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公園的午後:一位老人的自由,與父母對老年生活的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作者:金子良太郎|在日生活第15年,中日混血家庭的紀錄者


那天是個平常的午後,陽光剛好,不冷不熱。


我陪爸媽去家附近的公園走走,想讓他們活動一下筋骨,也讓他們看看我們平日生活的樣子。


這是爸媽第一次來日本住這麼久——從熊本老家來的岳母本來擔心他們不習慣,但他們倒比誰都適應得快,三天內就學會了垃圾怎麼分類。

公園不遠,是個社區裡的小綠地,三兩棵樹,幾張長椅,兩個秋千——沒什麼特別的。但那天,我們看到了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老人。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在輕輕蕩秋千

他應該有八十歲左右,瘦瘦的,戴著帽子,穿著整齊的毛衣。輪椅停在秋千前,他靠著雙手慢慢把自己移動上秋千。動作不快,但很穩。接著,他就像孩子一樣,一點一點地用腳推地,讓自己慢慢地晃起來。

沒有看護,也沒有人陪。

他就那樣一個人,曬著太陽,微微搖晃,臉上有種不太容易形容的安靜和平和。

我們三個人站在不遠處,看了大概十來分鐘,沒說話。後來爸轉過頭來對我說了一句話:

「他這樣還能自己出來玩,是福氣啊。」


中國老人一旦身體不好,常常連門都不出了

爸這句話我聽懂了。


在我們家鄉那邊,老人一旦坐了輪椅,基本就等於不能自己出門了。


家裡門前如果有階梯,就得靠人抬;要上街買菜,要去散步,那也都得靠子女或家人陪。

不是沒人願意幫,是整個環境沒有準備好讓老人「自己去做點什麼」。

爸媽以前常說,鄰居家那位腿腳不好的老張大伯,一年到頭也見不到他出門。他年輕時是個活潑人,結果退休後,幾次摔倒之後就完全變了樣——鬱鬱寡歡,越來越沉默。


在日本,老年人的「自由」來得靜悄悄,卻很扎實

在日本生活這麼多年,我慢慢發現,這裡的老人有一種安靜的自由。

坐電車時常會看到獨自出門的奶奶,去超市的爺爺也常是自己拉著購物車走。

政府有補助,社區有巴士,公園設有緩坡,甚至公廁也都有無障礙空間。

不是說日本什麼都好,而是他們似乎真的在「讓老人活得有尊嚴」這件事上,用了不少心思。

我有次問過鄰居阿姨:「你媽媽那麼大年紀,還一個人搭電車去泡溫泉,不擔心嗎?」

她笑說:「她自己會照顧自己,我只要別太干涉就好。」

聽完之後我愣了一下。原來,有時候,不去「照顧」,也是一種成全。


那天回家,爸媽也主動說要自己出門走走了

我們從公園回來的路上,爸媽走得特別慢,但腳步不再只是「散步」,而像是在思考什麼。

吃晚飯的時候,爸突然說:「以後我們自己出去轉轉好了,不用等你休假陪。」

我嘴上說好啊,心裡卻有點酸。

他們以前常說「我們年紀大了,出去還不是麻煩你」,現在卻忽然改口——可能是那位坐輪椅老人的背影,讓他們看見了另外一種老去的方式。

不是退居二線,不是「靠孩子活著」,而是,能做的就自己做,能走的就走,能玩的,就好好玩一會兒。


歲月靜好,是有能力自己去過日子

日本有句話我很喜歡:「自分の足で生きる」(用自己的腳生活)。

有時候不是你想不想自由,而是環境允不允許你自由。


但說到底,哪怕是那一點點「自己推著輪椅走出門,慢慢盪著秋千」的勇氣,也讓人看見了一種美。


爸媽那天說的話我一直記得。他們不是羨慕日本,也不是抱怨自己的人生,而是從那位老人的身上,看見了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我想,這就是歲月靜好的模樣吧。


你有多久沒看到爸媽自己出門散步了?

他們是不是也曾像那位老人一樣,年輕時愛玩、愛動、愛自由?


後來呢?是年紀限制了他們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子良太郎的沙龍
2會員
87內容數
感謝大家,也謝謝每一個點讚與追蹤,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 我會繼續用平實的筆觸記錄在日生活的點滴,希望未來也能陪你走一段文字的路。🙏
2025/08/02
2025/08/02
2025/08/01
這篇文章介紹仙台在地生活,推薦仙台城跡、仙台海洋森林水族館、美食(牛舌、ずんだ餅、壽司)、定禪寺通、西公園等景點,並建議停留2-3天深度體驗。
Thumbnail
2025/08/01
這篇文章介紹仙台在地生活,推薦仙台城跡、仙台海洋森林水族館、美食(牛舌、ずんだ餅、壽司)、定禪寺通、西公園等景點,並建議停留2-3天深度體驗。
Thumbnail
2025/07/31
本文探討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與《超人2025》後,作者認為《南京照相館》雖然試圖呈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卻過於簡化複雜歷史,淪為情緒煽動;而《超人2025》雖為虛構作品,卻更能觸動人心,展現人性的真實面貌。作者呼籲,歷史教育應促進反思,而非製造敵人,並鼓勵觀眾在觀影後多思考電影背後的意涵。
Thumbnail
2025/07/31
本文探討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與《超人2025》後,作者認為《南京照相館》雖然試圖呈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卻過於簡化複雜歷史,淪為情緒煽動;而《超人2025》雖為虛構作品,卻更能觸動人心,展現人性的真實面貌。作者呼籲,歷史教育應促進反思,而非製造敵人,並鼓勵觀眾在觀影後多思考電影背後的意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無論是在道山村或是隔壁大一點的中硯里,路上看到的都是年邁的長者,大多數人都馱著背,拄著拐杖,每每看著他們行走蹣跚,心裡都會升起不捨跟憂心,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村莊裡,他們是如何自理生活的?他們的家人都在哪兒呢?他們還有多少時間?
Thumbnail
無論是在道山村或是隔壁大一點的中硯里,路上看到的都是年邁的長者,大多數人都馱著背,拄著拐杖,每每看著他們行走蹣跚,心裡都會升起不捨跟憂心,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村莊裡,他們是如何自理生活的?他們的家人都在哪兒呢?他們還有多少時間?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她身體健朗,手腳敏捷,體力腦力尚佳,行動自如地到處行走,不像有些老人,動作緩慢,體力不支,失智失能
Thumbnail
她身體健朗,手腳敏捷,體力腦力尚佳,行動自如地到處行走,不像有些老人,動作緩慢,體力不支,失智失能
Thumbnail
這是一位孤僻老人的故事。說他老?不過將近七十罷了,以現代人平均壽命真的不老。他也經常不承認,人都是這樣的:看別人怎麼一陣子不見就變老很多?殊不知他人見我必也如此。 老人生來好命。身為長孫,又長得可愛,自小備受阿公寵愛,不像小他五歲的弟弟,因為活潑好動又頑皮,自小被阿公罵「爛材」。
Thumbnail
這是一位孤僻老人的故事。說他老?不過將近七十罷了,以現代人平均壽命真的不老。他也經常不承認,人都是這樣的:看別人怎麼一陣子不見就變老很多?殊不知他人見我必也如此。 老人生來好命。身為長孫,又長得可愛,自小備受阿公寵愛,不像小他五歲的弟弟,因為活潑好動又頑皮,自小被阿公罵「爛材」。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這一次爸媽特地趁著連假下來臺南找我玩,三個人擠在我只有八坪大的 套房,他們倆睡床,我鋪著瑜珈墊、裹著睡袋,睡地板,雖然才第一晚 就腰痠背痛了,第二晚換脖子痠痛,但三十幾歲的我,還能有機會和爸 媽睡在一起,甘之如飴
Thumbnail
這一次爸媽特地趁著連假下來臺南找我玩,三個人擠在我只有八坪大的 套房,他們倆睡床,我鋪著瑜珈墊、裹著睡袋,睡地板,雖然才第一晚 就腰痠背痛了,第二晚換脖子痠痛,但三十幾歲的我,還能有機會和爸 媽睡在一起,甘之如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