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遍路,踏出第一步。
10:50 轉身離開板東車站。經過長期準備,終於,正式踩在遍路道上了。
告示牌上面畫著,沿著路旁綠色的標線,就可以到四國遍路第1番靈山寺。連地圖或導航都不用,遍路似乎比我想像中,還要容易的多。
======
百聞不如一見。
11:10 在巷子口,遠遠看到第1番靈山寺的仁王門時,內心難掩興奮和激動。
四國遍路,不大適合說走就走,我花了不少時間在準備。螢幕上,各寺的仁王門,已經看過了不少次。但這回,是我親眼所見,人就站在仁王門前。
接下來,我還要拜訪八十幾座仁王門。
======
靈山寺的仁王門,就在道路旁,往來車輛不多,但拍照時還是要注意安全。
======
進入仁王門後,右手邊就有一座佛堂,有穿白衣的遍路者在參拜和誦經。
我湊過去瞧瞧,是大師堂。門旁掛著很多串的紙鶴,色彩鮮豔,大小不一。我試著從不同的角度,拍這些紙鶴。
======
從板東車站出發時,兩位西方人和一位日本人,結伴在我前面走的很快,一下子就看不到他們的背影了。我知道,我今天不可能走完 1,200 公里。眼裡所看到的週遭環境,樣樣都讓我感到新鮮。這不是一般人熟悉的日本大都市,這是寧靜的郊區。
我揹著背包,東張西望,南瞧北看,隨處拍照,遍路走的像散步一樣。
======
我在拍紙鶴時,兩位西方人和一位日本人,再度出現在我眼前。他們都穿著白衣、戴著菅笠、揹著兩人同行的白色小書包,看起來很專業的遍路者。
======
佛堂旁都是大樹,除了前方的塔樓,看不到其他的建築,也不曉得納經所和販賣處在哪裡。
我看到穿白衣的遍路者穿過林間小徑,我跟著走過去,看到另一座佛堂,是本堂。
四國遍路八十八靈場第一番靈山寺的本堂,古色古香,莊嚴肅穆,氣勢非凡。
======
離開本堂後,看到遍路者都往停車場的方向走,好奇心起,我也跟著過去瞧瞧。
原來納經所和販賣處,都在停車場旁。
======
假扮遍路者的矛盾觀光客
販賣處主要賣遍路者會用到的各式各樣東西,你想得到的,它幾乎都有;你沒有想到的,它也會讓你想擁有。
一般遍路要40多天,如果現在就買遍路紀念品的話,意謂著要揹著走40多天。稍微還有一點理智的人,這時候大概不會買紀念品。
在遍路道上,我想要低調,不希望別人老遠就知道前面有一個遍路者。所以,我沒有買白衣、菅笠;我也沒有買蠟燭、線香或納札;不少遍路者珍惜看重的納經帳或納經軸,我也沒有買。
可是,我又希望別人靠近我時,知道我是在遍路,而不是一個揹著背包走路的怪人。
於是,我選了一根金剛杖,而且,還選了顯著耀眼的大紅杖套,深怕人家不知道我是在遍路!!!
最新版的遍路黃色小冊子,我也沒有買。因為,行前準備時,我在網路上有找到數位版的PDF檔案,一直有參照著看,似乎該知道的事情,PDF檔內都有。所以,我想,應該沒有必要再買一份紙本資料揹著。
======
在販賣處結帳時,老闆娘問我是不是要徒步遍路,我說是的,心裡有份虛榮地驕傲。老闆娘要我在一本大筆記冊子上,留下姓名、國家、出發日期等資料。她說,等我走完遍路之後,再回來這裡,填上結願日期。
我看冊子上有幾位前幾天出發的遍路者,結願日期當然還是空著的。我往前翻了幾頁,有些結願日期已經填上了,有些則仍空著。可能沒有回來填,可能還沒有結願,也有可能,中途改變心意了。
======
從販賣處出來後,又遇到那三位西方和日本遍路者,他們透過手機翻譯app在溝通。
我聽到年輕的西方遍路者,對著手機用英文說:謝謝你的幫忙,接下來,我們想要自己走。然後,他把手機拿給日本遍路者看。
接著,他們互相多次表示感謝和保重。日本人獨自上路,年長的西方人走進販賣處,年輕人則留在外面看手機。
我走過去和他說話。我問他,剛剛從車站出來後,你們走的很快,為什麼會比我晚到寺廟,有去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他告訴我,剛剛那位日本人,帶他們到附近的店家,買遍路所需的白衣、菅笠、側背包等東西,因為那裡的價位比較合理。
稍後,我們互道路上小心。他等購物的長者,我準備繼續上路了。
======
接下來,還有 87 所佛寺。
我心裡在想,再多走幾所佛寺後,會不會開始覺得無聊無趣了呢?
若真的覺得無趣了,我就轉換心情,把它當做是一次日本鄉間 long stay,探索體驗日本鄉下的生活,應該很有意思。
======
12:10 告別第 1 番,朝第 2 番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