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極端導致產生了更極端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台灣政治圈的生態不用多說,充滿了不少極端的人.在上一篇文章有講過,極端的作法只會逼走中間的人,也會讓對手有機會攻擊你.先不論你的對手是不是一定是對的.但你極端的作法在大部分人眼裡是錯的、不理性的.所以對方反對你可說是名正言順,而你的做法不得民心.就算有一定的道理在,也只會自取滅亡.但是一個極端也可能使另一方變成極端

接下來說的話會不好聽,但......講政治的內容有好聽過嗎?

這邊先問一個問題,現在的執政黨"民進黨"與它的網路KOL們極端嗎?撇除立場鮮明支持他們與反對他們的人,民進黨與他們的支持者、KOL在所謂的沒這麼關注政治的中間選民的印象是比較差的.包括我也是,各位應該或許在網路社群看過民進黨的支持者攻擊和他們立場不同的人.民進黨支持者和藍白兩黨支持者的立場分歧除了國內政策,最大的分歧就是兩岸問題了

三黨都是以自己的方式維持和平,不過作法不同.綠的做法是認為兩岸可能發生戰爭,所以要加強軍備與盟友的聯繫來阻止戰爭.藍的做法是認為兩岸可能發生戰爭.所以要加強交流來避免戰爭.白的立場與方式和藍差不多,只是會盡量避免兩岸問題,打模糊仗以拉攏中間選民來增加利益

三黨的做法各有各自的考量,沒有絕對的對錯.不過他們各自有變極端化的趨勢.民進黨一直揮的抗中保台的大旗現在不是這麼好用了,在幾年前還好用.2019發生的反送中運動讓台灣人對一國兩制產生恐懼.所以在當時裂痕沒有這麼明顯.仇恨與恐懼是操控一個人很好用的做法,但現在人們面對未來可能發生戰爭的恐懼超過了一切.民主自由向空氣一樣看不見吃不到,可能還不如普發一萬塊來的實在.這也導致了可能會出現另一個極端

民進黨的極端支持者讓中間選民望而卻步,他們的做法也導致抗中保台明明應該是保衛國家的意思.去也變成了一種貶意詞.現在一部分人反而因為戰爭的恐懼而變成了極端的反戰主義者與極端的和平主義者

最近在一些泛白KOL的社群中發現他們有不少的支持者面對兩岸問題有天象支持和平統一的趨勢,面對未來的戰爭也可能偏向投降.失敗主義與極端的反戰正在蔓延,這顯示和有可能不同立場的支持者會變成兩個極端.但這在他們支持者眼中不是什麼問題,應該說在大部分人眼裡都沒什麼問題.能沒有代價就解決誰不想要(也可能是這個代價看不到或是他們覺得可以犧牲)

別說我這是在賣芒果乾或是在製造焦慮.一個是用人們的對戰爭的恐懼讓人們支持用武力保證和平,一個是用人們對戰爭的恐懼讓人們支持不惜一切代價換取和平.雙方都是在吃芒果乾自助餐,誰也沒比誰高尚

我不希望未來因為哪方的選擇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但我們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看著它發生

民主自由,就算人民的選擇殺死了民主,依然是人民民主的選擇.自由在死前的那刻依然是自由

我不想要國家變成納粹德國也不想變成捷克斯洛伐克!你們他媽就不能正常點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傑克
10會員
33內容數
一個普通人
傑克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這次大罷免以大失敗為結果結束了,不知到大家在這次的風波中看到了什麼?我看到的是民粹.是誰在操弄民粹呢?在我看來,雙方都有 操作起來就是抓準選民的想法,吸引能認同我方立場的人.將對方塑造成"壞的".要如何塑造呢?這就和雙方的做法言行有關了.民粹的做法比較偏向極端,但很極端的作法只能吸引到一部
Thumbnail
2025/08/04
這次大罷免以大失敗為結果結束了,不知到大家在這次的風波中看到了什麼?我看到的是民粹.是誰在操弄民粹呢?在我看來,雙方都有 操作起來就是抓準選民的想法,吸引能認同我方立場的人.將對方塑造成"壞的".要如何塑造呢?這就和雙方的做法言行有關了.民粹的做法比較偏向極端,但很極端的作法只能吸引到一部
Thumbnail
2025/07/21
離7/26罷免投票的日子快到了,雙方陣營正在為最後的結果做最後的努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造勢拜票,檯面的下的網路KOL宣傳著自己的想法與理念,都是為了選民投下那一票同意/不同意罷免 台灣的政黨與選舉就如同宗教一樣,所以常看到立場不同的政治狂熱者用著不在一個頻道的言語互相吵架.一個人信一個宗教
2025/07/21
離7/26罷免投票的日子快到了,雙方陣營正在為最後的結果做最後的努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造勢拜票,檯面的下的網路KOL宣傳著自己的想法與理念,都是為了選民投下那一票同意/不同意罷免 台灣的政黨與選舉就如同宗教一樣,所以常看到立場不同的政治狂熱者用著不在一個頻道的言語互相吵架.一個人信一個宗教
2025/06/22
承接上篇. 國中會考的分數會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升學方向,分數中上區間的人大多會選擇讀高中,而像我這種讀書不行的(會考12.6分),會對讀書沒有興趣有不少人會去讀高職.一來是高職的學科難度些比高中的比較簡單,二是還能學個技術.所以我上了一北部某公立高職模具科,當初開學時老師就問了所有人為什麼會來這
2025/06/22
承接上篇. 國中會考的分數會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升學方向,分數中上區間的人大多會選擇讀高中,而像我這種讀書不行的(會考12.6分),會對讀書沒有興趣有不少人會去讀高職.一來是高職的學科難度些比高中的比較簡單,二是還能學個技術.所以我上了一北部某公立高職模具科,當初開學時老師就問了所有人為什麼會來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藐視國會或是藐視民主?對自己的政治意見太有自信,可能會影響到和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的溝通喔
Thumbnail
藐視國會或是藐視民主?對自己的政治意見太有自信,可能會影響到和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的溝通喔
Thumbnail
最近國會風波不斷,讓我們聊點無關政治的政治 (?) 「到底KOL能不能聊政治呢?」 除了一開始就走政治路線的KOL,聊政治往往是弊大於利,只要話匣子一開,就可能會有很多前輩、粉絲或是廠商私訊來勸你政治的東西不要碰。 但如果我們從自媒體經營的角度切入的話,一樣會利大於弊嗎?答案是「因人而異」
Thumbnail
最近國會風波不斷,讓我們聊點無關政治的政治 (?) 「到底KOL能不能聊政治呢?」 除了一開始就走政治路線的KOL,聊政治往往是弊大於利,只要話匣子一開,就可能會有很多前輩、粉絲或是廠商私訊來勸你政治的東西不要碰。 但如果我們從自媒體經營的角度切入的話,一樣會利大於弊嗎?答案是「因人而異」
Thumbnail
一般大眾憂慮其所處環境充滿威脅且複雜卻無力改變, 因此,他們藉著依附一些由政治菁英所提出的政治迷思 或是儀式等政治符號, 來簡化複雜的政治世界,並減緩其內在焦慮與不安。 政治菁英 藉著提供一些政治敵人、團體認同或是對領袖的依附,減輕一般民眾的壓力,並將其精力,轉而投注到群眾暴力或是政治順從。
Thumbnail
一般大眾憂慮其所處環境充滿威脅且複雜卻無力改變, 因此,他們藉著依附一些由政治菁英所提出的政治迷思 或是儀式等政治符號, 來簡化複雜的政治世界,並減緩其內在焦慮與不安。 政治菁英 藉著提供一些政治敵人、團體認同或是對領袖的依附,減輕一般民眾的壓力,並將其精力,轉而投注到群眾暴力或是政治順從。
Thumbnail
前言 本篇文章不在貶低任何一個群體,而在反思「多元意見的包容」的意義。 正文 最近選後在網路上不斷有"疑似作票"的影片流出,看見時的第一時間我真是差點膀胱無力險些漏尿,第一時間我也開始質疑台灣選舉真的腐化成這副德性了嗎?感到慌張又憤怒。 可隨後又有各種反面論點提出: 台灣1萬7千個投票所,每
Thumbnail
前言 本篇文章不在貶低任何一個群體,而在反思「多元意見的包容」的意義。 正文 最近選後在網路上不斷有"疑似作票"的影片流出,看見時的第一時間我真是差點膀胱無力險些漏尿,第一時間我也開始質疑台灣選舉真的腐化成這副德性了嗎?感到慌張又憤怒。 可隨後又有各種反面論點提出: 台灣1萬7千個投票所,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去年以至當下的感觸,政治是有點私密的事,雖然放大看它是眾人之事,值得也必須討論,但卻不好輕易涉入,因為無數網紅媒體明星甚或小至家庭大至公司你我都不免引用或被綁架(綁架),為什麼會有這種的狀態?我用幾個觀點和分類提出我的想法,並且提供一些我個人喜歡的簡單論述,梳理自己之外也希望提供幫助。
Thumbnail
去年以至當下的感觸,政治是有點私密的事,雖然放大看它是眾人之事,值得也必須討論,但卻不好輕易涉入,因為無數網紅媒體明星甚或小至家庭大至公司你我都不免引用或被綁架(綁架),為什麼會有這種的狀態?我用幾個觀點和分類提出我的想法,並且提供一些我個人喜歡的簡單論述,梳理自己之外也希望提供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