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40周年紀念版音樂會:從讀《孤星淚》到聽《悲慘世界》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遙遠的國小時期說起,現在想起來大概可以說成是「長大」的第一個具體象徵吧?就是拿到借書證,不確定記憶是否因時間長遠而錯位,總之隱約記得借書證是在小三,或者上小學一段時日的某一天才拿到的,那時導師帶著全班逛了一圈圖書館,並在那之後發下能夠借書的小卡,印象中在那之前已不乏翻書的習慣,但要稱上興趣可能還尚遠,不過得到借書證後我竟如獲至寶,幾乎每天都往圖書館報到,而且愛書成癡的程度是,把書拿回教室的路上就邊走邊看,幾次被經過的老師、主任等人制止仍不改癡迷。

長大後,不知為何地再也找不到那樣令我沉迷至廢寢忘食的事物,竟以為遺憾,總無謂的羨慕起那些為了追星、電玩或者單純追劇,就可以輕易逃避現實到名為入迷的理想國,然後不管晝夜的在那之中無法自拔。

但我要說的是那時愛上的圖書區域是經典名著區,《茶花女》、《傲慢與偏見》、《飄》、《孤雛淚》、《孤星淚》...等,我忘了第一本是怎麼入門的,更不記得當時的我怎麼會看得懂這些,總之那時就這樣一本接著一本的讀下去,唯一記得的是我那時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看過這麼多本書,但我後來根本不記得內容怎麼辦?」還太小的腦袋曾為此深刻苦惱,但很快就想出了至今仍認同的唯一解,「不記得也無所謂,反正閱讀的當下我是快樂的就好。」也就因著這份當下的快樂,一本一本從經典名著到哈利波特、國高中時期的言情、大眾小說,一直到華文創作或專業科目裡的古今中外文學,後來向外延伸至政治社會、經濟金融等等,總之一直讀一直讀。可能事隔了幾本書的後來,我就沒辦法一五一十的敘述上上本書的劇情了,但閱讀當下是快樂的,而且其中作者想說的這些那些都潛移默化成了我的養分便足矣。

所以我根本不記得當初看的《孤星淚》講了什麼,也不記得我具體是在何時接觸過《悲慘世界》這部作品,但就是對這個內容再熟悉且觸動不過,得知40周年紀念版音樂會即將來臺演出的時候,就覺得非進場不可!

雖然來臺巡演的40週年紀念版是音樂會,沒有完整布景與場景轉換,但燈光設計、簡易舞台調度,仍讓整體充滿戲劇張力。更何況現場演出的音樂就在演員後方,音樂劇(會)的當下一度覺得不暇給,既得看舞台肢體動作、又要分神留意字幕,時不時還想欣賞一下樂團及指揮家的動靜。當所有演員站成橫列,唱著〈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時候,我突然起雞皮疙瘩,喚起也曾站在街頭,為了某個訴求而和陌生人一同大聲唱和的那段記憶;那樣為了信念齊聚的時候,音樂就不只是音樂了,而是真的把靈魂唱出來,令人想好好守護。

raw-image

所以下一個感動的點就是尚萬強的〈Bring Him Home〉,他的音域和音量控制都在在表演出祈禱的真誠和那份愛,也輕易的勾起了我對「回家」這個議題的執著,總覺得是一份難以言說的深層渴望,需要對神真切請求,方能得到的、心裡面的平安。

也因為是音樂會,劇情安排較淺薄且轉換快速,所以對我而言不至於深入得感受其悲慘,但情緒卻仍能跟著演員的歌喉和樂團的曲目高亢跌宕,微弱細膩的、眾人合唱的、互相交錯的,第一次感受到歌曲也能呈現出視覺感,彷若將死之殘燭、熊熊燃燒的火把或者複雜的命運之網......。

走出歌劇院,好像說不上來滿腔激昂或沉重憂傷之類的什麼,就是一段深沉的歷史之旅,而故事未完,人們仍是各種層面上的渴望自由,且在其中選擇寬容敦厚與否、遵從體制與否、愛與否。

在看了更多表演、聽了更多音樂的後來,我能確定又將記不清每一場次的曲目順序和演者肢體,但至少仍與當年小腦袋想出的唯一解同樣,只要當下是快樂的就好,何況我多了能夠感受並記錄的能力。而現在的我滿足於擁有新的興趣,那就是一再一再走進表演現場,然後在那幾個小時的演出現場,輕易踏入偏離現實的理想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han的沙龍
50會員
121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Yi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2
可能就是因為滅火器做音樂的9,125天,正巧和我的人生軌跡是如此重合,所以有那麼強烈的共鳴,從憎世嫉俗恨社會的憤慨,到身為臺灣人的驕傲和盼望,然後回到個人情感層面的愛人家人...他們花了1/4世紀寫下的故事,在我聽來無非就是要好好感受愛。
Thumbnail
2025/06/12
可能就是因為滅火器做音樂的9,125天,正巧和我的人生軌跡是如此重合,所以有那麼強烈的共鳴,從憎世嫉俗恨社會的憤慨,到身為臺灣人的驕傲和盼望,然後回到個人情感層面的愛人家人...他們花了1/4世紀寫下的故事,在我聽來無非就是要好好感受愛。
Thumbnail
2025/05/27
最後演員們謝幕後,全體退一步,讓螢幕上的殉職名單列表跑過眼前,很喜歡這個小小的設計,無論是那些年份、名字、年紀以及殉職原因,都是如此具體且真實;或是全體演員退居,而先輩們在前接受致敬與嘆息的巧思,都很喜歡也很催淚。
Thumbnail
2025/05/27
最後演員們謝幕後,全體退一步,讓螢幕上的殉職名單列表跑過眼前,很喜歡這個小小的設計,無論是那些年份、名字、年紀以及殉職原因,都是如此具體且真實;或是全體演員退居,而先輩們在前接受致敬與嘆息的巧思,都很喜歡也很催淚。
Thumbnail
2025/04/10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Thumbnail
2025/04/10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好久沒有在戶外場地聽團,雖然會受到天氣干擾,但卻少了大型場館的幽閉感受,音符和音符不會在場內重複碰壁,聽起來反而更是自在暢快。舞台旁邊就是海堤,堤外是真正遼闊的夕陽和浪、堤內則是一圈圈泡泡、毛巾、大旗繞成的海,與台上四射燈光互映,整體氣氛令人很輕易地沉浸其中,放下拘謹打開身體搖擺和點頭,不覺得徬徨。
Thumbnail
好久沒有在戶外場地聽團,雖然會受到天氣干擾,但卻少了大型場館的幽閉感受,音符和音符不會在場內重複碰壁,聽起來反而更是自在暢快。舞台旁邊就是海堤,堤外是真正遼闊的夕陽和浪、堤內則是一圈圈泡泡、毛巾、大旗繞成的海,與台上四射燈光互映,整體氣氛令人很輕易地沉浸其中,放下拘謹打開身體搖擺和點頭,不覺得徬徨。
Thumbnail
多次聽相聲瓦舍演出,首次購票入場,好好坐下來聽一齣! 終於,半年前用僅存的文化幣,勉強搶到票,當時也沒注意位置,直到進入劇院,才發現:哦?在第一排搖滾區,看馮杯杯! 伴隨開場音樂,十年來,我在手機、平板小小的螢幕中,看過不下百次的馮杯,他出場了!(內心好激動啊啊啊!!!) 過程中,他們
Thumbnail
多次聽相聲瓦舍演出,首次購票入場,好好坐下來聽一齣! 終於,半年前用僅存的文化幣,勉強搶到票,當時也沒注意位置,直到進入劇院,才發現:哦?在第一排搖滾區,看馮杯杯! 伴隨開場音樂,十年來,我在手機、平板小小的螢幕中,看過不下百次的馮杯,他出場了!(內心好激動啊啊啊!!!) 過程中,他們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Thumbnail
在塵囂紛擾的世界中,找個舒適的角落,靜靜的聽聽音樂,由不同的角度靜看世界,一切都變得寧靜美麗 。 懷念的音樂,每一首歌詞都勾起一段塵封往事,每一段旋律都串起一抹甜美回憶,世事紛擾也慢慢的剝離淡忘。 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一路顛簸,沿路上有美麗的風景也有泥濘的道路,回頭細細品味,都化成生命中的守護神
Thumbnail
在塵囂紛擾的世界中,找個舒適的角落,靜靜的聽聽音樂,由不同的角度靜看世界,一切都變得寧靜美麗 。 懷念的音樂,每一首歌詞都勾起一段塵封往事,每一段旋律都串起一抹甜美回憶,世事紛擾也慢慢的剝離淡忘。 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一路顛簸,沿路上有美麗的風景也有泥濘的道路,回頭細細品味,都化成生命中的守護神
Thumbnail
大港開唱音樂祭的體驗分享,深追現場的感受,認真聽歌單。除了感受到音樂的自由奔放氣息,也意外收穫了新團的厲害樂團,感受到世界的廣闊。音樂祭的自由與快樂,與朋友的相遇,給予了滿滿的心動。
Thumbnail
大港開唱音樂祭的體驗分享,深追現場的感受,認真聽歌單。除了感受到音樂的自由奔放氣息,也意外收穫了新團的厲害樂團,感受到世界的廣闊。音樂祭的自由與快樂,與朋友的相遇,給予了滿滿的心動。
Thumbnail
我曾幻想 幻想我站在舞台的中央 我會是焦點 像我所景仰的你一樣 在這裡我不曾讓你失望 而眼淚卻冷不防
Thumbnail
我曾幻想 幻想我站在舞台的中央 我會是焦點 像我所景仰的你一樣 在這裡我不曾讓你失望 而眼淚卻冷不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這是一個專門為了「音聲表演」而設計的劇本,因此它可能會跟一般欣賞用的文字作品有所不同,而更像是給表演工作者閱讀的「工作用指南書」。 如果您想取得這部作品的授權進行演出,目前(2024.03.21)只要透過一百元就能夠取得授權。詳情請參考我另一篇文章提到的「百金聲煉」企劃。
Thumbnail
這是一個專門為了「音聲表演」而設計的劇本,因此它可能會跟一般欣賞用的文字作品有所不同,而更像是給表演工作者閱讀的「工作用指南書」。 如果您想取得這部作品的授權進行演出,目前(2024.03.21)只要透過一百元就能夠取得授權。詳情請參考我另一篇文章提到的「百金聲煉」企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