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子良太郎
最近在滑手機的時候,我看見一幕很奇怪的畫面——
日收入上百萬的演員,坐在鏡頭前,對著一件九塊九的東西,喊到臉通紅; 有自己博物館的大師,拿著十九塊九的地攤貨,一邊旋轉展示一邊賣弄笑容; 還有一位手上戴著價值上億珠寶的富太太,直播了七八個小時,賣力地推廣一些平常你在夜市都不想多看的商品。
我愣住了。
這些人,早就不缺錢啊。 為什麼要用這種幾乎「掏口袋掏到翻」的方式,來搶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的零用錢?
後來我想明白了——
因為時代變了。 當有錢人開始盯上窮人的三瓜兩棗,那就是社會的末日警鐘。
以前的世界很簡單,有錢人去搶有錢人的錢,窮人就賺自己小日子的錢。井水不犯河水,頂多是電視廣告勸你多買一瓶可樂。
但現在不同了,流量、直播、短影片,把每一雙眼睛都變成了錢包的入口。 他們盯著的,不是你的高額消費,而是那種你自己覺得「小錢啦」的零頭。
九塊九、十九塊九,看起來不起眼,買了也不心疼。
可你想想,當你在直播間下單的那一刻,你其實是在幫一個早就不缺錢的人,賺到一筆「笑著就能花掉的零錢」。 這點錢對你是生活費,對他們只是飯後牙縫卡的芝麻渣,但他們收得比誰都快。
更恐怖的是,這一切完全合法。
直播是合法的,賣貨合法,拼命叫賣也合法。 每一個環節拿出來看,都是合理的商業行為—— 可是,把它們放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樁荒謬到極點的社會現象。
這就好像一個體育館的燈泡,全部換成了鎢絲燈泡,每個都符合理規,但整體亮度暗得要命,最後害得你看不清球在哪。
你去跟館長抱怨,他會說:「每顆燈泡都符合規定啊!」 沒錯,每顆都合法,但整個比賽已經打不下去。
我不是反對做生意,也不是反對有錢人。
只是當那些早就財富自由的人,還要低下身子搶平民的銅板時,這場遊戲就變得很醜陋。 因為這意味著,社會上已經沒有什麼「穩賺不賠」的大生意了—— 能下手的,只剩下我們這群荷包薄薄的小蝦米。
他們說,這叫「普惠」;
我看,這是「普割」。 你以為他們是來分紅的,其實是來分你碗裡的最後一片青菜。
有時候我在想,這世界會不會走到某一天——
銀行裡的櫃員笑容滿面地對你說:「先生,我們今天有九塊九的金融產品,很適合您這種高端客戶哦!」 到時候,我大概也只能笑著回:「不用了,我的錢已經在昨天晚上的直播間捐給明星了。」
我知道,身為小市民,我改變不了整個社會的玩法。
但至少,我能決定自己的錢包拉鍊什麼時候打開。 與其把零錢送給已經開勞斯萊斯的人,不如留給隔壁的早餐店老闆,或者街角賣菜的阿嬤。 至少,她們收下的時候,是真的會笑的。
如果這篇文章能讓你在下次滑手機時多想三秒,我就算是賺到了。
因為錢越來越難賺,至少,我們不要再讓它更容易被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