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章:一顆饅頭的溫度
天色微亮,校園操場還籠罩在薄霧中,空氣中夾著初冬的冷冽與青草的清香。小學三年級的張泰山,縮著肩膀站在球場邊,雙手因寒風而泛紅。他的運動鞋早已磨破,鞋底沾著前一晚的泥土,衣服看得出已被穿了好幾年。
就在這時,一隻粗糙卻有力的手遞來一個溫熱的紙袋。打開,裡面是一顆冒著熱氣的白色饅頭,旁邊還有一杯剛倒好的牛奶。
「先吃吧,等一下才有力氣練球。」教練的聲音低沉而溫和,帶著不容拒絕的堅定。他雙手捧著饅頭,感覺熱氣穿過指縫一路暖進心窩。對於這個家境清寒、早餐常常只是隨便湊合的孩子而言,這不僅是一頓早餐,更像是一種看見與接納。多年後,他仍清晰記得這份溫度——那是他棒球人生的第一個信號。
有些人用一顆球改變命運,他用一顆饅頭開啟了逆襲之路。
第一章:空地上的少年夢
他的棒球夢,始於社區的空地。那裡沒有平整的草皮,只有凹凸不平的地面與一旁晾曬的衣服桿。午後的陽光像金色的水流般傾瀉下來,地面滾燙,空氣中混著灰塵與汗水的味道。孩子們的吆喝聲與球棒擊球的「啪」聲,成為夏日午後的背景音。
張泰山沒有專業的手套,第一副是鄰居送的二手皮手套,皮面僵硬,邊緣裂開;球棒是塑膠製的,用久了裂縫處被膠帶一圈圈纏起來,看起來笨拙卻有溫度。
直到有一天,國小老師在下課時走到他面前,拍拍他的肩膀:「你很靈活,去試試看棒球隊吧。」
第一次踏進真正的棒球場,他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翠綠的草皮、筆直的白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球衣。他穿著大兩號的舊球衣,雖然鬆垮,卻讓他背脊挺直,暗暗對自己承諾:有一天,他要配得上這套球衣。
第二章:黎明與黃昏之間的汗水
加入棒球隊後,他才發現自己與其他隊員的差距:傳球力道不足,揮棒總是慢半拍,跑壘時經常落後。
冬日清晨五點,操場依舊沉睡,他卻已站在打擊區,呼吸化作白霧。球棒一次又一次劃破空氣,發出低沉的破風聲。
黃昏時分,夕陽將影子拉得很長,他依然在練習接球。汗水與灰塵混合成一道道痕跡從臉頰滑下,衣領早已被浸濕。他的世界裡,只剩球、手套與那條越追越近的夢想之路。
日復一日,他的名字開始出現在地方比賽的名單上,被更多教練記住,一步步靠近職業棒球的大門。
天賦能帶你起飛,但只有汗水能讓你飛得更遠。
第三章:巔峰的榮耀與暗湧
職棒的第一年,他就像一匹黑馬橫掃賽場,擊球率驚人、防守穩定,「森林王子」的稱號在球迷間迅速傳開。頒獎台上的鎂光燈、球迷的吶喊聲,將他推向巔峰。
然而,第二年,浪潮退去。打擊率下滑、失誤增加,輿論變得尖銳。
「去年只是運氣好吧?」
「可能就這樣了。」
這些聲音像暗箭,在夜裡格外刺耳。他曾坐在空無一人的觀眾席上,望著空曠的球場,第一次懷疑:我真的還能站在這裡嗎?
第四章:燈光下的孤影
低潮的日子裡,他害怕比賽日,害怕踏上打擊區時觀眾的審視目光。
但他沒有退場。訓練結束後,他一人留在球場,揮棒上百次,對著攝影機錄下動作,一幀幀檢視姿勢的細節。球場的燈光一盞盞熄滅,四周陷入黑暗,只剩下球擊中網子的聲音,清脆而孤單。
夜深時,他常坐在休息區,望著空蕩的看台,想像觀眾再次回來的那一天。
第五章:妻子的那句話
轉機來自一次深夜的對話。
那晚,他坐在沙發上,電視正在重播自己的失誤,眉頭緊鎖。妻子端著一杯熱茶,走過來坐下。
「你知道嗎?」她輕聲說,「沒有人要你一次就做到完美。每天進步一點點,累積起來,就是大改變。」
他抬起頭,看見她眼中那份堅定的信任。那一刻,他決定用「微目標」取代完美主義——今天多打一支安打、這週提升上壘率 1%、這個月減少一次失誤。
這些小小的里程碑,成了他重新攀升的踏腳石。
逆襲,不是一次翻盤,而是一次次微小的前進。
第六章:心法的誕生
走出低潮後,他將體悟濃縮為四條心法:
- 保持初心——記住那顆饅頭與牛奶帶來的感恩與熱愛。
- 設定小目標——將夢想拆解成可完成的步驟。
- 擁抱挑戰——低潮是磨練韌性的最佳時機。
- 團隊至上——棒球是團體戰,沒有人能單打獨鬥走到最後。
這些原則成為他日後教練與推廣工作的核心信條。
第七章:退役後的新戰場
退役後,他走進基層校園。烈日下,他與孩子們在簡陋的操場上揮汗練球;在偏鄉,他蹲下與小球員平視,聽他們訴說夢想與擔憂。
他深知,自己有責任把棒球的精神傳下去——不只是技巧,而是面對人生的態度。
第八章:與陳家奇的相遇
一次推廣活動中,他遇見了陳家奇——一位熱愛運動、擁有跨領域資源的企業家。
第一次長談,兩人從基層棒球的困境聊到國際舞台的機會,不知不覺天色已暗。張泰山帶來專業與實戰經驗,陳家奇則負責資源整合與市場推廣。他們決定攜手打造一個完整的棒球生態圈。
第九章:夢想的藍圖
他們的計畫,不只是比賽與訓練,而是涵蓋技術、心理、團隊文化、職涯規劃的全方位系統。
在這裡,孩子們學會揮棒,也學會尊重、合作與面對挑戰。國際交流計畫啟動,海外教練與球員來到台灣,帶來新的觀念與技術;同時,台灣選手也走向世界舞台,讓更多人看見台灣棒球的力量。
終章:那顆饅頭,依然溫熱
張泰山的故事,從一顆饅頭開始,跨越了高峰與低谷,最終化為推動台灣棒球的力量。陳家奇用他的視野與資源,將這份力量擴散到更多角落。
他們的合作,不只是推廣一項運動,更是在傳遞一種信念——只要心中有夢,保持初心,勇敢挑戰,就能走出屬於自己的逆襲之路。
而那顆饅頭的溫度,依然在他們心中,也在每一個揮棒的孩子心裡,持續發酵。
改變命運的不只是揮棒的瞬間,還有那份初心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