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作的過程裡,我常覺得最深刻的時刻,是那種還沒有完整模樣的時候。語句尚未成形,意象尚未清晰,卻恰好在這不完整中,隱藏著創作最純粹的能量。
不是每篇文章都要從一個完整的想法開始。有時候,是從一句對白、一段心情、甚至是一個模糊的畫面開始的。那些碎片,看起來零散,卻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
我常常從筆記本裡翻出幾句不知何時寫下的字,起初看不出它們要說什麼,但讀著讀著,心裡就會開始有回音。那是靈感的後座力,曾經不懂得的,會在日後慢慢成形。所以我們不要害怕寫下一些「不完整」的東西。寫作從來不是一次就到位的。那些看似破碎的段落,是語言在尋找出口的過程。只要不丟掉它們,總有一天,它們會拼湊成自己的模樣。
所以不要求完美,先讓開始,能萌芽。
創作不必等到全盤清晰才開始,反而是在小片段中,慢慢找到方向。
那些曾經懵懂的片刻,往往能成為最動人的句子。只要願意保留那些碎片,就已經在創造自己的模樣。無論這條路多麼迂迴,要相信自己有這份力量,能繼續把它們拼湊再向前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