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eWeave第二季營收12.1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10.8億美元,年增逾三倍,但盤後股價仍跌約9%。公司單季每股虧損0.21美元,營運率從去年20%降至2%,主因1.45億美元的員工認股給付。第三季營收展望12.6至13億美元,略高於市場。 CoreWeave自3月IPO後,第二季交出完整財報。雖然營收續強、與OpenAI業務擴大,並以14億美元收購Weights & Biases強化軟體能力,但獲利體質承壓、資料中心擴產需要時間,被市場放大檢視。這代表AI基礎設施需求熱,但「賺錢速度」未跟上。 **營收遠勝預期,股價為何反向下跌** CoreWeave第二季營收達12.1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估的10.8億美元,年增自3.954億美元大幅跳升;然而,市場在盤後仍賣壓湧現,股價下挫約9%。主因是獲利體質與現金效率不如預期:公司每股虧損0.21美元,淨虧損2.905億美元,雖較去年同期的3.23億美元縮小,但營運利潤率僅2%,較去年20%明顯下滑。投資人擔心,當前營收成長主要由雲端與GPU算力擴張驅動,但高額的員工認股給付與建置成本使現階段難以轉強獲利。換言之,成長數字漂亮,但「利潤含金量」不足,導致短線失望賣壓。 **毛利與營運率下滑,成本壓力從何而來** 公司指出營運率下滑至2%,主因是1.45億美元的員工認股給付(股票為主的薪酬),這是多數新創或新上市公司常見的成本結構問題;同時,AI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高昂,從機房、電力到網通與GPU設備都需大量投入,短期會壓縮毛利與自由現金流。此外,AI算力服務競爭加劇,也可能限制定價能力,使單位利潤受壓。雖然規模擴大理應帶來成本攤提,但在擴產期與人才爭奪期,費用端通常先於收入端快速上升,造就「營收強、獲利弱」的過渡階段。投資人會持續關注未來幾季的費用控管與合約毛利曲線是否改善。 **與OpenAI關係升溫,未來訂單可否持續** 公司表示與OpenAI的業務進一步擴大。OpenAI是其重要客戶與投資人,意味著來自最火熱的生成式AI應用需求,對CoreWeave的算力出租與代管服務是穩定支撐。然而,對單一大客戶的依賴也帶來集中度風險:若OpenAI工作負載轉移、自建產能或改變採購策略,可能影響能見度。正面來看,OpenAI持續推出多模態模型與企業整合方案,推升推理與訓練需求,利於算力供應商的稼動率。同時,公司第三季營收指引12.6至13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2.5億美元,顯示訂單動能尚可,但市場將觀察是否能拓展更多大型客戶,降低單一客戶風險。 **收購Weights & Biases,戰略意義在哪裡** CoreWeave以14億美元收購Weights & Biases(W&B),這家新創提供AI模型監控、實驗追蹤與MLOps工具。對AI基礎設施商而言,加入W&B等軟體能力有三個戰略意義:第一,提升客戶黏著度,從純算力供應升級為「算力+工具」的一站式方案;第二,強化差異化與定價權,改善長期毛利結構;第三,擴充企業級解決方案能力,利於拓展非單一超大型客戶的廣泛需求。短期來看,收購會增加費用與整合成本,但中長期若能將W&B工具與自家雲端平台深度整合,有機會拉高客單價與續約率,為獲利曲線帶來支撐。 **資料中心擴產到2026,對成長節奏影響** 公司公告在紐澤西規劃最高250MW(百萬瓦)產能的資料中心專案,預計2026年交付。這顯示管理層對中期AI算力需求仍具信心。然而,擴產意味着資本開支高、折舊上升與短期現金壓力,配合電力與供應鏈進度,不確定性仍在。對投資人而言,重點在於「產能到位」與「需求落地」的節奏是否匹配:若GPU供應、電力布建與大客戶長約能同步推進,營收可持續上行,且有望逐步改善單位成本;反之,若進度延宕或需求不及,則可能拉長盈虧平衡時間。市場接下來會緊盯合約覆蓋率與產能爬坡路徑。 Josh 評論: 本次財報再次證明AI基礎設施需求仍旺,但也點出產業的關鍵矛盾:營收成長迅猛、獲利消化較慢。高額的認股給付與擴產投入在短期壓抑利潤率,使資本市場對「AI雲服務的可持續獲利」保持謹慎。後續股價走勢的關鍵,將取決於費用控管、長約簽訂進度、客戶集中度改善,以及2026年前資料中心產能與電力到位情況。 受惠族群包括提供GPU與關鍵網通的輝達(NVDA)、博通(AVGO)、Arista Networks(ANET),以及伺服器與整機方案的Super Micro Computer(SMCI)。資料中心REIT如Equinix(EQIX)、Digital Realty(DLR)受電力與機櫃需求擴張利多。相對壓力可能落在與其正面競爭的雲端供應商與小型GPU雲商;大型雲端平台如微軟(MSFT)、亞馬遜(AMZN)、Alphabet(GOOGL)則需在AI投資與雲端毛利間拿捏平衡,短線毛利率波動可能加劇。 AI算力需求強勁已成共識,但現金與利潤曲線仍在追趕。能否把「成長」轉成「高品質獲利」,將決定股價續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