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一搶,全年無休」:洛杉磯兩個搶匪,教會我們的資訊生存法則|從《暗黑引爆點》看見被操控的日常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新聞天天在播「今天又有一間銀行被搶了!」 不只今天,明天、後天、大後天……連續好幾百天都是這樣。
這不是電影,而是 1990 年代洛杉磯真實發生的事。
那時候的銀行搶案,多到像便利商店的促銷活動一樣,每天都有,就像是家樂福的廣告,天天都便宜。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兩個搶匪引發的
「犯罪流行」風潮!!
洛杉磯的清晨,陽光剛剛照進市中心的街道。
Casper 穿著一件不起眼的灰色外套,戴著棒球帽,慢慢走向一家小型銀行。 他的步伐穩定,眼神像在數步距,熟悉每個監視器的位置。
他推開玻璃門,室內空氣裡混著咖啡和紙張的味道。
沒有大喊「不許動!」,也沒有戲劇化的舉槍動作。 Casper 只是走到櫃台前,把一張紙條輕輕推過去—— 上面寫著簡短幾個字:「安靜,把錢給我。」
櫃員瞪大眼睛,看見他腰間的槍套,手有些顫抖地打開抽屜。
短短一分半,Casper 拿著一疊現金離開,像走出便利商店買完早餐一樣自然。

隔天,新聞以懸疑的口吻報導這起搶案:
「嫌犯冷靜、手法精準、全程不到兩分鐘。」 畫面一次次在電視重播,每個細節都被放大成一種「技巧」。
幾天後,另一個名字出現——C-Dog。
他的手法幾乎是 Casper 的翻版,乾淨俐落、零槍響、零傷亡。 兩人像是犯罪界的「潮流創造者」,不約而同地樹立了「完美搶案」的範本。
很快,洛杉磯的黑市、酒吧、甚至監獄裡都在討論他們的事蹟:
「照這樣做,成功率超高!」 「他們連名字都沒留下,警察拿他們沒辦法。」
於是,模仿開始了。

先是零星的嘗試,接著像野火蔓延。 到了 1992 年,洛杉磯銀行搶案頻率高到 一天一樁,全年無休。這不再只是犯罪,而是一種被複製、被傳播的「模式」。

在《暗黑引爆點》的語言裡,Casper 和 C-Dog 成了超級傳播者,他們的故事,就是那顆丟進水裡的小石子, 激起一圈圈越來越大的漣漪,直到整個湖面都在晃動。
這跟你生活有什麼關係?
聽起來像是犯罪的故事,但其實這和你每天滑手機、看影片、轉貼訊息的生活很像。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暗黑引爆點》這本書,這裡面作者 Gladwell 提到,這種「一傳十、十傳百」的現象有三個關鍵:

1.大背景故事
當一個故事被包裝成「真實又吸引人」的版本時,人就會相信它。 在搶案裡,故事是:「銀行很好搶,而且幾乎不會被抓。」 在社群上,故事可能是:「這個方法可以讓你一夜暴富」或「這個人做了壞事」。
生活實例:以颱風動態來說好了,AI越來越逼真,當AI做出一段以假亂真的影片時,就會發現,颱風不管怎樣預測,都會經過你想放假的縣市。

2.神奇的三分之一
只要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相信或跟著做,剩下的人就會覺得「好像很正常」,不知不覺就跟上。
生活實例:這讓我想到一個破窗效應,當一個垃圾堆在路邊,是亂丟垃圾,但很多垃圾堆在一起的時候,人們不自覺的就會覺得這邊是可以堆放垃圾的,殊不知這是違規的。

3.超級傳播者
那些最有影響力的人,能最快把一個想法、消息、行為傳到全世界——無論是搶銀行,還是散播假新聞。
生活實例:現在短影音、直播的時代,訊息傳遞的飛快,只要你有流量密碼,沒有什麼事情是你無法散撥出去的。
資訊免疫力是什麼?

就像身體需要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你的大腦也需要「資訊免疫力」來防止自己被假消息、情緒帶風向、或危險的流行拖走。
在洛杉磯的銀行搶案故事裡,如果當時的罪犯能冷靜想一想:
- 這故事有沒有可能被誇大?
- 這方法真的安全嗎?
- 誰會因為我相信它而受益?
也許,搶案潮不會那麼瘋狂,它們也不會鋌而走險的去搶銀行。
三招讓你的腦多一層防護罩
- 先停一下: 看到讓你很震驚或很生氣的消息,不要立刻轉貼,先等 24 小時,看更多來源。
- 問一下:問三個問題 這故事是誰告訴我的? 它有沒有被簡化成只有一面? 如果我轉發,誰會受益?
- 想一下:觀察你的「超級傳播者」 想一想,你最常看誰的內容?他是不是常讓你情緒爆衝?如果是,那要特別小心。


「你可以當放大真相的麥克風,也可以當傳播謠言的擴音器。選哪一個,由你決定。」
在這個資訊比病毒還快的時代,就像是過馬路一樣,沒看就走,被撞的一定是你!!
『停問想』就是你資訊免疫力的防火牆。
它能讓你在面對新聞、社群、流行趨勢時,先想一想,這到底是光,還是火。
📚 如果你想和我一起讀更多改變思維的書、學會分辨資訊背後的真相
歡迎加入我的 興欣讀書會社群 👉 https://arnoldyea.pse.im/7qdt84
也可以看看我的 個人介紹與更多資源 👉 https://portaly.cc/ArnoldY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