定會失敗/無效,但會非常辛苦且承受了較高的風險。以現實考量,這個時代大多數的人不太可能有機會長時間的閉關僻靜,因此在身心靈整體觀下,如何去微調變成重要的課題。
如果鍛鍊一件事已經成了信念,那這個信念到底是甚麼
所以同理,想實踐超慢跑、重訓、生酮飲食、xx氣功等各種「養生法」,可以先問問自己,只是體驗性質,藉此觀察自己反應並培養靈活性,還是它已經成為鍛鍊/信念的一部份,必須徹底執行?如果是後者,那這個信念到底是甚麼?除了持續實踐/鍛鍊之外,還有其他的層面需要關注嗎?
回到飲食控制(diet)的例子:調整飲食,可以建立腸胃和身體的靈活性*(見下方註解),同時如果一個人的狀態夠靜/淨/通透,應可以感受到飲食改變對其他層面的影響,自然也會意識到「其他層面」也會需要調整。因此社會上有所謂:「吃素有功德和福報」一說,非常容易誤導人~ 假設一個長期吃素的人,卻選擇讓心情經常很差,個性貪小便宜,又無節制的追求其他慾望,這樣沒有聽起來怪怪的🥱?
防疫不等於打疫苗,打疫苗不等於提升免疫力
最後還是想提,養生的重點不應是寄託於外在物質或表現;防疫不等於打疫苗,打疫苗不等於提升免疫力。祝福世間眾生,找到適合的鍛鍊、飲食和修行方式,維持身心靈的整體觀,活出圓滿和愛 ❤️
*市面上食療、營養學及免疫力的書非常多,敝人能力有限無法一一研讀,因此只列出一本曾認真看過的書,供參考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 新時代的個人營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