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0050一直不填息,該繼續抱還是換標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前言:一個長抱族的焦慮

上週收到一位投資朋友的私訊:

「林教授,我0050抱了3年,每年都有配息,但除息後都要很久才填息,有時候甚至一年都沒填滿。朋友說不如換成00919這種高股息ETF,至少配息比較多。我該繼續抱0050,還是換標的?」

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很多長期投資人的內心掙扎。今天我用歷史數據分析填息邏輯解析,以及實戰策略建議,幫你徹底釐清這個投資疑惑。


1. 先搞懂「填息」的真正意義

💡 什麼是填息?

📅 除息 → 股價扣除配息金額 → 技術性調整


📅 填息 → 股價漲回除息前水準 → 市場認同股票價值


📅 不填息 → 股價持續低於除息前 → 短期市場情緒或基本面影響


🔍 重點理解:

填息速度不等於投資績效! 真正重要的是總報酬率(股價漲跌 + 配息)。


2. 0050歷史填息數據大解密

📊 0050近10年填息表現(2014-2024):

📈 2014年 → 配息2.2元 → 7月除息 → 45天填息 → 總報酬率+8.1% → ✅ 完全填息


📈 2015年 → 配息2.0元 → 7月除息 → 120天填息 → 總報酬率-7.2% → ✅ 年底前填息


📈 2016年 → 配息1.85元 → 7月除息 → 30天填息 → 總報酬率+11.8% → ✅ 快速填息


📈 2017年 → 配息1.4元 → 10月除息 → 60天填息 → 總報酬率+14.7% → ✅ 完全填息


📈 2018年 → 配息3.0元 → 10月除息 → 180天+填息 → 總報酬率-8.6% → ❌ 未完全填息


📈 2019年 → 配息3.05元 → 10月除息 → 90天填息 → 總報酬率+23.9% → ✅ 完全填息


📈 2020年 → 配息2.9元 → 10月除息 → 40天填息 → 總報酬率+22.8% → ✅ 快速填息


📈 2021年 → 配息3.2元 → 10月除息 → 150天填息 → 總報酬率+21.9% → ✅ 年底前填息


📈 2022年 → 配息2.8元 → 10月除息 → 365天+填息 → 總報酬率-19.9% → ❌ 未填息


📈 2023年 → 配息1.8元 → 10月除息 → 80天填息 → 總報酬率+26.8% → ✅ 完全填息


🎯 數據分析:

  1. 10年中有8年完全填息,成功率80%
  2. 未填息的年份都是大跌年(2018、2022)
  3. 牛市年份填息速度明顯較快
  4. 總報酬率與填息表現高度相關

3. 為什麼0050有時不填息?

📉 三大主因分析:

📉 整體市場下跌 → 影響程度高 → 2018年中美貿易戰、2022年升息恐慌


📉 台積電等權值股表現不佳 → 影響程度中高 → 半導體週期低點


📉 配息金額過高 → 影響程度中 → 配息率超過3%的年份填息較慢


💡 關鍵洞察:

0050不填息通常不是基本面問題,而是市場情緒和景氣循環的反映。


4. 填息 vs 總報酬:哪個更重要?

🔥 實戰比較:2018年案例

情境: 2018年0050配息3.0元,但股價大跌,未完全填息

❌ 填息派 → 關注股價要回到除息前水準 → 焦慮,想換標的 → 錯失2019年反彈


✅ 總報酬派 → 關注股價+配息的整體表現 → 淡定,繼續持有 → 2019年大賺23.9%


📈 長期數據證明:

📊 持有1年 → 年化報酬率波動較大 → 填息達成率60-70% → 短期看填息意義不大


📊 持有3年 → 年化報酬率約8-10% → 填息達成率85% → 中期多數能填息


📊 持有5年以上 → 年化報酬率約9-11% → 填息達成率90%+ → 長期幾乎都填息



5. 0050 vs 高股息ETF:該換嗎?

⚖️ 深度比較分析:

💎 0050:

  • 配息率:2-3%
  • 填息速度:中等
  • 股價成長:較強
  • 10年總報酬:約9-11%
  • 波動度:中等
  • 適合族群:追求資本成長

💰 高股息ETF(0056、00919):

  • 配息率:6-8%
  • 填息速度:較慢
  • 股價成長:較弱
  • 10年總報酬:約7-9%
  • 波動度:中高
  • 適合族群:需要現金流

🎯 決策矩陣:

🚀 30歲以下,不急著用錢 → 繼續抱0050 → 長期成長潛力較大


💰 需要定期現金流 → 部分換成高股息ETF → 平衡成長與現金流需求


⚠️ 5年內要用錢 → 考慮部分獲利了結 → 降低短期波動風險



6. 實戰策略:三種應對方案

🚀 方案1:堅持長抱派(推薦指數:⭐⭐⭐⭐⭐)

適合對象: 投資經驗豐富、心態穩定的長期投資人

操作策略:

  • 不看填息速度,只看總報酬率
  • 配息再投入,加速複利效果
  • 定期定額繼續買進

預期結果: 10年後資產成長最大化

💰 方案2:混合配置派(推薦指數:⭐⭐⭐⭐)

適合對象: 想平衡成長與現金流的小資族

操作策略:

  • 60% 保持0050
  • 40% 轉入高股息ETF
  • 享受部分現金流,保留成長潛力

預期結果: 風險分散,心理壓力較小

🔄 方案3:完全轉換派(推薦指數:⭐⭐)

適合對象: 急需現金流或風險承受度較低者

操作策略:

  • 全部賣出0050
  • 轉入高股息ETF
  • 定期領取配息

預期結果: 現金流增加,但長期成長受限


7. 心理建設:長期投資的智慧

✅ 正確心態:

  • 填息只是過程,不是目的
  • 配息再投入比填息更重要
  • 5年以上看績效,不要看1-2年

❌ 錯誤想法:

  • 「不填息就是爛股票」
  • 「高股息ETF一定比較好」
  • 「短期表現代表長期趨勢」

8. 實際案例:老王的選擇

👨‍💼 背景:

  • 年齡:45歲
  • 投資經驗:10年
  • 0050持有:200萬
  • 困擾:2022年不填息讓他很焦慮

🎯 我的建議:

  1. 保留70%的0050(140萬)→ 繼續累積資本
  2. 30%轉入00919(60萬)→ 增加現金流安全感
  3. 配息全部再投入→ 加速複利效果

📈 一年後結果:

  • 心理壓力大幅減輕
  • 總資產持續成長
  • 開始享受季配息的現金流

結論

0050不填息並不代表投資失敗,關鍵是你的投資目標和時間軸。

給長期投資人的建議:

如果你投資目標是10年以上的資產成長 → 繼續抱0050,不要被短期填息速度影響


如果你需要部分現金流安全感 → 採用混合配置,60%成長型 + 40%高股息


如果你急需現金流 → 可考慮轉換,但要接受長期成長受限


記住:投資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填息速度快慢不影響你的財富終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毓興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1975年生,政大財政系畢業。曾任職於大型金控與投信公司,專責產品開發與投資顧問服務。35歲開始專注研究ETF與價值型投資,逐步打造個人資產的「現金流系統」。45歲離開職場,成為全職投資人,並開始分享自己的投資哲學。
林毓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3
前言:投資圈最大迷思 最近在投資社團看到一個熱烈討論的貼文: 「我買0056一年了,領了3萬股息,但股價跌了5萬,根本是左手給右手!高股息ETF根本是騙局,領股息等於賠價差!」 這個論點在投資圈流傳已久,甚至有不少「專家」也這樣說。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用真實數據和邏輯分析,來徹底破解
2025/08/13
前言:投資圈最大迷思 最近在投資社團看到一個熱烈討論的貼文: 「我買0056一年了,領了3萬股息,但股價跌了5萬,根本是左手給右手!高股息ETF根本是騙局,領股息等於賠價差!」 這個論點在投資圈流傳已久,甚至有不少「專家」也這樣說。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用真實數據和邏輯分析,來徹底破解
2025/08/12
前言 很多人投入股市是為了「領股息」,希望每年都有穩定被動收入。但報稅季一到,就有人驚呼: 「怎麼我領的股息被扣掉一大塊?」 事實上,股息稅制對不同收入層級影響很不一樣,如果你沒有事先規劃,稅金可能會大幅吃掉你的收益。今天我就深入拆解股息課稅邏輯、小資族常見的錯誤,以及合法節稅的方法
2025/08/12
前言 很多人投入股市是為了「領股息」,希望每年都有穩定被動收入。但報稅季一到,就有人驚呼: 「怎麼我領的股息被扣掉一大塊?」 事實上,股息稅制對不同收入層級影響很不一樣,如果你沒有事先規劃,稅金可能會大幅吃掉你的收益。今天我就深入拆解股息課稅邏輯、小資族常見的錯誤,以及合法節稅的方法
2025/08/10
前言:一個讀者的提問 前幾天,一位剛出社會兩年的小資族讀者在方格子私訊我: 「我薪水不高,每月只能存1萬多,朋友叫我買0050說長期會贏,但我又看到很多人推高股息ETF,像0056、00919,說可以每年領好多股息。我到底該怎麼選?10年後誰會比較賺?」 這個問題其實是小資族最常遇到的投資抉擇
2025/08/10
前言:一個讀者的提問 前幾天,一位剛出社會兩年的小資族讀者在方格子私訊我: 「我薪水不高,每月只能存1萬多,朋友叫我買0050說長期會贏,但我又看到很多人推高股息ETF,像0056、00919,說可以每年領好多股息。我到底該怎麼選?10年後誰會比較賺?」 這個問題其實是小資族最常遇到的投資抉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當前股市環境中,長期持有股票成為投資者致富的關鍵。然而,市場情緒、心理因素及缺乏紀律等挑戰,讓許多投資者難以堅持。本文將探討影響長期持股的主要難點,並提供有效的策略來幫助投資者克服這些挑戰,充分利用複利效應,實現資產增值。
Thumbnail
在當前股市環境中,長期持有股票成為投資者致富的關鍵。然而,市場情緒、心理因素及缺乏紀律等挑戰,讓許多投資者難以堅持。本文將探討影響長期持股的主要難點,並提供有效的策略來幫助投資者克服這些挑戰,充分利用複利效應,實現資產增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長期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配息與填息的問題,以及32天填息對長期投資者的負面影響。分析了高股息ETF及不同投資策略的效果,並警示投資者應該考慮長期影響避免忽略短期收益的風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長期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配息與填息的問題,以及32天填息對長期投資者的負面影響。分析了高股息ETF及不同投資策略的效果,並警示投資者應該考慮長期影響避免忽略短期收益的風險。
Thumbnail
好一陣子沒有寫投資理財的文章 最近也有幾個投資理財界的高手問:最近沒寫文章啦 由於最近在忙一些事情所以暫時沒寫了 寫到最後,其實長期投資也就幾個觀念 選對標的、長期持有,接下就耐心的放著,不斷投入閒錢 加快滾雪球的速度,就這麼簡單 無奈現在坊間所謂的那些投資網紅,為了流量 開始搞很多無
Thumbnail
好一陣子沒有寫投資理財的文章 最近也有幾個投資理財界的高手問:最近沒寫文章啦 由於最近在忙一些事情所以暫時沒寫了 寫到最後,其實長期投資也就幾個觀念 選對標的、長期持有,接下就耐心的放著,不斷投入閒錢 加快滾雪球的速度,就這麼簡單 無奈現在坊間所謂的那些投資網紅,為了流量 開始搞很多無
Thumbnail
哈囉 大家好我是宥爸 常常在聊天的時候 朋友會問我股票賺那麼多 可不可以報個名牌 我一律都回答 不了解股票 就長期買ETF就好! 想要資產增加 買0050等 市值型ETF 想要領股息 買0056等 高股息ETF 其他的我無法提供 亂報明牌其實是會害了你 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
Thumbnail
哈囉 大家好我是宥爸 常常在聊天的時候 朋友會問我股票賺那麼多 可不可以報個名牌 我一律都回答 不了解股票 就長期買ETF就好! 想要資產增加 買0050等 市值型ETF 想要領股息 買0056等 高股息ETF 其他的我無法提供 亂報明牌其實是會害了你 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0050的投資人,目的除了希望讓自己的資產增加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期望0050在退休後能提供生活開銷,但是到底該從0050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太快耗盡資產造成無錢可用的狀況,或是資產只有0050的話退休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我在另一篇文章介紹了退休如何從0050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0050的投資人,目的除了希望讓自己的資產增加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期望0050在退休後能提供生活開銷,但是到底該從0050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太快耗盡資產造成無錢可用的狀況,或是資產只有0050的話退休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我在另一篇文章介紹了退休如何從0050
Thumbnail
00936公告配息,盤中溢價將近6%。 投資人:老子有錢,買貴有何妨?  
Thumbnail
00936公告配息,盤中溢價將近6%。 投資人:老子有錢,買貴有何妨?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賣股換提領現金流的方式,這篇來研究一下不賣股改成不賣股看看結果。 此方式代表退休族,存到1500萬後,一次性的在2008年1/2號買進標的,接著就靠投資標的領配息獲得當年度的生活費。 買入0050跟0056,歷經16年,每年目標提領100萬元,但隨年份增加通膨後的提領金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賣股換提領現金流的方式,這篇來研究一下不賣股改成不賣股看看結果。 此方式代表退休族,存到1500萬後,一次性的在2008年1/2號買進標的,接著就靠投資標的領配息獲得當年度的生活費。 買入0050跟0056,歷經16年,每年目標提領100萬元,但隨年份增加通膨後的提領金
Thumbnail
最近看到有人說,投資0050的年化報酬率沒有9%多,大多數人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年化報酬率其實只有5%多。甚至有人建議,不要相信建議你一直存的人,與其等待30年後才開花結果的投資方式,不如盡早靠著週轉率把本金滾大一點。 我看一下0050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只有5%的資料來源,應該
Thumbnail
最近看到有人說,投資0050的年化報酬率沒有9%多,大多數人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年化報酬率其實只有5%多。甚至有人建議,不要相信建議你一直存的人,與其等待30年後才開花結果的投資方式,不如盡早靠著週轉率把本金滾大一點。 我看一下0050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只有5%的資料來源,應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