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絕非刻意,總之在進場前和朋友交換了手機,而我們有不同的目的地要前往,他的手機夜拍功能不佳,於是索性迫我決定好好活在當下,感受拍謝少年這次的演唱會主題──「現場處理」。
走進越來越多現場,或者各式各樣的展覽,近來想學習的是盡量別再太輕易地靠手機收載,一來是其實那些影像於我而言,一旦在社群發了文、甚或根本沒有,就這樣收進數位深櫃,再也不曾重複取出;二來我一直想要更活在當下一點,既然都走進現場了,那麼那些澎湃的快樂和忍不住舞動的肢體,都該在現場好好處理吧?
我的數位相簿有個主題是光影,大概就是因為我對於光總是著迷,看見他們三人在螢幕前的聖光或剪影、看見黑白的林、看見深海的流、看見台灣感性、看見最近最愛的詩句...,更何況我特別愛這場的主視覺,好幾度忍不住想拿起手機紀錄,但同時知道我收錄不進真正的光、真正的音樂和真正的現場,不如跳舞,擺動全身或跟著節奏跳躍,交給五官和肌肉紀錄當下,真的快樂得倚靠超越二維的載體收藏。聽拍謝少年的爽感,除了他們在視覺和聽覺上呈現的魔幻時刻外,更重要的是同溫層,能輕鬆地在一群價值觀相同的人群裡大聲唱〈上溫柔的所在〉、〈時代看顧正義的人〉,無法克制的雞皮疙瘩瞬間油然而生,感覺渾身都溫暖而安全,尤其心口。
他們說過,他們是被臺灣這塊土地養大的音樂人,所以覺得有責任,也有對這片土地的情份和心意,想要用他們的音樂,說出更多不得不講的故事,無論是語言、政治或是其他,就像〈暗流〉唱的:「聽咱的歌聲/共阮的故事唱予你聽」。而親身走進山林海洋,也帶著聽眾走進這些依山傍海、更貼近土地的音樂現場,帶領聽眾更深刻的認識本土語言,聽不懂或不願聽懂的人,是無法完整體驗現場的人經歷了什麼的。
在拍謝少年的現場的時候,常更深刻體認我愛的這個國家,是那樣多元、靈活且充滿能量,正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更好地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