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清晨的咖啡與數據表
台北的冬晨微涼,玻璃窗外飄著細雨,街上的霓虹燈尚未熄滅。夏雨農習慣早起,辦公室裡的燈在七點半便已亮著。
他坐在長形會議桌的首位,手邊是一杯剛煮好的黑咖啡,電腦螢幕上攤開的是一份來自電通集團的全球客戶留存率報告。表格上的數字像是一個個密碼,只有懂得解讀的人,才能看出背後的商機與危機。
「數字不是冷冰冰的,它們是客戶的呼吸聲。」
二、從新加坡到台北的行李箱
夏雨農的履歷表,像一張跨國航班地圖。新加坡、香港、上海、台北,每一個城市的經歷,都是他在行銷與廣告產業的實戰場。
他回憶起初到新加坡時,隨身帶著一只舊行李箱,裡面裝著兩套西裝、一雙皮鞋,以及一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市場觀察與品牌案例。

在跨國企業裡,他很快意識到一件事:「全球化」的成功,不只是複製模式,更是要把本地文化融進策略裡。這也是他後來打造高價值客戶五層法的根本理念。
三、舊客戶的價值,常被低估
一次跨國內部會議上,一位來自歐洲的品牌經理興奮地展示最新的「新客戶獲取專案」,預計能在半年內帶來15%的銷售成長。
會議室的空調聲低低作響,夏雨農聽完後,緩緩推了推眼鏡,問道:「那麼,現有客戶的流失率是多少?」
對方愣了兩秒,低頭翻著資料,才說:「大約是25%。」

「那意味著,你花了很大的力氣找來的新客,有四分之一在不知不覺中流失。」夏雨農語氣平和,但在場的人都聽得出背後的警醒。
「如果漏水的桶不先補好,倒再多水進去也沒用。」
四、五層法的誕生
五層法的靈感,來自他在亞洲各國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的經驗。
第一層是數據洞察,要能看見客戶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
第二層是體驗優化,讓每一次互動都成為加分的記憶;
第三層是專屬價值,提供獨一無二的好處與理由;
第四層是情感連結,讓品牌不只是交易,而是關係;
第五層則是社群擴散,讓忠誠客戶成為品牌的傳播者。
這不是書本上的理論,而是他從無數實戰案子裡拆解出來的公式。
五、汽車品牌的翻盤案例
幾年前,一家豪華汽車品牌在亞洲市場的銷售陷入停滯。行銷團隊嘗試過打價格戰,也投放了大量廣告,但效果有限。
夏雨農進場後,並沒有急著推新活動,而是先用數據分析現有車主的行為模式。他發現,許多車主在購車後的第二年,與品牌的互動幾乎降到零。
於是,他策劃了一個名為「駕馭者俱樂部」的專屬計畫:邀請老車主參加封閉試駕會,搶先體驗最新車款,並安排與設計師的私密對談。

三個月後,這批車主的回購率提升了近40%,品牌的高端形象也被重新點燃。
「專屬感,是忠誠的燃料。」
六、數據背後的人性
有一次,他在分析一個跨國零售品牌的顧客資料時,發現有位會員在短短兩個月內,重複購買了五次相同的高端保養品。
團隊原以為這是囤貨或轉售,但當他親自聯繫這位會員時,才得知對方是一名長期照顧母親的女兒,母親用了這款保養品後氣色改善,所以她一有折扣就大量購買。
這讓夏雨農意識到,數據雖然精準,但背後永遠是活生生的故事。

七、教育客戶,慢工出細活
他常告訴團隊,與其急著推銷,不如花時間教育客戶。
在一次與銀行業合作的專案中,他為VIP客戶設計了「財富管理沙龍」,邀請經濟學者、投資專家與成功企業家,與客戶面對面交流。
半年下來,不僅客戶的資產留存率大幅提升,品牌在高淨值人群中的信任度也顯著增長。

八、回到本質
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句話——「關係先於交易」。
夏雨農知道,無論是五層法、數據洞察還是市場策略,最終的目的都是與客戶建立長久的信任與情感。
那天清晨,他喝完最後一口咖啡,關上電腦,對團隊說:「今天,我們先去拜訪那位老客戶吧。」
因為在他看來,真正的業務高手,不是每天忙著追逐新客,而是能讓老客戶一次又一次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