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一般都比日漫有內涵。。。但美漫的大事件,除了漫威的內戰還有DC的巴別塔以外,基本上都是充滿了噱頭,其他全不顧的狀態。別說內涵和昇華了,基本的邏輯都未必能保持。
相反,日漫也充滿了多拉a夢,還有進擊的巨人(這個有爭議,非常大的爭議)等名篇。雖然主流都落於俗套,但也有不少作品能進入評論家的法眼。
本質上就是一個門檻的問題。美漫基本都是公司化運營,IP是公司的,寫手是公司僱來的。這樣一來,公司肯定挑選他們想要,或者口碑好的。那麼自然,出現更有內涵的作者的概率會提高,相對的出現更會整活的作者的概率也會提高,看公司想要什麼。不如說,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公司都想要銷量,而大事件,多元宇宙集結,毀滅世界的大決戰,是最能催生銷量的。所以他們才動不動就重啟。那些優秀的作品,要不就是編輯部放鬆了,要不作者證實了他能平衡銷量和口碑,保證不會影響銷量。這是帶來夢想與希望的事業,但同時也是商業。另一方面,日漫主打的是一個個人化運作。所有的創作,都是以個人為基本單位的。火影忍者,全職獵人,遊戲王等漫畫的成功,都可以追溯到一兩個人身上。可以說個人色彩非常濃厚。出版社跟作者是簽約關係,解約了以後版權歸作者所有,然而按慣例出版社用了也不會提告而已。可以說,跟兩個給人的印象完全相反。
比如說一個歐美人想要畫漫畫,他要嘛去大公司就職,要嘛就自己創業開公司。所以收購一家公司,就等於收購旗下所有角色。而一個日本人想要畫漫畫,直接投稿就行。當然現在這個時代還有一種名為網絡的新道路,這一點上甚至可以認為日本的基礎架構你美國做得好。比如說日本的網絡文學網站就有kakuyomu跟 syosetsu,而美國一個都沒有。漫畫也有pixiv。DeviantArt 主打的還是畫作而非漫畫,這麼看來日漫的發展是個人化的。
不過也沒有優劣之分啦。公司化運營有其歷史深厚,私人運營有其獨特的創造力,可以說是不分上下。不如說,也就是這個世代,能讓我們同時無障礙接觸這兩者了。